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T03:36:16Z

路透北京2月16日 - 在北京从事餐饮的董先生这两年焦虑的情绪越来越重,原本火爆预订的2022年春节年夜饭又因地处北京丰台的疫情重地而告吹,前两年投资的超市和烤肉店也在疫情重击下选择了关闭和转让,仅此两项就损失了数百万。

资料图片:2020年3月,北京,晚高峰时段行人通过一个路口。REUTERS/Thomas Peter

“店租一分不能少,工人的工资也必须全额支付,用自己房子抵押开饭店的贷款到期就得还,生活真的是太难了。”从他字里行间透露的焦虑不言而喻。

这或许是疫情反复之下,中国餐饮服务业生存艰难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去年GDP同比增长8.1%,经济实现预期目标的宏观背景下,作为小微私企的打工人和企业主,日子到底过的怎样冷暖只有自知。

眼下,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似乎仍没有止步的迹象,尽管中国已是全球率先走出疫情阴霾的国家,但后疫情时代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艰难挣扎的中国职场“打工人”日益加重的焦虑感亦如疫情的反反复复一样挥之难去。

一方面,当中国经济体量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外围环境的不友好迫使中国在内外双循环时更将政策着力点放在内循环上,然诸多领域与行业的内卷也使得微观实体的生存愈发艰难。在中国稳增长政策加力的同时,深陷迷茫的中国“打工人”如何安放焦虑的灵魂显然已成社会问题。

内卷原本是网络流行语,在百度解释上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当“内卷”与“躺平”成为后疫情时代高频词时,也折射出现代人的焦虑。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脱发群体中,30岁以下人数占总数的69.8%,其中占比最大的为26岁到30岁的青年,高达41.9%。

另一方面,在中国强调支持民企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大普惠民生政策的同时,即接地气又能让百姓和民企小微真实感受的扶持政策有多少能真正落地?这从后疫情时代中国内需拉动经济的动力不及预期可略见一斑。

担任过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的贺铿称,大多数人的生计问题与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即使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里根等领导人也认为小型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引擎,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心脏。“而我们有些人却不以为然,总是想法子诋毁民营经济,把一些民营企业家搞得灰头土脸。”他说。

在他看来,当前预期转弱一定程度上与民营企业所处的状况直接相关。因此,要稳经济、稳就业、稳预期,首先应该想办法稳定和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夸张的说,民营经济不稳,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就不稳。因为依靠在民营企业打工来养活的人口,保守估计有6.5亿,占总人口的45%。”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here提出,服务业因受疫情等影响存在一些特殊困难行业,近期要抓紧出台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包括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特殊困难行业,在阶段性税收减免、部分社保费缓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稳就业和消费恢复。

**内卷背后的社会焦虑**

曾在文化传播领域苦心经营三年的何先生,亦是在疫情反复下经历了公司一会关一会开的几番折腾,虽享受到政府对小微企业增值税率调降至1%的优惠,却难敌行业内卷的消耗最终选择今年初注销了企业。

作为一个90后的大学毕业生,曾经一番热血响应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号召并加入自主创业行列。只是现实太打脸,因社会经验不足以及行业内卷严重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谈及创业三年的收获与感慨时,他坦言愧对父母,不仅当初投入的数十万打了水漂,而且内卷太严重也使得他很难看到行业前景:“明明都是不挣钱的,大家还拼了命的压价,根本没法做。最后不知道谁能活下去。”谈及未来,他心里也是一片迷茫。

近两年中国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只是在诸多官方对政策成绩宣扬的背后,实体小微和职场“打工人”对经济寒凉的感受或许比数字更真实。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较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但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高于11月的5.0%和10月的4.9%;其中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14.3%。显示青年人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

“现在很多人感觉找工作难,赚钱难,孩子上学难,生病就医难....,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有些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他们不敢投资或者不愿投资,这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现象。”贺铿称。

而焦虑带来的预期转弱,不仅影响着“打工人”的职场表现,显然也波及中国落实三孩这一长期人口均衡政策。中国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至7.52‰,曾引发广泛关注。

“自己都在漂浮的状态,哪敢规划那么长远。”年届三十即将从日本医学博士归国的小崔在电话那头无奈地称,虽然已经在天津找好了一家单位,但根本不敢想生孩子的事,“我妈倒是天天催,我跟她说要生自己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