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伏新能源板块“高处不胜寒” 稳增长与控碳的平衡如何把握?
路透上海1月14日 - 元旦小长假结束,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一度上演“跳水式”回调。分析人士指出,有投资者担忧新能源政策可能开始出现拐点,控碳政策或趋于保守。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周二收盘跌至近24周新低,开市九日以来已累跌逾10%,并较去年8月底的高位回撤逾两成。该指数周五略有反弹,收升1.1%。
去年“整县推进”、“风光大基地建设”等利好政策密集出台,A股光伏板块的上市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际,中央并对“一刀切”限电限产、运动式减碳进行纠偏,强调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控制碳排放”和“稳增长”的天平会偏向何方,市场对此已有分歧。
同时,随着平价时代到来,中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国资背景的企业可能更有优势。而补贴资金缺口仍是压在民营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向国企抛售电站资产套现的趋势不排除进一步加速。上游多晶硅料今年仍有可能成为供应链“卡脖子”的环节。
工银国际研究部新能源电力、环保、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启浩表示,目前上游光伏材料价格处于下降通道,相信相关公司的股价短期内将继续整固。
“然而,我们认为行业的基本面不变。新能源是少数政策风险较少,同时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李启浩称,在上游材料价格调整结束后,相信各个主要环节的龙头公司,依然受到长期投资的资金支持。
“这是大家觉得比较有把握的一个板块,因为有长期的政策支持。”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称。
但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表示:“中国经济其实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也就是很难同时做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庞溟并指,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的文章强调了稳增长和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并指出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等于说在碳达峰、碳减排这一方面的要求可能更为注意把握力度、节奏、方法和策略,所以新能源板块有所调整。
**行业集中度或提升,国有资本接力**
李启浩表示,过往光伏行业的市场结构比较分散,而且大部分参与者为民企。但自国家给出碳中和目标,国企有更大参与光伏项目的意愿,当中包括燃煤发电公司如中国电力、华润电力等。
此外,国企的融资成本普遍较低,在平价上网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集中度会提升,而国资背景的光伏企业将更有优势。”
中国国资委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调整国有资本存量结构,加快清理处置不符合绿色低碳标准要求的资产和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投资,推动国有资本增量向绿色低碳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晨星高级股票分析师宋晓伟指出,平价上网后应该说项目回报率会下降比较多,所以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没有那么高。国有资本应该会接力民营资本来保证装机容量的目标,因为他们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保证国家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
李启浩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仍然有补贴拖延的情况,在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长期存在缺口的背景下,未来数年补贴拖欠的问题依然严重。资金较紧张的民营光伏企业长期有出售电站的需求,而过去一年国企明显对投资光伏电站的兴趣增加,因此不排除2022年收购趋势会加速。
为缓解现金流压力,有民营光伏投资商选择将光伏电站资产出售给国有电力公司。刚获纳入沪深300指数的晶澳科技上月公告 here称,拟将三个电站项目出售给中国核电的子公司,并称此举“相当于提前回收拖欠的补贴资金,整体改善公司电站业务的现金流状况”。
宋晓伟表示,在新能源公司估值偏高的情况下,未来的提升空间就会比较依赖于是否有超预期的政策,比如是否会有超预期的政策进一步提升装机容量的增长,或者是否会有政策出台来解决补贴拖欠的问题,因为补贴问题对光伏电站的现金流的影响会比较大。
**产业链供仍然过于求**
“目前组件的价格在跌,也反映整体产业链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的情况。那么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因为新开工项目基本都是平价上网项目,组件(价格)下跌有助于提升整体装机速度。” 宋晓伟称。
另一方面,2022年光伏供应链的瓶颈仍将出现在上游多晶硅料板块。
“参考我们数据库追踪的各家公司在建和计划的新产能,光伏原材料包括单晶、电池片和组件2022年的供应增加则更为激进。”
李启浩称,这些细分市场的产能将远大于光伏需求,这意味着即使上游的硅料扩产也追不上下游的供应增加,现有的供过于求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某些高成本的产能无法以高利用率运行,继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工银国际预计2022年多晶硅料的供应量同比稳定增长27%至751,200吨,平均价格约为180元人民币/公斤。
据工银国际,由于工业硅供应减少和多晶硅料停产,多晶硅价格自2021年9月中旬以来迅速上涨约30%至270元人民币/公斤的历史高位,时至12月时多晶硅的价格才开始小幅回落至230元人民币/公斤。
由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涨幅,成本压力已沿着供应链迅速向下传递到下游组件部分。主流光伏组件价格也自9月中旬以来达到2.1元人民币/瓦,从12月时开始才回落至1.85元人民币/瓦。
根据工银国际的渠道调查,大部分项目开发商不愿意在如此高昂的价格下采购组件,许多开发商选择等待价格调整至1.7-1.8元人民币/瓦的组件价格以满足7-8%的项目回报率要求。
李启浩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光伏需求将有序延迟到2022年上半年,2021年预计的光伏需求将接近保守估计的170吉瓦。
宋晓伟则认为,组件价格上涨会对装机的影响一般是短期的,即下游电站会调节整体装机的进度。
“我们之前跟新能源电站运营商有沟通过类似的问题,一般电站会有半年的采购期,所以半年内的项目影响不大;但如果组件价格持续上涨,他们会选择近期多装一些风电,如果风机价格大幅上涨,他们也会多装一些光伏。 “
宋晓伟并指,从整体新能源的角度,目前产业链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是中国目前还比较欠缺的,这两个领域值得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