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
演算法、機器統治世界的想像似乎成了未來即將實現的巨變,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元宇宙即便來臨,還有許多身而為人應該去認真思考的。
臺灣的便利商店店員常被視為CP值極高的員工,從白包到買機票什麼都賣,之前因應疫情還得會包口罩、換領振興券,少了便利商店,生活確實就不那麼便利了。作者曾經因為經濟因素在便利商店打工過好一陣子,後來在社會學碩士期間,充分的研究了這個行業所帶來的異化以及勞動問題,在書中提出了不少反思,帶領讀者更進一步認識超商。
職業型高級中等學校中,流通管理科經常是建教合作的重點科目,但相對期望薪資也是偏低的。便利商店的便利建立在操作流程標準化上,並且拆解工作讓每一個店員都能快速上手,因應流動性極高的服務以及操作服務的人員。在人和服務的流動性都極高的條件下,薪水又是整個成本分析中容易被犧牲的,導致了惡性循環,便宜、便利的服務,成了大家唾手可得的東西,對作者來說,這是種剝削,也是種「自己的歲月靜好,建基於他人負重前行」。
高度可取代性的工作性質,也導致了低成就感的結果。店員需要在尖峰時刻同時處理來客和進貨,有時犧牲的卻是自己的三餐。忙碌的工作在服務至上的要求中,不斷被新的服務需求打斷以致工作破碎的情況,造成了從業人員極大的身心負擔,但這些都沒能反映在薪資上,經常與基本薪資齊平甚至只高出一些,以及長期以來為了產業需求忽略夜間勞動的薪資應該提高,導致這個全年無休的服務長期被視為理所當然。
另一個在閱讀中思索的是,如果有這麼多的標準作業流程,為何超商提供的無人店服務尚未成功?如果超商的服務能夠這麼精準又這麼多的情緒勞動,理論上用機器取代應該可以降低很多人被異化為機器的情況。實際上書中沒有特別討論的部分即是這樣破碎化的工作內容,經常還是需要很多判斷,而這些判斷以目前的AI技術,或許還無法達到。又或者說,這樣的工作內容,其實並不容易,只是長期以來被視為勞力密集且技術門檻低,而得到了低薪資的評價。
最後,這樣的便利似乎有點回不去了。在這個前提下,應該怎樣面對所謂的「社會代價」呢?老實說這也是這本書說的最不清楚的。底層勞動者的低薪、低成就和高風險似乎並不只有便利商店有,結構性的問題是社會安全、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分工的難題。或許不是這本書要處理或者是能處理的,作者只提醒讀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多一分體諒和同理,面對這個勞動現場的困境,你可以選擇以人的方式對待每一個提供服務的店員。
推薦給每一位享受便利商店各種便利的朋友,暨血汗超商之後,這本書是碩論改寫,也確實值得一讀,也提供了超商歷來的轉變資訊和服務變化一覽,可做為進一步研究或對這個行業想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