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一周走势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1月24日-28日当周中国金融市场摘要:
汇市:
--人民币兑美元当周跌0.38%,结束此前两周涨势。本周初季节性结汇需求旺盛一度推人民币触及近四年新高,但在美联储暗示3月加息后美元指数飙升至97.3附近,人民币承压回调;同时中美利差收窄也使得境内美元/人民币长端掉期继续下跌创一年半新低。春节假期后结汇需求或趋弱,客盘主导市场态势可能发生变化,美元走强及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可能渐增,关注市场预期变化。
公开市场操作:
--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在时隔一个月后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利率跟随上周七天期品种走势,下调了10个基点(bp);操作规模方面,在周一和周二增加至1,500亿元基础上,周三央行开始再加量至2,000亿元,本周前五日累计净投放量已达4,000亿元。
因春节假期,银行间市场1月29日(星期六)和1月30日(星期日)因调休正常开市,周末两天央行还可能继续投放流动性。
此外美联储最新表态令3月加息号角更加响亮,但对中国央行来说,宽松之心依旧稳如磐石。业内人士称,未来中国仍有可能继续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指标,以实现稳经济增长目标。
债市:
--中国债市长假前最后一周剧烈震荡,央行如期加力投放跨节资金,加之本土疫情不绝令基本面忧虑不减,宽松预期犹存,10年国债收益率周一下破2.70%,创20个月新低。但随后丰厚的止盈盘开始涌出,此前的领头羊中期品种收益率反弹亦最猛,升幅约10个基点(bp),随后美联储会议释放的超预期鹰派姿态也压制了市场情绪。
不过股市的疲弱不堪令节前避险情绪重回,债券重回追捧,10年国债收益率在连续反弹后重回2.70%附近。在大落大起后,市场情绪已从亢奋中冷静下来;宽松预期还在,不过还是要关注1月宏观数据,基本面能否企稳仍是决定后续政策走向的决定因素。
票据:
--春节长假前最后一周,中国票据市场转贴利率普涨,并以短端尤甚,其中一季度到期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承兑(国股)票据最新高至4%左右成交,较上周升逾100个基点(bp),足年票则在3%左右,涨幅较前者减半。
交易员称,月末信贷规模调整,短票承压更重导致了票据转贴利率从短到长的定位倒挂,预计春节过后,这种压力会有所减轻,票据价格有望回落,不过从以往经验上看,幅度预计有限。
股市: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五继续收挫,收盘并创逾10个月新低,本周跌4.5%,开年首月下挫7.6%。本周美联储鹰派言论引发全球风险资产大幅波动,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受到冲击。传媒、人工智能板块本周领跌。[.SSCN](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