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兩家民營銀行今年1月公告將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實體金融是否很快將不復存在,引起民間擔憂。中國官媒今天刊文試圖平息擔憂,表示中國銀行業的現金收付業務將長期存在,不需擔心。

遼寧振興銀行和中關村銀行1月宣布,將分別於3月1日和4月1日後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包括分行櫃台及自動櫃員機等都將關閉停用。

雖然這兩家銀行屬於地方小型民營銀行,但仍引起民間議論與擔憂。在中國大力推動數位貨幣的此時,有民眾擔心是否將有更多銀行跟進,使實體金融於數年內消失。

希望降低民眾的疑慮,官媒經濟日報今天引述專家表示,民營銀行停辦現金收付業務是符合監管規定的。此外,目前部分中小銀行為降低業務投入成本,開始減少線下網點數量,這是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一個大趨勢,有助於集中更多資源滿足核心客戶的需求,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報導另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國際法系主任伏軍表示,由於大型銀行的服務涉及更多的企業及個人,監管機構在這些銀行停辦現金結算業務方面應當給予更多的限制,以確保現金收付業務持續向社區、社會提供。

報導說,未來,可能將有更多的民營銀行停辦現金收付業務,但中國銀行業的現金收付業務將長期存在,用戶不需擔心。

然而,中國金融的數位化已經成為趨勢,且有政策支持。廣州日報日前報導,在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數字(位)驅動」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

同時,銀行對於存取大額現金的管理將趨於嚴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三部門日前推出新規,3月1日起,個人到銀行存取現金超過人民幣5萬元(約新台幣21萬元),需要核實身份,登記資金來源和用途。(編輯:翟思嘉/吳柏緯)11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