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想要分享的主題,是一個我思索許久,且依舊還在學習的問題——要如何將一個抽象的遠見轉譯為可以被追蹤並且優化的行動方針?而在轉譯的過程中,又要如何設立...

我在台灣工作時,因為出身儲備幹部計畫,在專案管理上有不少有趣的經驗。尤其部門主管非常看重培訓計畫裡的輪調性質,時常給予我們需要跨部門整合的專案,且不能提案完就跑,通常需要一路協助到執行完成;而自法國學校畢業,轉為網路科技業一員,開始成為團隊裡專責特定產品主題(Subject matter)的負責人後,要如何善用對的商業營運切點,處理巨大量級的網路數據,也就成為了我重回職場後的學習重點。這次想要分享的主題,是一個我思索許久,且依舊還在學習的問題——要如何將一個抽象的遠見轉譯為可以被追蹤並且優化的行動方針?而在轉譯的過程中,又要如何設立最適指標,避免自己落入盲目追求錯誤指標的陷阱裡?當代網路科技業常聽見的領先指標(Leading metrics)與落後指標(Lagging metrics)又要怎麼使用,才能夠發揮最大效果呢?

本篇主要受到下列兩個來源的啟發:傳統三大顧問公司的思維方法論,以及實務上不同類型科技工作業者的實戰分享。同時,還有我自己對於這些內容的咀嚼與操作經驗,都將彙整其中。期望藉由範例,鼓勵讀者與我一起思索可能的解法。

廢話不多說,就讓我們開始吧。



讓我們來用日常的例子舉一反三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已經明確闡述過溝通結構的重要性,並且也提醒過,任何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都必須要包括非常清楚的策略目的,才能夠聚焦、確保團隊對於一件事情的認知一致。而當這些問題都已經被定義清楚後,身為一名專案的推動人,便有責任將問題拆解為更小的單位,並以此擬定實際的行動計畫。

然而,這個「從問題拆解成行動,並且監測行動」的環節,卻時常出錯。主要的原因,通常出自於錯置因果關係(causuality)、未發現隱藏前提、以及建立錯誤的衡量指標。用數學的比喻來說,有點像是在解題的時候,

  1. 寫出了一個不能夠解決問題的方程式;或是
  2. 方程式寫得不夠完整;或是
  3. 方程式其實寫對了,但團隊卻一直將重點放在錯誤的指標上

用抽象的語彙可能很難理解真實含義,因此,公司內的數據科學家前輩,曾經用一個非常易懂的範例來解釋:「減肥」。假設現在我的朋友,皮耶爾,因為一些原因,不滿意現在的身材,希望在六個月之內可以改善體態。他於是去健身房找了教練,希望獲得建議,這時候,教練會怎麼建議他呢?

教練一定會詢問皮耶爾現在的運動頻率、飲食習慣;也會問皮耶爾他對於「改善體態」這件事情的定義,是要單純減脂;還是要達到特定肌肉比例。有些教練會再更加細緻的詢問皮耶爾有沒有特殊疾病用藥史,來建立對於皮耶爾這身體運行的基礎認識。當教練確定了皮耶爾的目的,其實是增肌之後,他就會依據他所知道的資訊開出來在他經驗當中可能有效的菜單,以及著手紀錄皮耶爾測量 Inbody 內的身體各部位肌肉比例。反過來說,教練的建議,絕對不會是每週大量的有氧運動;也不會跟皮耶爾說,最能夠衡量他進步結果的,是掉了多少體重。

也就是說,教練在協助皮耶爾優化他的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之餘,也在幫助皮耶爾理解這個問題的因果結構:皮耶爾必需要從改善他的運動頻率以及飲食習慣開始,進行監控,最後他的肌肉量才會出現明顯增長,以及而後慢慢顯現的體態變化。這個即是教練經過專業訓練之後,以他的知識與經驗建立的方程式。

教練一定會詢問皮耶爾現在的運動頻率、飲食習慣;也會問皮耶爾他對於「改善體態」這件事情的定義,是要單純減脂;還是要達到特定肌肉比例。有些教練會再更加細緻的詢問皮耶爾有沒有特殊疾病用藥史,來建立對於皮耶爾這身體運行的基礎認識。當教練確定了皮耶爾的目的,其實是增肌之後,他就會依據他所知道的資訊開出來在他經驗當中可能有效的菜單,以及著手紀錄皮耶爾測量 Inbody 內的身體各部位肌肉比例。反過來說,教練的建議,絕對不會是每週大量的有氧運動;也不會跟皮耶爾說,最能夠衡量他進步結果的,是掉了多少體重。

也就是說,教練在協助皮耶爾優化他的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之餘,也在幫助皮耶爾理解這個問題的因果結構:皮耶爾必需要從改善他的運動頻率以及飲食習慣開始,進行監控,最後他的肌肉量才會出現明顯增長,以及而後慢慢顯現的體態變化。這個即是教練經過專業訓練之後,以他的知識與經驗建立的方程式。


更重要的是,他也在建立對的測量方法(measurement)。

網路科技業常說的領先指標(Leading metrics)與落後指標(Lagging metrics),就是這個「入」與「出」的關係:領先指標必須要先被改善,落後指標才會隨之跟上。如果皮耶爾不改變他的領先指標,也就是飲食習慣,一樣每天吃五個可頌當早餐,不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他在重訓之後肌肉量還是會增長,可是增長不見得會有他想像中的效果;如果皮耶爾堅持他不看體脂,只監控體重,他也不見得能從體重的變化當中得到精確的訊息跟接下來要改善的行為。因為體重是一個落後指標,又況且體重其實不是他的問題陳述裡,最合適的落後指標。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商業專案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