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T10:49:06Z

路透北京2月28日 - 在疫情反复、俄乌战事引发全球震荡的乱局之下,中国今年两会将于本周五如期召开,在稳字当头的基调下,政策的火力点如何集中于“六稳六保”备受关注。而在两会前夕中国诸多部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无一例外地介绍其如何在稳增长方面发力加码的努力。

资料图片:2021年3月5日,中国上海,浦东金融区十字路口。REUTERS/Aly Song

当经济步入5时代已获共识,对今年宏观目标的设定也几无分歧。结合路透看到的券商、投行报告和受访专家意见,普遍认为今年GDP同比增长5%是底限,而目标设定可能会超过5%,赤字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预计会设在3%左右。而政策稳增长方面的力度会明显加大。

“2022年由地方加权的全国经济增长目标约为较2021下降0.7个百分点。如果地方加权目标与全国目标差值与去年持平,则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约为5.3%左右。”兴业证券宏观分析报告称。

报告并预计在稳增长背景下,今年专项债总额度与去年的3.65万亿元人民币持平,叠加去年结转剩余的1.4万亿元左右额度,今年专项债整体新增可达到5万亿元左右。

招商证券报告也预计,从长期水平来看,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中国GDP增速是在5.5%至6.0%的水平,即便考虑新冠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中国GDP增速也应该恢复至5.0%至5.5%的水平。维持对于预算赤字率3.0%、专项债规模3.5万亿的预测。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看来,今年中国经济的底线很可能就是守住5%,并预期今年两会目标估计会由去年的6%以上调整到今年的5%以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发挥空间更大。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将于3月5日和4日召开。届时将会确定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及其他拟完成的经济指标。

花旗在最新报告中称,预计政府工作报告将设定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在5%以上、赤字率为3.2%,结构性改革将继续,但在换届之年更多政策重心将放在稳增长上。

报告并预计,为了支持基建投资,新增专项债额度可能从去年的3.65万亿元人民币上调至3.8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仍然维持在1,100万人和5.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亦维持在3%。

中泰证券报告就预计,随着低基数影响的消失,今年GDP目标增速大概率调降。考虑到新世纪以来,每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幅度从未超出0.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经济增速目标或设定在5.5%左右。CPI增速目标将稳定在3%。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或继续降至3%。如果没有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冲击,CPI增速今年走势依然较为平稳。就业目标仍趋稳定,但压力仍不容忽视。

**政策发力靠前,各部委纷表态**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虽然距离两会召开不到一周,但包括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等中国诸多部委的发布会自上周起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会议的内容均围绕各部门介绍如何在稳增长政策上率先发力加码。

“我们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出台。重点要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中国财长刘昆称。

同时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在中国强调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包括恒大等房企深陷债务危机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如何备受关注。

对此中国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上周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补短板、扩内需、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并介绍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包括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周一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企稳回升的态势,总体运行平稳;下一步要全力提振工业经济,确保一季度平稳接续。

**政治周期叠加疫情反复,不确定风险犹在**

尽管学界对今年经济目标的设定分歧不大,但考虑到疫情反复对消费的扰动,中国今年面临换届的政治周期,以及眼下俄乌战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诸多的不确定性也对宏观调控提出更高要求,好政策如何落地以及防止政策合成和分解谬误的风险亦随之加大。

“今年是一个政治周期的交替年,往往有可能形成双重的效应,一方面是积极的效应,新官上任一定要施展更好的表现,另一方面新官上任也有一个等待、观望的方面,因此需要注意防范的是政策在执行中落地不够紮实,进展不够迅速,因而影响了政策效应的发挥。”邱晓华称。

在他看来,有三大不确定因素不得不防,包括疫情仍在反复,对消费、服务业还会造成一定的扰动;外部形势的严峻、复杂以及政策能否紮实落地。

而防范政策“合成和分解谬误”,让市场对政策有更明确的预期,显然也是来自企业和专家的共识,并呼吁对政策出台前后效果进行评估。

“政策的‘合成谬误’,即政府出台的不同政策从各个部门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合到一起出现问题了。再如‘分解谬误’,即一个整体性的任务,是不能分解的,一分解就会出问题。”财科院一份报告称,如果“踩油门”和“踩刹车”并行,则会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此外,突发的俄乌战事影响,对国际大宗商品及世界格局的影响显然也有很大不确定性。引发了一系列制裁行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知名投资银行高盛表示,将布兰特原油一个月价格预估从每桶95美元上调至115美元;预计俄罗斯为主要生产国的消费类商品价格将从现在开始上涨,包括石油、欧洲天然气、铝、钯、镍、小麦和玉米。(完)

(北京中文部王淑艳对此文亦有贡献) (审校 林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