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與夢想無法共存 香港記者離家追尋新聞自由
(中央社記者林育瑄台北19日電)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香港新聞自由受限,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相繼停運,香港記者面臨人身安全危險與自我審查;許多人為了追尋新聞自由,前往海外求職,對他們而言,夢想與故鄉,已無法共存。
去年12月29日,藝人何韻詩以及立場新聞前任、現任高層被捕。事發前、人已在他鄉的媒體人潘迪(化名),在社群上傳一張有關香港的歌詞照片;他自嘲,現在對香港已不是想念、是悼念。
12月28日是香港記者協會年度週年晚宴,主席陳朗昇致詞說,「前路再難行,記協會戳力不倒下」。隔日,陳朗昇所屬的立場新聞被警方搜捕,立場新聞對記協晚宴的報導仍掛在Google搜尋頁面,內容只剩黑底白字的「停止運作」公告。
根據美國保護記者委員會(CPJ)資料,2021年首度有香港記者因工作被拘捕。無國界記者頒布的新聞自由排名,香港從2013年的第53名,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第80名;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北京可直接干預香港事務,「危害國家罪」讓香港記者處境更加危險。
潘迪從高中就立志當記者,如願從業後卻看著香港新聞自由一路惡化。2019年「反送中運動」時,他在香港大型媒體機構工作,負責較無政治爭議的路線,卻仍被逼著自我審查;除了由監製審稿、還需被更上級的主管進行3層審查,稍有爭議內容都被換掉。
潘迪說,他還曾被要求製作歌頌中國與香港政府的專題,記者淪為政權的宣傳工具,寫新聞成為令人痛苦、生氣的事情,自我噤聲更如同記者生涯的死亡;體認到香港已容不下不同聲音,因此下定決心離開故鄉與家人。
選擇到台灣繼續從事媒體業,潘迪只關心新工作能給予記者多大空間,由於經歷過「失去」,他很珍惜現在的自由;但也覺得諷刺,新聞自由天經地義,在香港卻成為奢望。
香港記者圈有個說法,5年是道坎,超過5年還留著,就會一直做下去。潘迪說,進這行就像愛上一個人,即使記者的薪水條件不佳,「沒辦法你就是愛他,分手只是一個口號」。
同樣選擇離開,對記者何思(化名)來說,蘋果日報垮台是香港媒體再也回不去的一刻,倘若港區國安法是把懸在頭頂的刀,蘋果日報出事證明這把刀真的會落下;畢竟,在香港最艱困時,蘋果日報也未曾退縮、始終站在浪頭上。
2021年6月17日,香港政府搜捕壹傳媒大樓、逮捕黎智英等高層並切斷現金流,蘋果日報數日後宣告劃下句點。時至今日,何思仍不懂蘋果日報做錯了什麼,如果政府認為媒體報導假新聞,大可一一點明。
立場新聞繼蘋果之後被搜捕,對何思來說,已沒那麼大的衝擊感,只是原以為「最大敵人」蘋果日報倒下後,港府還會願意留些空間,向外界證明香港依然有新聞自由,顯然連表面功夫都不願意做;眾新聞跟著選擇結束,他認為是正確作法,「不能再有新聞業同仁被拘捕,已經夠多了」。
2018到2019年間往返香港與台灣的端傳媒前總編李志德分析,黎智英兼具媒體經營者與民主運動倡議者身分,北京當局解散蘋果日報,是要終結黎智英的生意與影響力,而留下眾新聞、立場新聞等自由媒體,可向外界證明香港並未改變;但北京政府對立場新聞動手,證實不管是運動家或是自由媒體,都不被容許。
李志德指出,過去香港媒體或許認為,只報導新聞、不做任何政治倡議,還能秉持記者專業繼續提供新聞服務,但在立場新聞與眾新聞相繼停業後,這樣的想法已成為想像。
蘋果日報停業後,喜歡、也想繼續當記者的何思,決定離開香港赴海外謀職。他說,即使是較少爭議的生活新聞,也有可能會批評到政府,但香港是否容許這樣的自由,要打上一個大大問號。
潘迪直言,在香港要當記者只有兩條路,如果不想冒人身安全風險,就要做一個聽話記者,「但很聽話的記者、還是記者嗎?」(編輯:林克倫)11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