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T10:30:57Z

Reuters1月24日 - 作者 刘珞焱

资料图片:2021年3月5日,中国上海,一名男子站在陆家嘴金融区十字路口。REUTERS/Aly Song

路透上海1月24日 - 2022年开启不到一个月,中国股市的医药板块却已有“深冬”逼人寒意,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加速下跌,挫至一年半低位,个别蓝筹药企甚至罕见出现连续一字跌停。分析人士称,共同富裕背景下,医药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政策成为市场参与者的核心焦虑之一,高估值也成为板块的拖累。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今日收挫0.5%,至2020年6月以来最低,开年跌幅已超过10%。香港的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今日收低2.4%,并已连挫七个月,创下该指数上市以来最长的月度跌幅纪录;该指数2021年重挫28%,同期遭遇反垄断风暴笼罩下的恒生科技指数跌幅为33%。

“(医药)这个行业的风险主要还是归到政策调控这一块。基本上就是共同富裕和反垄断背景下,围绕教培、互联网和医药(行业)这几个大方向进行政策调控,”上海澜音私募基金经理李瀚称。

他认为,本质上医药的政策就是要降低民众的负担,这与共同富裕背景下其它配套的政策推进是一致的。

据路透统计,截至周一收盘,相比纪录高位,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市值排名前10的股票,合计蒸发的市值已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

近期持续暴跌的中国生长激素制造企业--长春高新周一再度触及跌停,此前该股因子公司产品被纳入集采已连续三日跌停。短短四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00亿元,缩水至不足700亿元,成为沪深300蓝筹指数近期表现最差成分股。

长春高新上周三早盘尾段闪崩跌停,直接导火索是子公司产品被纳入广东集采。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显示,多款重组人生长激素被列入其中,包括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

在最新的公告中,长春高新称此次带量采购尚未正式开始招投标程序,对公司的影响和影响程度尚未确定。

实际上,自去年中国针对互联网、校外教育培训和房地产行业开展一系列疾风骤雨的严厉监管后,同样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药板块就已经感受到了冷意。医疗负担被视为普通民众的三座“大山”之一,中国正努力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扩大基本医保覆盖范围以及提高保障能力等多种途径多管齐下予以化解。

“近期市场对医药生物行业政策风险担忧有所增加,叠加第七批国采即将开始,受政策影响大的板块和个股预计依然受到压制,”东莞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该券商称,上周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主要原因在于生长激素纳入广东联盟采购名单,且水针最高有效申报价格较目前市场价格降幅较大,引发市场担忧政策风险。

**中国已决定常态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去年9月中旬, 中国审议通过“十四五”(2021-2025年)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要推进医保与医药协同改革,继续实施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上周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会议称,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中国国家医保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则在年初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国家医保局称,本次调整共计对117个药品进行了谈判,谈判成功94个,总体成功率80.34%。其中,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成功率78.82%,平均降价61.71%。

“以前医药行业的利润是远超想象的,他们相应的从业者赚了很多。但是药企费用超级高,患者负担重。现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回归医药行业正常的利润范围,”世纪红帆(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成宇称。

他认为,目前有些药企的毛利率大幅降低,传统的营销手段并没有完全革新,费用很高,从而影响利润。

**官媒关注和监管动作令医药行业持续承压**

去年8月,官媒曾将矛头对准生长激素。新华社报导称“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并援引专家称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等公司股价彼时应声大幅下挫。

而在种植牙开展集采的讨论下,行业龙头通策医疗去年10月中旬曾连续跌停。通策医疗之后在股价异动公告中表示,“将积极通过共同富裕的行动,推动通策高中低口腔超市的概念,增加低价种植项目,促进公司在低价种植市场的占有率”。

中国创新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去年8月亦曾跌停,公司称受国家和地方带量采购的影响,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

“创新药这一块就在于过去一年大家发现泡沫其实比较大。国内的创新药是有大量的企业去竞争,所以毛利率是很低的,不能按照国外的创新药去定价,”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称。

他认为,对国内创新药的保守估计显示药品市场规模的增速这两年应该是每年10%以内,美国是7%,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和消费升级就重新被大家质疑了。

美港两地上市的中国创新药公司--百济神州去年12月回A在科创板首日挂牌即破发,当日大幅收挫16.4%,网上投资者的弃购金额近2亿元。此后百济神州A股几乎单边下行,目前相比招股价跌幅已经超过三成。

在政策忧虑的冲击下,香港上市的医药公司跌势尤为猛烈。医药科技平台--京东健康已从纪录高位跌去65%,阿里健康跌掉近八成,而平安好医生相比纪录高位的跌幅则超过了八成。

此外,医疗美容这个细分领域持续受到了官媒的关注,监管部门的相关动作也是不断。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去年11月初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的公告,重点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更早之前,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医美这个也有监管的风险,做渠道或做医院这一块其实也是一直不被看好,医疗成本要打下来,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说民营医院从来也都是并没有被提倡的一个东西,”庞溟表示。

他认为,民营医院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又不能够拿高毛利,那跟教育机构没有区别,可能变成一个非盈利机构,这样的话大家都很害怕,所以又有一定回撤。

医美板块中,科创板上市的华熙生物、爱美客和贝泰妮均在去年7月底创出历史新高。目前华熙生物较纪录高位跌幅逼近六成,爱美客和贝泰妮则均回撤逾40%。

去年7月底恰好是中国超强监管校外培训政策尘埃落定之际,此后中国的互联网板块、医药板块和教培板块几乎联袂下挫。

**部分资金开始逢低布局,大型医药ETF份额猛增**

医药行业的持续回撤也令新晋千亿元管理规模的知名基金经理备受关注。本周末中欧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五只基金公布2021年四季度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其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据中欧基金官网提供的净值数据,中欧医疗健康A相比去年的高位净值已回撤接近四成。

葛兰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报告中称,“(报告期内)总体维持了高仓位的运作,在长期看好的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

葛兰称,“从未来的配置方向来看,创新药产业链仍旧是我们长期最为看好的方向,从国家层面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国内企业近年来的创新积累,都使得国内的创新产药产业链长期维持在高景气度的状态”。

在医药板块的持续深度调整之后,部分资金也被吸引入场。上海铭环资产执行事务合伙人夏天称,“对于预期悲观、已调整18个月之久的创新药也开始逐步配置”。

据上交所数据显示,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的份额从去年9月末的61.4亿份,猛增至最新的134亿份,增幅约为12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