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0日電)北京對於COVID-19的「清零政策大幅阻擋了中國本土疫情的傳播,但隨著全球疫情邁入第3年,外界憂心中國持續的嚴格防疫措施將對民生經濟帶來難以負荷的影響。

總部位於美國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3日將中國的清零政策置於今年政治風險清單首位,並指在COVID-19病毒不斷變種的情況下,該政策的持續有可能適得其反,拖累全球經濟。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天報導,雖然如此,許多專家仍認為中國將持續貫徹嚴格的清零政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林大偉表示,中國考量防疫政策時,從未將經濟衝擊置於第一順位。

他說,對北京來說,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北京冬奧會和中共20大(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兩個活動面前,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因此中國必須延續清零政策,讓冬奧及20大順利舉行。

縱使面對變種病毒的威脅,林大偉認為,中國這種「高度集權、且黨政在社會各角落皆有高度滲透性」的國家,現階段仍可透過強大動員能力,執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防疫手段並非完全沒有彈性,例如對於疫情輿論的控管,就出現了零星鬆綁。

以西安為例,雖發生多起有其他醫療需求民眾因防疫因素而被拒診,導致孕婦流產、心臟病患者去世等引發巨大社會爭議的悲劇,但當局並未完全下架相關輿論,而是隨即處理有關官員,當地衛生官員也在記者會鞠躬向市民道歉。對比過去幾波疫情,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報導分析,中國當局除了將民意導向在可控範圍,在經濟上也有繼續執行清零政策的動機,而這個動機展現在中國過去一年經濟成長數字上。

報導引述中國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沈凌說,外界原預期清零政策將加速供應鏈外移及外需受影響,但回顧去年的經濟成果,中國仍舊有亮眼表現。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去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5.47兆美元,年增31.3%。

不過,即便外需表現亮眼,內需疲軟仍舊是中國當前重大挑戰。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稍早曾說,中國去年11月消費和投資的年增率,皆由年初的二位數成長跌至個位數,反映了需求面的緊縮。這與中國多地進行疫情管控並衝擊消費市場有關。

中國內需市場是中國推行「雙循環」政策的重要引擎。但作為內需火車頭的中國房市近來債務危機重重、消費市場又受嚴格防疫政策影響,如何一邊提振市場信心、一邊延續清零政策,將是當局的一大難題。

現階段來說,縱使有內需的隱憂,中國在疫情下的整體經濟表現仍優於其他國家,沈凌因此認為,中國將繼續比照去年實施清零政策。

世界銀行(WB)日前下調中國去年和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8.5%和5.4%,降至8%和5.1%。外界擔憂,中國清零政策將打亂服務業等領域的復甦腳步。

林大偉則說,「中國確實有政策鬆綁的可能」,但必須是北京冬奧及中共20大之後,也就是10月底或11月之後才會鬆綁。(編輯:周慧盈/張淑伶)1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