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
2022-02-04T14:21:19.004Z
“奥运无关政治”,真的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冬奥今天正式开始了。一谈起奥林匹克,人们就会想起以真诚、公正、和平等字眼所代表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会让人联想到古希腊运动会的画面,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中,身材比例几近完美的运动员彼此竞争。那么,在当前世界中奥林匹克到底意味着什么?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否成为了现实呢? 

从奥运理想到巴赫先生的申明

奥运会的四个目标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6年)制定的,其目标就是:

托马斯-巴赫,1976年蒙特利尔击剑奥运冠军,现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最近发表如下一些看法,

“参加奥运会对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但当你意识到你是更大的事情的一部分时,它也是谦卑的。你是一个团结世界的事件的一部分。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我们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尊重同样的规则,不分社会背景、性别、种族、性取向或政治信仰。”

“奥运会的中心任务是将来自206个国家奥委会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进行和平的体育竞赛。”

“奥运会不涉及政治。国际奥委会作为一个民间非政府组织,在任何时候都严格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无论是授予奥运会,还是参加奥运会,都不是对主办国的政治判断。奥运会是由国际奥委会管理的,而不是由政府管理的。国际奥委会向各国家奥委会发出参赛邀请,邀请并非来自东道国政府。”

上面这些话听上去都很动人。但在世界政治波涛汹涌的时刻,笔者真不知道说此话反映了巴赫先生自己的政治幼稚呢,还是表现他坚定的、一种固守传统的对书面文章的忠诚?难怪就在德国内部已有不少对他批评的声音。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开幕式

实际上,道理很明白。如果说,奥运对东道主国政治上(不仅是经济上)没有好处的话,谁还去争抢呢?实际上,在奥林匹克组织和进行过程中,东道主国的影响力是无法避免的。 是的,《奥林匹克宪章》是这样这样规定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组织,承认运动是在社会框架内进行的,因此应保持政治中立”。但历史上奥运被东道主国利用和政治化的案例——不管是公开的还是暗中操作的,比比皆是。 

奥林匹克的瑕玷

尽管不少人对奥运有不少美好愿望,但历史上奥林匹克很多的瑕玷还是不可忽略。 

首先从开始的阶段说吧。当初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大多数参赛者都来自较富裕的阶层--由奴隶劳动支持的阶层。妇女被排除在运动会之外,不仅是作为参与者,而且是作为观众。在奥林匹亚,运动员们争夺的是一顶野生橄榄的皇冠。但他们期望——并有机会得到的是实质性物质奖励,因为他们的胜利为他们的城市带来了荣耀。例如,在雅典,胜利者会获得一笔可观的现金,并免于纳税。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所崇尚的运动员的声誉。

另外, 奥林匹克提倡的是和平,但客观上, 比赛本身并不意味着希腊人停止了战斗。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一场持续了30年的自相残杀的斗争,几乎涉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所有希腊国家——没有一次暂停比赛。

到现代,瑕玷则更多了。奥林匹克火炬——现代运动会最神圣的象征之一——并不是起源于奥林匹亚。它是1936年臭名昭著的 "希特勒 "奥运会的一项创新。当初的目的是把奥林匹克的盛况跟第三帝国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至于纳粹德国是如何利用在柏林的奥运会,为美化其形象做的努力,这里就不一一详述。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开幕式

总之,奥林匹克组织强调中立,本身不错,但是,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一处不跟道德和政治没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奥林匹克组织的“非政治性“是否是个有效的命题,就成了问题。 

中方邀请的客人

回到今天的现实吧。 根据中国外交部在1月28日第一次宣布的名单,将出席北京冬奥开幕式的政府首脑包括俄罗斯、柬埔寨、新加坡、哈萨克、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埃及、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波兰、塞尔维亚、卢森堡、摩纳哥、阿根廷、厄瓜多尔、蒙古、巴基斯坦、波黑、巴布亚新几内亚、韩国、阿塞拜疆和泰国。其领衔人物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如果我们细看一下客人名单,我们很快就能发现这个名单中的巧妙之处,因为这其中的柬埔寨、新加坡、埃及、卡塔尔、阿联酋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六国并不在北京冬奥会91个参赛国之列。可这六国前往北京的都是该国的最高元首,对此,外界固然可以用这六国首脑是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来解释此举,但这种与冬奥会无关的外交行动仍然是值得注意的。

毫无疑问,东道主国利用此机会邀请一些自己喜欢的国家,不管他们是否跟冬奥有直接的关系,并借此机会谈些自己喜欢谈的题目,本无可厚非。 这里我们再回到巴赫先生说的话,即“国际奥委会向各国家奥委会发出参赛邀请,邀请并非来自东道国政府”。好像东道主国只是执行国际奥委会的指令。 而在不久的记者会上,有人就“外交抵制”提出了关于哪些国家参与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原本就没有向相关国家发出邀请。他们的官员来或不来,都一样将看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这不是跟巴赫先生的话明显有矛盾吗?

顺便说一下,中方邀请的客人中,重量级的人物自然要数普京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外交顾问尤里-乌沙科夫说:"一份关于国际关系进入新时代的联合声明已经准备就绪。"据乌沙科夫透露说:"共同声明将包含俄罗斯和中国的共同愿景(...),特别是在安全问题上。这里,冬奥期间的平行的活动,甚至比冬奥本身还重要。 

相关图集:北京冬奥会:哪些国际政要会出席?

铁杆支持者: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算是北京冬奥的坚定支持者。他早就表示将会参加2022年2月4日开始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也将与习近平举行最高级别全面会谈。这位俄罗斯总统在2021年12月底的年度记者会上还表示,西方抵制北京冬奥是一个错误,称“华盛顿通过将体育政治化也无法阻止中国崛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奥运促和平:根据中国官媒央视1月28日公布的最新来访贵宾名单,这次赴北京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除了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外,也有多名国际组织负责人,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大主席沙希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新开发银行行长特罗约、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古特雷斯1月13日表示,决定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传达这样的信息:奥运会必须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工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同样将在冬奥会之际访华的国际组织领导人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新冠疫情初期,谭德赛曾遭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特朗普指责谭德赛包庇中国。不过拜登上任后,美国与世卫组织的关系有所好转。据央视报道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月4日至6日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为来访贵宾举行欢迎宴会,并举行相关双边活动。
托卡耶夫等多位独联体国家领导人:除了普京之外,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图)、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等位于中亚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也将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在不久前的哈萨克斯坦国内骚乱中,托卡耶夫的铁腕镇压遭到欧盟和美国方面批评,但得到中俄支持。
巴基斯坦总理等数位亚太国家政要:根据央视本周五的最新嘉宾名单,出席开幕式的还包括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新加坡总统哈莉玛、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泰国公主诗琳通和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等亚太国家政要。伊姆兰·汗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图为他2019年访华的资料图片)。这位巴基斯坦总理1月27日表示,非常期待率团访华,“除了因为我本人也是一名运动员之外,还因为我们两国的关系非常紧密”。
波兰总统杜达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在欧洲国家中,波兰总统杜达(图)、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卢森堡大公亨利、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波黑部长会议主席特盖尔蒂亚这几位政要和王室成员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及相关活动。在欧盟国家中,杜达是目前唯一已知将出席开幕式的国家元首。
南美的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南美地区目前确定出席北京冬奥会的领导人为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以及厄瓜多尔总统拉索。费尔南德斯(图)在近日接受中国官媒新华社采访时高度评价了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称“非常荣幸能参加北京冬奥会”,并表示今年是阿中建交50周年,他通过这次访华“拉紧阿中团结的纽带恰逢其时”。
中东地区的多位元首和王室:埃及总统塞西(图)、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以及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会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几个中东地区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与此同时,美、英、澳等西方国家对北京冬奥进行外交抵制,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在新疆打压维族穆斯林。

不会被采纳的和平的建议

笔者以为,既然开奥运会本身是国际和平的象征,那么中国政府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为地域和平做点贡献呢?比如说,利用冬奥的机会,邀请普京跟乌克兰总统在北京进行一次双方会谈,并对其施加影响,使其达成和平的协议。

以目前乌克兰-俄罗斯的火烧眉目的危机来看,中方如能发挥一下和平调解的作用,那肯定会得到全球的首肯。可是,习近平会去为这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吗? 

笔者提出此建议的背景读者应该都明白。首先,中国政府至今没有承认俄罗斯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的领土。当然,不承认的主要理由是因为普京把吞并那个半岛说成是那里的人民公投的结果。中方当然不想因为支持公投而引起海峡对岸的“想入非非”。 另外,中国政府也没有承认俄罗斯扶植的顿巴斯政府。当然,中国跟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之重要性是基于普京跟习近平本身的密切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同时,中国从乌克兰得到的好处也不少。苏联解体之后,获得的军事技术暂且不谈。中国与乌克兰在2021年6月签署的双边协议已经开始执行,相关文件显示中国要在乌克兰投资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建项目,还筹建整个乌克兰的电信基础设施。换言之,中国如果帮乌克兰做点好事,同时也帮欧洲做点好事,没有什么害处。

中国政府如果能继承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把外交能力发挥淋漓尽致,那才是世界期待的。但最近中方一切活动和努力表明,这并非中国外交所关心的事。中共考虑的是如何利用乌克兰危机强化跟俄罗斯的关系。理由很简单,因为中俄双方的意识形态更接近。所以, 中国官方在乌克兰-俄罗斯危机中公开声明的“中立性“是要打折扣的。

而北京冬奥也就注定又是一次不安宁的奥林匹克。 

相关图集:你应该知道的北京冬奥

北京是唯一主办冬夏两届奥运会的城市:2013年有6个城市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主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一年后,斯德哥尔摩(瑞典)、卡拉科夫(波兰)、利沃夫(乌克兰)以及奥斯陆(挪威)先后撤回申请,申请城市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决定由北京主办2022年的冬奥会。由此,北京成为唯一一个举办冬夏两届奥运会的城市。
雪上运动在张家口举行: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举行。举办地点除北京外,还有距离北京约200公里的张家口市。冰上运动在北京进行,雪上运动则在张家口举行。
疫情使观众再次缺席: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推迟一年,北京冬奥将如期举办。但如同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也将是一次限制观众的体育盛事。东京奥运最后全面禁止观众到场,北京奥运也是如此。组委会宣布本届冬奥将在全面闭环状态下举行。
拜登祭出“外交抵制”:美中两国元首11月16日举行视频会晤前,有消息称习近平会邀请拜登出席冬奥会。然而,3周后白宫因中国糟糕的人权问题,正式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即运动员照常参加,政府官员则不会前往。美国还呼吁民主国家加入抵制行列,但除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及近来同中国外交危机不断升级的立陶宛之外,响应国家寥寥。
不愿选边站:“五眼同盟"中的新西兰也决定“不会派部长级代表出席",但该国还声明此举同美国宣布的抵制无关,更多的是新冠疫情所致。许多西方国家不愿明确选边站,而是像新西兰这样采取模糊立场,比如奥地利。
法国和韩国不参与抵制:巴黎将主办下届夏季奥运会,在这个位置上法国不参与抵制是意料之中,更何况不久前因潜水艇大生意泡汤对澳美正耿耿于怀。马克龙总统说,“说白了,你要么完全抵制,不派运动员,要么就尝试透过有用的行动来改变现状”。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公开表示不考虑抵制冬奥的可能性。
普京总统要去的:普京应该最清楚抵制奥运和被抵制的滋味。这回他成为第一个宣布出席奥运会的国家元首,9月份时就已敲定。当前,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军队,北约也调兵遣将,那里大有箭在弦上的势头。从地缘政治考虑,被西方越发孤立的普京到北京寻求抱团取暖的效应,也在意料之中。
古特雷斯收到邀请并答应出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届时前往北京出席冬奥会。他的发言人向记者表示:“秘书长收到国际奥委会发出的出席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邀约。他已经接受了邀请。”
运动员:不一定再去一次:Geisenberger和Loch两名德国运动员刚刚结束在中国的赛事,因为接触的人中有一个呈新冠阳性,他们分别被隔离3天和一周。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很不愉快,“很难想象在那里生活”。他们表示不一定再去一次。不过抵制冬奥会“很难”,他们说,结果会是参赛表上会出现另一个名字。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