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昂的男孩,世界的偉人。
「音樂似夢,如我失聰。」
低聲輕誦著,可能帶著一點無奈或自嘲吧?
這一天,是西元1824年的5月7日,已經聽不見任何聲音的他,此刻,緩緩站上了舞台。
跟著遠焦鏡頭,我們回到了半世紀前,也就是西元1770年的12月,在科隆選侯國波昂(Bonn,今德國境內),一個祖上源於比利時和日耳曼人的家庭,誕生了一名男嬰。他的父親是教會聖歌隊的男高音,在望子成龍,猶如虎父般嚴厲的音樂啟蒙與鐵腕教育下,男孩8歲就登台演出,到了11歲,尚不到中學生的年紀,他可是擠身成當地劇院樂隊的一員。
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背後那不近人情的魔鬼訓練,卻也讓男孩在學校的課業專注力不甚集中,直到西元1782年間,隨著父親的首肯與放手,讓專業的樂隊指揮親自關心與栽培,並導入了系統性的鋼琴、小提琴與作曲課程後,男孩這才嶄露笑顏,真正從嚴父枷鎖裡脫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