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我能做的就是一般行政,儘管如此仍有太多專業術語需要傳達,這些用語對院內同仁來說是常識,甚至有各自的簡稱,想Google查詢都很難找到答案。在一問三不知的工作環境,假若用一句「我不知道」推託卸責,那也別渴望在其他領域能有一番天地。

即使不懂的事情扎成堆,也警告自己過去犯的錯誤別再犯;鞭策自己過去害怕的事物要勇敢面對。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是職場,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做得好沒人稱讚,做不好只會挨罵,甚至沒人罵卻被冷眼相待。




「急診要內健男」

有時接到急診室的護理師打分機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急診要內健男。」這時要再跟對方反問:「病歷號?要備哪些?要不要O₂?」

到職第一週,我只會把話筒給在旁的護理師。第二週,聽音辨字,把聽到的東西寫下來(曾經把「幫浦」聽成「Hup」,還好護理師知道是什麼)。第三週,會反問必要資訊。現在則慢慢地去了解這些需求是給哪些類型的患者、有什麼用途。

「內健男」的意思是要訂一床內科、有健保給付、男性的病床,急診訂床通常是當日的緊急傷患,所以要再問準備哪些儀器。有時門診醫師也會訂床,通常是明後日開刀要住院的患者,要開刀的患者就會多一個選項:「要不要麻品?」即必須額外通知麻醉師打麻醉品的意思。(我曾把「麻品」寫成「馬品」,掛斷電話才意識到醫院哪來的馬?)




幾年的工作經驗,希望好的繼續下去,壞的不重蹈覆轍。過去一年間,讀很多關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增進學習成效、如何如何⋯⋯」的文章與書籍,但拖延症依舊,得不到進步。直到近幾個月,配合堅持兩年的子彈筆記,才突然有所收穫。

以前下班後只想放空、耍廢,感覺整個人被榨乾了,想看點書都難,假日也只想著犒賞自己。現在可以看幾頁的書、不再被網拍吸引,有一套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當今的社會價值帶給人壓力的原因就在於:就算自己原地踏步,也等於退步,因為大家都在往前衝。但在「如何如何」之前,應該花更多時間和自己相處,撇下與人一較高低的競爭心理,拚不過別人又何如?重點是自己喜歡、自在嗎?




關於Neomi

佛性經營方格子,喜歡讀各學科的研究理論,也喜歡鑽研文字,正努力堅持每週健身。最近在讀考試用書,不方便分享心得,所以寫寫日常。

感謝在此停留的每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