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部

本文節選觀臺灣第51期:起造新世界,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現正熱銷中!

臺南,一座有陽光、古蹟、美食,適合戀愛、生活的城市,行走其中,可以感受到歲月厚實的積累。本次小旅行的主題是 1921 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這個成員遍布全臺的組織曾經試圖用各種文化運動,對抗殖民統治與傳統社會結構的不公和侷限。

讓我們從反抗的起點——「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出發,走過文協成員集會、生活的地方,試著想像 1920 年代的情景,以當時執政者的權力中心「臺南州廳」作為行走的終點。

跟著地圖的指引按圖索驥,來一趟臺南市區的文化協會之旅。

1. 起點、臺灣文化協會臺南本部

(臺南市港町一丁目 13、15  番地,約為今國華街和和平街的十字路口附近)

1923 年臺灣文化協會第三次總會在臺南醉仙樓召開,會中決議將本部遷移至臺南,並由蔡培火接任專務理事。此後文化協會在臺南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設立讀報社、舉辦講習會和講演會、舉行文化演劇活動,包括放電影的「美臺團」都是從臺南展開巡迴放映。 

2. 韓內兒科

(民權路二段 297 號)

韓內兒科診所由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韓石泉醫師在 1929 年所開立,除了親身參與文協活動並提供贊助,他的診所也是文協重要聚會場所,營運至今第三代。他曾以「專制政制下的臺灣」、「臺灣社會改造觀」為題進行街頭演講;在「治警事件」中遭到逮捕。1922 年韓石泉醫師與黃金火醫師開設了「共和醫院」(原址在今韓內兒科對面),黃金火醫師亦積極參與文協活動,1927 年文協分裂後,他組織「文化演藝會」持續以戲劇推廣文化運動。

3. 臺南大舞臺

(西門路二段 402 號)

1911 年由臺灣民眾籌資興建,是當時臺南唯一由臺灣人經營的戲院。根據日治時期市街圖,推估原建物的面寬達 45 公尺、寬 40 公尺,是一座龐然巨物。這裡是當時重要的娛樂場所,早期多演出傳統戲曲,之後也有具文明和改革意義的新劇。

1926年4月4日由蔡培火組成的「美臺團」,帶著放映機與宣傳影片,從臺南大舞臺展開巡迴放映。1928年臺南共勵會演藝部,也以臺南大舞臺為基地演出「文士劇」。

1945 年,劇院遭美軍轟炸損壞,如今只能從老照片和文字紀錄中遙想當年的情景。

4. 興文齋書局(今興文齋幼稚園)

由臺南人林占鰲在所創辦,他受到恩師蔡培火的影響,決心推廣漢文化、增強民族意識,於是開設書局販賣中國文史書籍。 

書局取名「興文齋」也是取振興文化、對抗殖民教育的意涵。他曾加入文化協會,參加文化啟蒙與社會運動,又陸續參與「臺灣民眾黨」、「臺灣工友總聯盟」等組織。

興文齋除了是當時重要的書店,也是運動青年們聚集的場所,林占鰲曾在此成立「赤崁勞動青年會」,發起反對普渡、撲滅迷信運動,並編印破除迷信、反普渡的《反普特刊》,其後又發行具左翼思想的《赤道報》。

祀典武廟舊照,這裡曾經擠入成百上千的民眾聚集在此聽演講。

5. 祀典武廟

廟宇向來是臺灣人聚集、交流的場所。 

1920 年代的武廟甚至成為當時臺南的各種文化和反抗運動的發生地:文化協會曾在此設立讀報社,蔡培火也曾舉辦研究會,教導民眾書寫白話字。

1927 年文化協會分裂後,許多政治運動團體持續在武廟廣場舉辦講演會,常有數百乃至成千民眾聚集在此聽講。臺灣民眾黨成立之後,在武廟廣場進行的演講與文協支部相近,而形成了較勁之勢。除了舉辦演講,1927 年成立的臺南共勵會教育部也曾在武廟舉辦夜讀會和演劇,包括美臺團也曾在在武廟周邊播放電影,可說是當時臺南重要的集會場所。

臺南公會堂原稱臺南公館,是臺灣最早的公共集會現代建築,如今看來依舊氣派。

6. 臺南公會堂(今吳園藝文中心)

原為私人宅邸的吳園,在日治時期產權轉移至臺南州廳,並於南側蓋起「臺南公會堂」,成為當時臺南人常用的活動場所。文化協會常常借用此地開會或舉辦活動,例如1926年時陳逢源、韓石泉、蔡培火曾在這裡以「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題進行演講。

此外,臺南公會堂也經常舉辦文化活動,1934年由楊肇嘉擔任團長的「鄉土訪問團」,利用此處舉行音樂會。就連文化協會成員韓石泉,也選擇在這裡舉行新式婚禮,可見這個場所的重要性。 

7. 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

看到位於圓環旁的國立臺灣文學館,很難不為它的建築物所吸引,它是臺灣總督府技師松山森之助所設計,原為日治時期的「臺南州廳」。二戰時期受美軍空襲嚴重毀損,戰後曾為空戰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使用,1997 年開始進行修復,至 2002 年修復完成。

作為臺南政治中心,州廳是文化協會和各大組織抗議以及陳情的對象。1928 年 5 月臺南州決定強迫遷移南門外墳墓地,以建設大運動場,臺灣民眾黨和文協舉辦反對演講,臺南各宗親會代表則提出陳情書,聲浪浩大。 

推薦走走的歷史現場

除了前述的文協相關地點,我們也推薦您幾個路線外的歷史現場,歡迎有閒時再來造訪。

莊松林故居遺址(正興街 33 號,今淺草新天地)

莊松林是臺南重要的文史工作者。1909 年出生的他,年少時常出入興文齋書局,結識了店主以及許多關懷臺灣文化的知識份子,並加入了黃金火主持的「臺南文化劇團」。1929 年從廈門回臺灣後,參加臺南赤崁勞動青年會,推動「反普度」運動。之後因為政治情勢的變化,轉而將心力投入文獻民俗的研究工作。戰後曾擔任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1958 年創立臺南市文史協會。 

這趟小旅行,也是莊松林年輕時走過的路途!

✨ 額外推薦地點:新松金樓(大智街與大仁街交會一帶)、臺南放送局(今南門電影書院)、臺南監獄(今新光三越臺南新天地店)、許石故居(慈聖街81號)和許石音樂圖書館(公園北路3號)⋯⋯等你來探索。

❐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故事ê文協百年檔案夾 📁
去年疫情爆發以後,我們才發現,小小的臺灣也能和世界共存共榮,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和百年前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初衷不謀而合。這個月,故事將帶你一起認識那個熱血澎湃,啟蒙臺灣人的 1920 年代。



觀臺灣第51期:起造新世界

本期適逢臺灣文化協會百年,我們將視角拉回100年前的1920年代:一戰終結,各地革命與自由獨立思潮卻更加洶湧的特殊時刻。當時的臺灣人看著世界的變化,躍躍欲試的想改變這片土地,也與世界上的弱小民族的有所共感。本期「起造新世界」回顧第一代臺灣文化人的使命,以及1920年代的世界局勢,與踏行在世界思潮沃土之上的前輩並進,迎向下一個百年的臺灣人,或能得到實踐的勇氣與熱情,再度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