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經濟發展趨緩衍生「就業難」問題,「靈活就業」受到官方倡導但也引發爭議。中國官媒今天坦承,靈活就業者面臨收入不穩、前景不明等困境,以及法規依據不足、保障不完善等問題。

隸屬中國國務院的經濟日報(中國)發表文章指出,2022年國際形勢仍錯綜複雜,COVID-19疫情為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帶來挑戰,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首度突破1000萬人,「穩就業」面臨不小壓力。

文章提到,近年來「靈活就業」崗位大幅增加,除與勞動者就業觀念轉變等因素有關,更得益於網路技術進步。尤其是在網路與行動支付技術推動下,「平台經濟」快速發展,孕育出大量新就業形態職業。

文章說,像是網約車駕駛、外賣配送員、即時配送員、網路主播等新形態職業,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去雇主化、平台化」特徵,職位進出相對寬鬆,工作時間較靈活,契合部分求職者實際需要。這種以個人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態等靈活方式為特徵的相關工作,迅速吸納大量就業人群。

這篇文章指出,「靈活就業」在滿足人們日益戮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這種就業模式下,企業也有了創新商業模式的更多選擇。

但文章坦承,同時也要看到,「靈活就業」者還面臨著收入不大穩定、勞動權益保護有待完善、發展前景不夠明朗等困境,並存在法律法規依據不足、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不夠完善等問題。

文章呼籲中國各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舉措,在破除各種不合理限制、規範平台企業用工、依法治理新業態領域勞動糾紛等方面,尤其是針對「靈活就業」者非常關心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職業傷害保障等內容,盡快制定符合靈活就業實際情況的可行方案。(編輯:邱國強)1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