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邹宗翰
2022-02-01T05:34:38.719Z
2021年中国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西南空域高达961架次,是2020年380架次的2.53倍。

(德国之声中文网)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1月28日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中国官方近日高调宣传「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跟中共二十大的新部署和主张有关。

他表示,北京对于「统一后」的安排越谈越多,但他有一项最新的观察,认为「一国两制」这个「手段」未来可能会被淡化,虽然方案不会消失,但考量「总体方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提出一个超越「一国两制」的完整体系或全新的概念。

王信贤表示,虽然还难以推测实际内容,但他认为新的方案可能会「更具实践面」。他表示,习近平近来讲话中,「一国两制」都放在港澳,未特别与台湾连结。此外在「第三次历史决议」,习近平地位已超越邓小平,在涉台议题上,在美中关系变化下,应该也会追求超越邓小平所提出的理念。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1月28日则对德国之声说,中国各界2021年涉台谈话次数增加,「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其实是集结习近平十九大以来涉台重要谈话。他认为,中国对台政策短期不会有太大改变。

他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对北京来说是「历史的使命」,对台将持续强化「三手」:第一手,透过武力准备推动「反独」、加大军机绕台对台湾施压,防范外力介入;第二手强化「促融」,利用福建地区和金马推动「同等待遇」和社会经济融合。第三手是加强「促统」。

张五岳说,北京未必会在二十大提具体的时间表或方案,但一定会在政策上越来越清晰,「透过人大单边立法、相关作为和政策宣誓表达反独促统跟促融」。

美中关系2022年还是以竞争为主旋律,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可能会有更多交锋。

美中博弈影响两岸谈判

中国官方多次强调,要「牢牢保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跟主导权」。近来不同学者提出,两岸谈判的机会「微乎其微」,未来将是中国大陆「单方面、一次性处理」。王信贤和张五岳则认为,两岸谈判关键在于美中关系。

张五岳说,两案要谈判得有「互信」,但现在习近平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不可能接受对方谈判前提,使谈判现在变成「假议题」。

他认为,北京最后仍会主张谈判,但是「以武逼谈」,而这关键就是美中博弈后大国力量的消长。他说:「北京的立场认为美中『大两岸』决定台海『小两岸』。」

张五岳提到,很多学者谈到3个10年,第一个10年就是2020到2030,美国总体国力领先,中国拥有局部优势,但2030到2040,美中之间国力可能在「伯仲之间」。北京认为,2040以后,中国至少在亚太地区,在第一岛链国力跟军力可以远远超越美国。

他表示,北京会以阶段性方式处理台湾问题,利用国力消长的优势推进统一。他说:「如果说中方短期就急于解决台湾问题,甚至不惜跟美方全面性摊牌,甚至影响它国家总体的建设跟发展,我想是言过其实。」

王信贤也说,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虽然镶嵌在中国内部所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和外部与美国在贸易战后的竞争息息相关。

他从「中国的主观愿望」分析,统一时间表会跟以下几个年份的重大事件是关键:2022年台湾「九合一大选」、美国期中选举、中共二十大;2024年台湾1月和美国11月进行总统大选;2027中国建军百年;2035是两个百年中间点;2049则是时间表终点。

王信贤提到,二十大提出的相关举措会在2024年得到验证,北京会用这样的方式持续探索统一台湾的方式,但是目标不会改变。

各界关注蔡英文在第二任最后会在两岸关系上做出什么重要的决策。

北京不在乎台湾民意?

北京有自己的时间表,但台湾主流民意却和北京口中的「心灵契合」越走越远。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定期发布台湾人/中国人认同和统独立场数据,台湾人认同在2005年首度超过「都是」之后,在2020年来到1992年调查以来最高的64.3%,2021也有62.3%,中国人认同到2021只有2.8%,都是的则为31.7%。

同一份调查,台湾人统独立场到了2021年,维持现状仍为多数,但偏向独立的民众从2018年开始从15.1%攀升到2020及2021超过25%的状况。

王信贤认为,两项调查的中间选项都是「避风港」,如果在没有压力的情况,数字差距会更大。他也表示,台湾人的「永远维持现状」,在北京看来就是「华独」,同样不会被接受。

他提到,习近平智囊「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1月15日发文称,「国民党「顽固派」和民进党「反动派」同质化是危险的,都是阻碍统一的主要敌对力量。王信贤不認為這番話只是代表他個人,而是整個中共體系裡面,认为台湾已经没有「统一力量」。

张五岳说,北京的對台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其高举「反獨」、「促统」、「促融」跟台湾主流民意「相去甚远」,但北京不会因为这样而改变。

他表示:「谁说北京的对台工作是要以台湾内部为主要的考虑?谁说北京的对台工作要争取台湾民心?」

张五岳强调,如果这两边目标不同,「北京当然愿意让台湾民众伤心、痛心也不会去改变他的立场和目标。」

他分析,这样才可以解释,为何2018以来,北京对香港政策都是「有害国民党,帮蔡总统加分」,并说:「北京對台政策我們要很清楚,戰略上完全藐視台灣。」

但两位学者都认为,北京在「战术」上还是会持续想办法争取台湾民心,关注2022年台湾「九合一選舉」和修宪议题,加强青和基层交流,并持续融合發展工作。

台湾该怎么做?

两位学者提到,北京公布「台独顽固份子清单」没有放入蔡英文或是赖清德,也许还留有转圜余地,不需「定性定调」只留下「斗争」的选项。

至于台湾方面,张五岳认为,现阶段关键在「危机管控」、「避免误判」,如何「亲美」但是「稳中」很重要,让「两岸格局不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美中政策都在区隔对方政府和人民时,台湾政府得想办法持续跟中国民间沟通交流,「对大陆民众表达适度关怀和善意」,降低双方敌意」

王信贤则提醒,台湾政府现在自然可以从「抗中亲美」得到执政的正当性,但考量台湾整体安全风险,领导人要更加谨慎。他从蔡英文近来针对蒋经国的谈话分析,认为她想「更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做决策」,释放出「让大陆和台湾内部可以解读为不是这么『独』的立场」,以争取更多谈判的空间。

© 2022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