澡盆海軍的核子之夢 - 義大利海軍核潛艦項目簡史。
義大利海軍對核技術運用在海軍動力的興趣可以追溯到1949年通過美國技術文章與訊息了解他們在這方面的進展。1954年9月30日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艦鸚鵡螺號的下水,同時美國還有更多在設計與建造中的核動力潛艦設計,也直接強化了義大利海軍的興趣與信心。
然而問題在於他們要怎麼獲得,向美國直接採購沒有任何可能性,此外義大利船廠在硬體與人員、技術發展等條件上都受到戰爭與戰後對前軸心國成員軍事發展的制約影響,能力上是否滿足潛艦部隊的重建有著很大爭議。
由於身處相對封閉狹窄的地中海,義大利海軍過往不是很重視航程,所以也有了澡盆海軍的戲稱。
義大利海軍決定兩頭下注,同時發展常規柴電潛艦和核動力潛艦。1955年,意大利海軍建造部門啟動了一艘名為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的柴電潛艇的初步設計。這是一艘單殼潛艇,水下排水量約1400噸,配備4管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由兩個電動機驅動的單4葉車葉。一年後,意大利海軍建立了軍用核能應用中心(CAMEN)以便發展供軍艦用的核動力設備;除了政府的科研人員外,當時已經開始民用核能研究的飛雅特(FIAT)和安薩爾多(Ansaldo)公司也提供了支援。
1957年6月16日,在塔蘭托的一間私人船廠公開了他們為古列爾莫·馬可尼號製造的一個耐壓船體環。雖然細節與背景不明,但由於政府軍事與文職部門人員都出席公開儀式,表明這一部件可能就是未來核動力潛艦的基礎,而義大利海軍提前披露的意圖就是希望表明義大利造船業有信心也有能力建造核動力潛艦。
與此同時義大利海軍大膽決定放棄發展柴電動力潛艦,將資源全部投放到核動力潛艦的發展。這項決定主要基於三個考量,其一是美國將很可能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其二是義大利已經大幅推進核動力發展與人員教育基金;其三是義大利海軍對造船廠與設備供應商的能力有信心。
在此期間外部局勢也似乎對義大利海軍有利 - 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爆發惡化了英法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義大利政府看準這一局勢開始嘗試強化自身對於美國在北約與地中海戰略與政治合作夥伴的價值。這項嘗試有了回報,1957年12月美國海軍代表在一次會議期間提供了義大利海軍鸚鵡螺號潛艦第一輪操作的非機密經驗資訊。儘管是非機密的,但足以讓義大利海軍向政府證明核動力潛艦相較於傳統動力潛艦的優勢。
1959年2月,朱利奧·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成為國防部長後,義大利海軍通過外交渠道向美國要求核動力潛艦發展的技術支援,7月時美國同意。根據最後達成的協定,美國政府將提供核原料與技術支援,潛艦本身的設計由義大利負責,而反應爐的整體建造將在美國協助下於義大利進行。1959年7月3日安德烈奧蒂宣布將推進核動力潛艦的建造,名稱仍是古列爾莫·馬可尼號。
亞得裏亞聯合工廠 (Cantieri Riuniti dell'Adriatico)的Monfalcone造船廠於1960年9月留下的一份代號1030方案(Progetto 1030)的文件有著極為詳盡的規格和設計基準,很可能就是義大利海軍核動力潛艦的具體技術細節。1030方案的配置很類似美軍在1956年開工的飛魚號(USS Skipjack)潛艦,而飛魚號也是美軍戰後核動力潛艦的一次突破,相當於在白魚級等傳統動力潛艦上驗證的新購型(阻力更低噪音更小的水滴型船體與單軸推進等特色)結合已成熟的核動力推進技術。早在飛魚號仍在建造中的1958年時,美國技術人員便密集和義大利海軍進行交流和技術資訊分享,甚至當飛魚號於1959年4月15日服役後不久便曾訪問和停靠義大利拉斯佩齊亞海軍造船廠(Naval Dockyard of La Spezia)。
飛魚級構造圖。飛魚級是美軍第一艘完全擺脫二戰潛艦構型的核動力攻擊潛艦。
在其具體設計方面,1030號方案雖然明顯繼承自飛魚級,但長度達到83.8米(飛魚號只有76.7米),而水下排水量也超出飛魚級約100噸以上達到3500噸。和飛魚級一樣,其外型是對水下作業環境最有優勢的淚滴型船體,阻力與汶流都能減到最低。然而這種設計由於每個艙段都要略為變化寬度,後來美軍反而自長尾鯊級開始改用中段寬度不變的雪茄型取代,雖然效果略遜淚滴型但加工難度要低得多。雖然外型高度接近但1030方案在其指揮塔後方增加一個延伸段,裡面收容潛艦呼吸/排氣管以便直接繞過在指揮塔下方的艙房連通到較後方的備用柴油機。
1030方案的線圖,注意艦艏上方紅圈處的艙口,下文將會介紹功能。
1030方案使用1940年代後期開發的HY-80鋼材,這是當時美軍最好的鋼材,且由於之後發展的HY-100等更高級鋼材加工難度與成本過高,HY-80直至今日仍被維吉尼亞級潛艦這種新銳船艦使用。其耐壓殼最大直徑為9.6米,分為4層甲板,縱向則由4組艙壁分為5個區段。
目前唯一全部採用HY-100鋼打造的潛艦就是海狼級,雖然殼體強度極高,但代價是高昂的成本與一度低於50%的焊接合格率。
艦體艙室佈局方面,最前方的區段是聲納、魚雷管、魚雷儲存艙、配平油箱與部分乘員艙房等。在其之後的區段位於指揮塔正下方,上層有潛艦控制室與獨立的聲納、雷達、無線電和繪圖艙房,中間有軍官與士官艙房,下層則是電池與輔助設備等。而之後的區段則是潛艦的心臟,佔據2/3高度的反應爐與屏蔽層就設於此處,屏蔽層上方留有檢修用通道。往後的區段上層有主配電盤、機械設備櫃和電動發電機,下層則有應急柴油發電機、空氣壓縮機和油箱。
最後的區段是全艦最長的區段,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兩個高壓和低壓渦輪機、渦輪機的減速齒輪、兩個渦輪發電機,巨大的軸向傳動軸。下層有兩個冷凝器、泵、空調設備、油箱等設備。
武裝方面為6管533毫米魚雷管,備彈達到38枚(相較之下飛魚級僅有24枚)。1030方案在艦艏有個巧妙的設計,普通的魚雷艙上方設置了一個8.5米長直徑為4.5米的圓柱型水密空間,可用於存放10枚魚雷,或者存放特種部隊的水下航行裝備的同時作為換乘空間;在這艙房前方有個艙門可進入潛艦前方自由進水區,隨後從設置於船殼上的艙口離開潛艦。
潛艦作為特種部隊出發平台的構想並不罕見,但不要說當時,直到今日也很少有潛艦會在設計時就保留如此完善的儲存空間與施放機能,而且義大利的設計將這一機能高度整合於艦體內,不會增加汶流與阻力;且將武器存放功能整合的設計也避免了在無需投放特種部隊時,空間可能被浪費的問題。而作為代價就直接體現在1030方案比飛魚更長的艦體、略大的排水量與更高的額定乘員數量,同時艦艏也必須保留施放空間而影響能安裝的聲納尺寸。
海狼級巨大的艦艏聲納,相較之下1030方案艦艏聲納相對於艦艏的比例明顯小的多。
目前已知的遺留資訊中未指明1030方案的動力與航速,但應為源自飛魚號上S5W反應爐的衍生型號,反應爐蒸氣提供兩個齒輪渦輪機和兩個渦輪發電機;發電機供電各為1.8MW,而齒輪渦輪機總出力可達15000匹馬力,用於驅動單軸4.5米直徑的5葉車葉,航速應可達30節。同時有連接到傳動軸的應急直流電機,由電池供電,可作為反應爐停機時的備用動力。
1030方案4層甲板俯視圖。
在其控制方面,艦尾尾舵與的控制機構相連,可由一人控制。而艦艏的前平衡翼設置在指揮塔上,這能避免前平衡翼導致的汶流以及制動器噪音干擾艦艏聲納;此外也允許艦體緩慢地改變深度,而不會改變縱傾和橫轉的角度。缺點也是有,艦艏的充裕空間可以將前平衡翼設置成可折疊形式減少阻力與汶流,同時將前平衡翼設置在指揮塔的話,也會降低潛艦的寒帶作業能力,這也是為何原先也偏好設置於指揮塔的美軍在極區潛艦活動需求增大後,在洛杉磯級改進型(688-1)上也選擇將平衡翼移到艦艏。當然本就沒有寒帶作戰考量的義大利沒有這一需求。
1030方案模型。
乘員方面額定為97人,比飛魚級多4人。生活條件方面,雖然噸位不大,但核動力潛艦仍賦予柴電潛艦難以比擬的優秀條件,供應充足的蒸氣與電力甚至允許設置洗衣間和燙衣間。
在設備方面,並無資訊顯示預計使用的聲納與作戰系統,但很可能會是美軍的同類產品。在指揮塔上預計加裝一組搜索用潛望鏡和一組攻擊用潛望鏡,以及兩個VLF與UHF/MF波段的通訊桅杆,以及備用柴油發電機的呼吸管、雷達桅杆和ECM桅杆各一。而計劃案中明確指出通訊設備將從美國採購。
指揮塔結構圖。
義大利海軍的野心連核動力潛艦也無法填滿,在1030方案進行時他們已經看上另一個更加激進的衍生產物: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早在1958年5月義大利海軍司令在一份發送給國防部的備忘錄中就質疑當時美軍佈署於義大利的木星中程彈道飛彈的脆弱,它們體積龐大難以保護又幾乎無法隱蔽,因此他建議將彈道飛彈改由海軍艦艇發射。
木星飛彈基地,毫無隱蔽性可言且液態燃料需要發射前加注。
當1030方案還在進行時,美軍在建造中的飛魚級上直接加裝飛彈分段,所以才能在1959年10月30日就迎來全世界第一艘彈道飛彈潛艦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這無疑給了義大利海軍啟發,他們完全可以在比飛魚級更大的1030方案上比照辦理用相當短的時間和低成本得到一艘彈道飛彈潛艦。根據威尼斯博物館保留的草圖來看,這一型潛艦長度為100米,寬9.6米,可配備6管533毫米魚雷管和16管彈道飛彈發射管,其餘細節不明。
義大利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初步概念圖。
然而當1030方案還在推進時,1962年底後局勢發生了變化,許多美國官員對於向外國轉讓敏感的核技術訊息與原料相當牴觸,其中最為有力的反對者是有核動力海軍之父之稱的海曼.李高佛。身為將美國海軍,甚至全世界推向核動力的重要人物,他原本並不反對核技術的輸出,這讓英國得以在1958年和美國簽屬潛艦核反應爐的輸出協定,並因此迎來第一艘核動力潛艦。在英國成功後,許多國家開始嘗試跟進,除了義大利外以知加拿大與荷蘭都在嘗試取得美國核技術,甚至當時李高佛也已經批准向加拿大轉移飛魚級潛艦的設計,只是加拿大對更新型的長尾鯊級更感興趣所以當下沒有立即開展。
然而之後李高佛的態度突然大變,他否決當下所有要求美國轉讓核推進技術的申請並積極反對與外國的核推進技術相關合作。李高佛原本認為他所做的只是開了個頭,核推進技術並不難被理解和實踐,保密是毫無意義的。然而根據報導指出,他在參觀了前蘇聯首艘核動力水面艦列寧號破冰船後,才意識到這些核推進技術資訊遠比他想的寶貴。日後列寧號在1965和67年各發生一次冷卻液流失事故,第二次事故嚴重到列寧號必須廢棄舊有反應爐並在1970年換裝新型反應爐,而蘇聯海軍反應爐事故也不少,導致多艘潛艦因此報廢;相較之下美軍核推進設備在其漫長且廣泛的使用生涯中,一直保持沒有發生重大意外的良好紀錄。
李高佛在美國政府的影響力相當可怕,以至於他確實成功阻擋之後所有核推進技術轉移計劃,英國在之後相當長時間內成為唯一的例外(如今澳大利亞可能成為第二個)。不過美國態度的轉變不是唯一因素,義大利的左翼派系自然不喜歡跟核軍事化扯上關係,龐大的資金需求也招致其他對核這一字眼沒那麼敏感的人的爭議,加上此時新執政黨將是左翼黨派,1030方案已經注定不可能得到自家人支持了。
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軍艦可畏號彈道飛彈潛艦。法國雖然成功在沒有美國技術支援的情況下邁入核動力海軍的時代,但受限技術與成本必須使用濃度較低的鈾,導致功率較低且更換頻率更高。
核潛艦方案停滯後,義大利海軍仍希望通過其他方式邁出核動力海軍的步伐。他們申請建造一艘核動力後勤支援艦,命名為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號。設想中這艘船長177米寬22.5米,排水量為1.8萬噸。動力為一個80MW核反應,最大馬力為22000匹,預計航速可達22節。這項計畫持續推進了數年,但再一次的,美國政府始終沒有同意提供任何技術支持,這項計畫也無疾而終了。
恩里科.費米號草圖。
除了核動力外,在美國拒絕出口北極星潛射彈道飛彈後,義大利海軍甚至曾計畫參考發展自己的核武。1971年義大利啟動了阿爾法項目(progetto ALFA),目標是發展一種射程1600公里的艦用彈道飛彈;在義大利海軍構想中,一艘佈署於亞得里亞海的,配備阿爾法飛彈的軍艦,可以擊中東歐除蘇聯外任何一個華約國家的首都。飛彈原型於1970年代中期進行3次攜帶惰性彈頭的測試,全部取得成功。然而1975年義大利政府簽屬加入了核武禁擴條約(NPT),在這之後義大利軍就不再有核武或核動力發展項目了。
1030方案的死去也沒有直接宣判義大利國產潛艦的死刑。1960年代義大利海軍先是開發了4艘水下排水量不到600噸的托蒂級(Toti class),藉此累積經驗恢復生產能力,隨後在70年代起陸續發展了3級共8艘排水量超過1400-1600噸的中型柴電潛艦。直到冷戰結束後,義大利海軍經費縮減,最終他們選擇授權生產德國212型潛艦,就此失去了二戰後歷經艱辛才恢復的潛艦完整開發與建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