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来势汹涌 林郑月娥重申“动态清零”目标
2022-02-14T13:21:43.380Z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春节前以来,香港新冠确诊病例接连创历史新高。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月14日通报,截至14日凌晨零时,香港新增207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2052例为本地确诊病例。另外还有约4500例初步阳性病例。
据香港01报道,由于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续扩散失控,检疫设施饱和后,部份人需要在家居检疫。香港卫生署周日(13日)晚上更新家居检疫大厦名单,一共有1423个住宅大厦上榜。这些大厦有住户为密切或次密切接触者,分别需要居家检疫隔离14或4日。
由于奥密克戎确诊者症状普遍较轻,香港近期也出现更多"与病毒共存"的声音。香港民意研究所2月11日召开记者会,公布2月7日至10日访问了7000名12岁以上市民的网上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与病毒共存"的抗疫策略更适合香港;认为"动态清零"适合香港的只有32%,另有1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者"好难说"。出席记者会的复兴经济民生大联盟成员任伟豪表示,结果反映大部份香港市民愈来愈不怕疫情。香港的隔离设施以及医院床位、急症室等已经接近饱和,"动态清零"策略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强行为之只会是徒劳无功。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称,坚持"动态清零"可能见不到走出疫情的出口,因为病毒会不断变种,而香港不能够永远封关锁港。他说,"就算你不让人来,那些货物都要来的,邮包都说可以有病毒的"。此外,病毒是会不断变种的,若果要'清零'的话,就是无休止地经历一次又一次这个循环,就算真的清了零,都是短暂的而已。
"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
不过,随着疫情进一步升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月13日召开特区政府内部高层会议,传达"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的方针,再次强调动态清零政策。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2月13日的内部高层会议上,林郑月娥表示,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大大超出了特区政府的应对能力。香港政府新闻网2月13日通报称,当局将尽快启动与内地的工作小组对接,争取提升检测能力和隔离设施,也会马上推出纾缓在家等候接受隔离市民焦虑的措施。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会贯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以动态清零为目标。她还表示,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区的最坚强后盾,香港要用好中央在抗疫经验上的指导和人力物资的支援,进一步提升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她也表示,近日确诊个案数字暴升,令检测呈阳性的市民须等候较长时间才获安排至隔离设施,情况极不理想,特区政府深感不安和抱歉。
林郑月娥还谈到疫苗接种率的问题,并重申尽快提高本港疫苗接种率乃重中之重,特区政府会继续增加疫苗接种地点、招募更多医务人员为安老院友接种疫苗、把接种科兴疫苗的最低年龄降至三岁、推行"疫苗通行证"等,以接种率超过九成为目标,巩固香港防疫屏障。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月13日宣布的新规,可接种科兴疫苗的最低年龄从2月15日起降至3岁;从2月16日起,5至11岁的儿童也可接种复必泰疫苗。从2月24日起,香港政府将推行"疫苗通行证",进入多出场所及出息活动必须接种过疫苗。
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也继续为"动态清零"政策呐喊。大公网2月14日以"港第五波疫情在短短五日内致8人离世 议员呼吁打针救长幼"为题报道说,香港第五波疫情在短短5日内致8人离世,其中7人为70岁以上长者,1名儿童在猝死后证实感染新冠。该报写道,"对于近期有人提出与病毒共存,立法会医疗卫生界议员林哲玄昨日向《大公报》直言不可能,指第五波已有7名长者去世、近20人危殆与严重,以及有一名儿童猝死后证实中招、另一儿童危重。他反问:' "还(与病毒)共存?'"
香港文汇报最近也曾撰文称,专家认为,香港人口老化,年龄中位数为45岁,有不少长者和长期病患,且长者接种率低,因此,若不继续实施"动态清零"策略,全港染疫人口恐将不止5%。香港人口750万人,即使只有5%人染疫,也有37.5万人,医疗系统必然崩溃。 该报援引香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指出,"与病毒共存"会引起社会动荡,经济民生停摆,港人不应幻想"与病毒共存"。他说,欧美的群体免疫是以很大代价换来的,是持续的经济损失,以及数以十万计生命换来。
抗疫政策被提高到"事关国家政治的正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2月14日的一篇文章甚至将香港防疫政策上升到"事关国家政治的正确"的"高度"。
田飞龙撰文称,香港第五次疫情爆发及其失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是香港在中西方两种抗疫模式之间左右摇摆,防控体系和动员能力未真正达到内地"动态清零"标准,特区政府在这方面存在决策和执行的失误;且Omicron变异毒株传染力更强,但社会层面呈现抗疫疲劳症,防疫部门官员也存在执法漏洞;在疫情已经呈现失控条件下,特区政府只是一般性收紧防疫要求,尚未下定决心进行全员检测、隔离与实质性清零,仍存在一定的摇摆和侥幸心理。他说,抗疫是香港的大政治,事关民生正确,也事关国家政治的正确。香港抗疫的摇摆和失误,有管治层面和社会层面之根源,包括香港公务员、甚至一般社会精英习惯于崇拜和追随西方价值和模式,不相信国家可以在抗疫上做得更好、更可持续及香港可以模仿跟上,香港的精英层与西方利益过于深厚及密切,决策与执行优先面向与西方通关,对与内地通关存在犹豫和软抵制,西方在香港存在大量利益和影响力网络,有强大的游说甚至牵制性力量,对港府决策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力。
在港府表态以"动态清零"为目标并"用好中央支持"后,香港民间主张与"病毒共存"的一派或将进一步被压制发声的空间,而港方也将"动态清零"成功与否的压力以及更多决定权转移给北京方面。根据2月12日内地与香港新冠疫情专题交流会的决定,中央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将根据特区政府提出的具体需求,派遣专家组赴港协助工作,向香港派遣核酸检测人员,援建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提供快速抗原测试包等医疗物资,保障鲜活食品、蔬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港。
(综合报导)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