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观点:中国1月经济景气持续走弱凸显“三重压力” 政策宽松需加力
路透北京1月30日 - 中国1月经济景气仍在走弱。受传统制造业生产淡季、需求趋势性放缓等影响,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放缓,尤其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与此同时疫情多点散发频发,不仅导致住宿餐饮和文娱等相关行业回落明显,拖累官方非制造业PMI降至五个月低点;亦影响制造业生产,并进一步加剧供应问题,令供应延误问题加剧。
这凸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以下为部分分析师评论摘要: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张智威:
需求疲软导致工业活动放缓,尤其中小企业更为严重。服务业由于多城疫情散发也受到严重冲击。
PMI疲弱表明政府采取的政策宽松措施的效应尚未传递到实体经济,1月股市的孱弱表现亦反映了市场对政策宽松有效性的担忧。
预计政府未来数月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通过加大财政支出的途径。疫情和房地产依然是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
财新PMI调查数据包含较多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更能看出出口订单的趋势,其最新一期指数显示出口订单指数急剧减少,表明上半年外需可能面临放缓的压力。而过去两年外需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在外需开始趋软,叠加去年的高基数效应,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不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
一季度预计制造业PMI指数继续在50附近波动。国内需求稳步恢复,企业抒困支持政策与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供应链与产业链有望逐步修复,利好制造业,但海外疫情高峰期未至,国内防疫压力不小,能源原材料等投入成本继续对部分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以及季节性因素,一季度制造业扩张步伐相对慢。
服务业有望保持扩张区域。主要是国内防疫形势整体向好,疫苗推广,疫情对服务业影响逐步减弱,服务业有望保持扩张;但全球疫情形势仍不稳定,国内局部散发病例影响,相对正常年份,国内服务业行业整体仍会受到一定抑制。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制造业PMI基本符合预期,季节性回落是正常的;服务业受疫情散发频发影响,回落也是正常的。预计2月制造业PMI可能更弱,因为春节假期正好在2月,季节性因素会更明显。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宏观研究员 马汉平:
1月属于经济淡季,制造业PMI中产需等各分项指标大体回落,油价上涨、国内稳增长预期和冬储推动金属价格上行,价格指数重新回升;非制造业中建筑业相对平稳且预期向好,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回落幅度大于季节性。
整体上看,经济处于传统淡季、疫情影响和稳增长预期的复合状态,整体PMI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在逆周期政策的引导下,春节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能否兑现当前逐渐改善的预期将成为关键因素。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庞溟:
1月官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仍在扩张区间,但制造业PMI扩张放缓,非制造业PMI有所回落,显示受季节性因素和宏观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影响,需求端继续疲软,投资、消费等方面增长动能仍偏弱。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仍相对较大。
期待多部委促消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能尽快落地见效,产业升级发展、制造业纾困支持政策效果能逐步显现,部分舒缓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服务业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
相关背景: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二表示,中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中国经济2022年将增长4.8%,2023年将增长5.2%。其认为中国消费疲软使得复苏失衡,而且监管部门对科技行业的打压和生产率放缓带来不确定性。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五继续收跌,并创逾10个月新低,开年首月即下挫7.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