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 2022 年 3 月 9 日举行的韩国总统选举似乎已成为执政党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与主要反对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之间的决斗,总统职位的第三方候选人,例如左翼的正义党候选人沈相奵和中间派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几乎没有足够的支持来赢得最高职位。

然而,李在明和尹锡悦都没有向韩国人民提出对该国未来的清晰愿景——最重要的是,在持续的新冠大流行期间,他们似乎没有具体的政策建议来保护韩国生计,相反,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互相攻击上——两位候选人一再指责对方腐败,甚至暗示,他们将在选举之后把对手“送入监狱”。

鉴于此,难怪大多数韩国人似乎对选举不那么热情,许多人表示,除了投票给他们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候选人之外,他们别无选择,最近的民意调查也描绘了一个犹豫不决的国家对所提供选择感到沮丧的图景。

例如,韩国社会舆论研究所在 12 月 10 日至 11 日进行的全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支持率为 42%,而李在明的支持率为 40.6%(候选人之间 1.4% 的差异完全在民意调查的 +/- 3.1% 误差范围内),与此同时,在 12 月 1 日进行的 A 频道民意调查中,超过 5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喜欢李在明和尹锡悦。

因此,选举结果仍然悬而未决,然而,有些因素可以帮助选民决定哪位候选人确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决定选举结果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是,李在明和尹锡悦面临的腐败指控(以及他们亲属的不当行为),京畿道前知事李在明与那里的大规模土地开发丑闻有关。与此同时,尹锡悦被指控在担任总检察长期间参与政治干预。

尹锡悦提议,李在明同意让一名特别顾问调查这两项指控,但是执政的民主党和反对党 国民力量党都没有采取必要的步骤来启动这个过程——各方似乎只是口头上响应要求对其候选人的行为进行独立调查的呼吁。虽然不确定这些调查是否会在选举前进行,但如果他们这样做,根据调查结果,李在明或尹锡悦或两者都可能被迫退出竞选。

李在明和尹锡悦可能与第三方候选人结成联盟,是另一个有助于确定选举结果的因素。事实上,如果在新的一年里竞争仍然像现在一样紧张,第三方候选人可以通过支持尹锡悦或李在明来成为王者,李在明可能会寻求正义党沈相奵的支持,尹锡悦可能会寻求国民之党安哲秀的支持,但由于两位第三方候选人开始竞选活动的目的是,动摇两大政党在选举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形成任何这样的联盟尚未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决定谁将赢得 3 月大选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尹锡悦和李在明在各自政党内确保团结的能力。

在李在明 10 月获得提名后,执政的民主党在历史悠久的民主党据点西南湖南地区的支持率下降了 13.9 个百分点(从 63.3% 降至 49.4%),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前总理李洛渊支持者普遍愤怒,李洛渊在提名初选中获得亚军,民主党驳回了他对初选结果的上诉,虽然李洛渊最终承认失败,但李在明仍需确保党内团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将李洛渊纳入他的竞选活动,因为他在湖南地区仍然获得民主党的广泛支持,并且对中间派中产阶级选民具有广泛的个人吸引力,尤其是在首尔。

作为政坛新人,尹锡悦最初也面临着争取党内所有派系支持的艰苦战斗,这主要是由于他与党的领导人李俊锡在选举准备方面长达数月的公开冲突,李俊锡则表示,他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好像被边缘化了,然而,这一冲突在本月早些时候得到了解决,李俊锡和尹锡悦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政党领导人的明显批准下,尹锡悦后来聘请了著名的政治战略家金钟仁领导他的选举委员会。然而,许多分析人士警告称,未来几天,党内领导人和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浮出水面。

总而言之,在这场竞选中,尹锡悦和李在明都没有成为能够解决韩国总统许多问题的熟练政治家,他们成功的最大障碍似乎是选民,尤其是年轻选民,这些年轻选民对他们及他们所在政党的幻想破灭。事实上,尽管发生了无数丑闻和失败,该国两大政党几乎没有改变对政治的态度,也几乎没有制定鼓舞人心的新政策,没有引导国家渡过无数内部和外部困难。

这种幻灭已经导致年轻选民在 4 月的市长选举中反抗,并导致执政的民主党惨败。大约在同一时间,首尔大学进行的年度韩国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每 10 个韩国人中有 6 个——超过总人口的 58%——处于“长期愤怒”状态,主要是由于“政党的不道德和腐败”。

由于大多数韩国人仍深陷家庭债务之中,而包括总统候选人在内的知名政客也没有明确计划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公众对政治阶层的愤怒仍然如以往一样强烈。

韩国民众,尤其是年轻选民,想要一位能够增加社会流动性并结束他们财务困境的领导人,他们还需要一位能够终结腐败并使韩国社会更加公正和公平的领导人,虽然许多选民认为尹锡悦和李在明都不能成为那个领导者,但选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密切关注两位候选人德举动,并最终投票给他们认为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候选人。

本文仅表达作者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半岛电视台编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