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進階──陣形(1):橫陣的基礎
陣形,是談論戰略中的戰術,必然會提到的部分,而戰術組成會影響到戰略指導,所以避談陣形是不妥的。但陣形要怎樣在戰略中解釋,並將之融會貫通成一套戰略思想?
我們將要看的是,一套思考過程的行程,怎樣形塑出最適合的陣形,同時產生僵持,最後找到突破陣形的方法,然後促成新一代的戰略思維。從這個討論過程,筆者會帶著各位,去了解到戰略是一種思維的行程,不是套公式得答案。
由於陸戰居多,海戰篇幅會很少,空戰則因為空間問題更難講,所以主要會以陸地為主。
一、橫陣的基礎
這是所有陣形的基礎,或者可以說,只有橫陣跟變化,沒有其他的陣形。理由呢?讓我們從最基本的角度去思考,怎樣才能稱之為一個陣?
一個人不能成為陣,因為同一時間,一個人只能面對一個方向,無法應付多面向的狀況。陣的出現,除了人多好辦事以外,是為了要可以達成「指揮調度便利」之用。像是採用三人小組,如右圖的緊密陣形,排一個丁字向前衝,就可以同時觀測到前左右三個方向的狀況,用作威力偵查會比一個人方便,遇到危機要逃回我方傳達情報,生存率也較高。
從這邊可以看出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的背後沒長眼睛,無法應付後方的敵人。真實世界不是電動,身體被砍一刀大概就趴了,陣形的出現,基本上就是一種增加攻防力道的辦法。
橫陣是理解陣形意義的基礎
以橫陣為例子,為何橫陣是最基本的?下圖的範例中,虛線表示一個士兵的攻擊範圍。黑色是我方,紅色是敵方,箭頭指的都是攻擊方向。然後為了不要讓討論複雜化,就當成敵人只有一個在進攻,其他敵人同一時間不會全面殺過來,純粹解釋陣形的優缺點。
所以,一般而言,這種橫陣都不大長這樣,通常有下列兩種。
第一種,排成緊密隊形,即使隊友倒下,敵人也很難直接進入空隙,然後從脆弱的側面進攻。
第二種,陣形變成兩排,即使隊友倒下,後方的也可以立刻補上,不會造成破洞。當然,這種陣形的排法,必須建立在兵力夠多的前提上。
簡單說可以歸納成,陣形本身就是為了要保持攻擊正面,縮小敵人的攻擊面,避免我方的側背面被打擊,削弱兵力到戰敗。
少數人的戰鬥容易形成亂戰
但要給各位一個概念,陣形為何都是在數百人以上的規模才會出現,幾十個人以下反倒很少出現?因為人太少,很容易形成亂戰,下圖解釋給各位聽。
也就是說,別說擊潰對方陣形,我方陣形也很容易崩。只要沒有立刻打倒一個對手,兩人陷入僵持,其他隊友是要跟還是不跟?想不通的,請去看棒球的清板凳場面,我方一個衝上去,敵方也會衝一個上來,結果就是都衝上去,變成大亂鬥。
陣形厚度與重量的意義
要維持陣形的戰鬥力,為何幾百人以上才可以?請先從陣形的數量看起,後面會解釋,下圖是50人排列橫陣的可能排法。由於人太多,就用圓點代表一個人,陣形的所有人都面向前方,也就是文章的上方。
這是1×50的排法,可以想見陣形的單薄,但擁有最大的作戰正面。
2×25的排法,有點厚度會比較沒那麼容易打穿,但作戰正面只有上一個的一半。(礙於版面設定,視覺效果上有些偏差)
3×17,第三排少1個,不過還好。
5×10,這已經接近方陣了
到此為止已經差不多了,各位可以看到的是,同樣的人數,作戰正面會越變越少,但重量會增加,突穿力會大增。下面用兩軍對比,各位會更加明顯的理解,橫陣雖說是基本,但卻是變化萬千,必須因時制宜利用。如下圖,敵軍若是一字橫陣,我方是5×10的方陣,為何說突穿力會比較好?
為了方便解釋,讓我們用最沒意義的1:1交換法來設定,假設正面對衝,敵我雙方的死亡交換比是1:1。
穿突力的效果和陣形變化應用
可以看出在敵軍沒有應對的狀況下,兩邊都變成可以各自擊破的狀態。會有人問,敵軍難道不會趕快應對嗎?當然會,有可能是左方的敵軍全部衝往右邊,但依照時間連續作圖就會知道問題出在哪。
我方只要派出10人的部隊,往左邊攔截想要重組的敵軍,因為越左方的敵人,想要跑到右方需要花時間,但時間拖得越長,右邊的部隊就損壞的越嚴重。相對的,我軍左方隊伍只要邊戰邊後退,等往右的主力打敗右半部的敵人,就有絕對的數量優勢。直到七或八的狀況,大致就戰況底定。
當然,實際狀況不會這麼簡單,右邊的敵軍也可能採取邊戰邊退的作法,所以陣形怎麼運轉看的是速度。但在敵我雙方速度一致的情況下,各位要曉得正面向前衝、往後方倒退跑,速度可是不一樣的,這很多人會忽略。
戰場規模、調度速度使得陣形有意義
理由在於,如果右方的紅軍,是全力往右邊空地衝去重新集結,那麼就會變成黑軍主力全速追上去,紅軍右側是全速往右邊轉進,看來就像追擊潰逃的部隊。
若紅軍的訓練度若不夠,沒有移動到遠處重組陣形的日常練習,那就很可能在恐懼下變成全線潰敗,別忘了對於右方的紅軍來說,他們面對的是數量將近兩倍的黑軍,將希望繫於左邊的紅軍,速度來得及回防救援。在恐慌蔓延下,直接選擇背對黑方衝刺到一個距離外重組,不見得是正確的。
到了這邊,各位應該可以理解一個概念,為何筆者說,人數夠多才有陣形,不會容易陷入亂戰。因為陣形夠大的時候,要從一側跑到另一側需要時間,以下圖為例,黑軍想派出一個小部隊繞行側翼打擊,會是甚麼狀況?
紅軍可以派遣兩倍以上的數量去截擊,進行反側翼打擊,此時雙方主力接近交鋒,黑軍再緊急調動部隊也慢了,結果反而是悲劇。會有讀者問,黑軍主力不是比紅軍主力多嗎?這是沒錯,理論上雙方士兵戰力一致的時候,黑軍主力應該會早一步擊敗紅軍。
但,黑軍的側翼在兩倍紅軍下應該很快就被擊敗,接著一隻小部隊就會從側面打擊黑方,使得黑軍側背受到無法防禦的傷害,形同被夾擊。夾擊的概念不是比人多,正確的說法是「作戰正面大」,讀者可以看到,雙方正面交鋒時,只有第一排的士兵會進入交戰範圍,後方是沒辦法的,必須等前方戰友死傷,或是進行前後排交換,
但只有十幾個人的狀況呢?從左邊跑到右邊也不需要幾秒,排列整齊的隊形一衝就亂戰了,要組織反而很難。但反過來說,在這種小部隊交戰的戰鬥層面,可以進行高效率的小組戰鬥,例如羅馬軍團的小隊戰術,就可以發揮非常大的戰力。
小結橫陣的基礎
橫陣的基礎,到這邊暫時要停一下,做個小結。
陣形通常被歸納到戰術層級,而不是戰鬥技巧,主要的理由就在上面的陣形變換。人數太少容易形成亂戰,小組戰鬥再強,遇到數量好幾倍的戰術陣形,也是沒有多少招架的餘地,最後就變成怎樣運用陣形的攻防,吃掉對方最多的兵力,來獲取我方的勝利。
橫陣是基礎的基礎,道理建築在人類背後沒長眼睛,側面的視野也不大好。所以對於士兵來說,身邊有戰友在心理跟實際都是很大的幫助,可以專注在攻擊正前方的敵人。也就是作戰正面越寬,代表你可攻擊的士兵也越多,但作戰正面是越寬越好嗎?
從上圖的一字橫陣就可以看出,實際交戰時,紅軍左右根本幫不上忙,倘若方陣黑軍加速向前衝,一旦衝破紅軍陣形,很容易形成各個擊破的態勢。一般來說,排列幾排士兵作為橫陣,要考慮的不是只有人數,還有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以及敵我雙方的兵器種類。
到此給讀者一些思考空間,陣形的排列在冷兵器戰爭中非常重要,對訓練有素的士兵來說,戰爭不會是一刀一個,斬菜切瓜的輾壓過去,尤其是穿戴盔甲的狀況,士兵的個別作戰技巧也很重要,訓練有素的一隊士兵要擊破訓練差的是輕而易舉。
但無論如何,都會有陣形排列,因應不同狀況,不會是數量直接壓上去不管,就算會贏也要降低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