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为瑞士政府缺席北京冬奥会的完美借口 但仍遭批对北京“低声下气”
瑞士政府因本国疫情等原因放弃出席北京冬奥会,但这并不是外交抵制,因为瑞士会派运动员代表团参加本届冬奥会。然而,瑞士没有专门指出中国的人权记录问题,并选择在瑞中关系最忌讳的话题上保持沉默。议员法比安·莫利纳(Fabian Molina)表示,将疫情而非人权问题作为不出席冬奥会的原因,体现出瑞士政府对中国“低声下气”。
据瑞士新闻报道称,两个月前,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国家,称不会派总统或任何部长出席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美国、加拿大、丹麦、英国、澳大利亚、科索沃和新西兰很快跟进,这些国家都以中国的人权状况为由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
瑞士政府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9天发布了酝酿已久的声明。一份政府新闻稿指出,由于瑞士本国疫情形势的紧张和不确定性,以及中国为人员健康做出的防疫努力,瑞士官员无法与中方展开实质性接触,瑞士联邦委员会因此决定不派部级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瑞士政府发言人在一次记者会上澄清说,该决定没有政治动机。
虽然支持外交抵制的活动家和议员们对瑞士部长们留在国内感到欣慰,但以疫情为借口,在他们看来有点投机的味道。
瑞士非政府组织“受威胁人民协会“(STP)的活动协调员法比安·克雷布斯(Fabienne Krebs)称,不提人权问题是“极其刻意的回避”。她表示,“展开实质性接触”是避谈人权的代名词,这是瑞士和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与中国解决敏感问题时喜欢采用的方法。
包括“受威胁人民协会“在内的许多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敦促政府不要出席北京冬奥会,以抗议习近平主席对人权和自由的“无情镇压”。他们声称,藏族人正日益成为监视对象,而在新疆,数百万维吾尔族人被拘禁在“教培中心”里。中国政府一再否认有关迫害的说法。
据该报道,自从有人呼吁进行外交抵制以来,瑞士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做出反应,并选择不对此事采取任何立场。瑞士没有像法国和卢森堡的领导人那样冒险,他们公开表示抵制是徒劳之举。但瑞士也没有公开宣布自己考虑进行外交抵制。 2021年4月,美国透露其正在与盟友积极商讨关于北京冬奥会的共同立场,并表示在考虑进行外交抵制。
在苏黎世大学汉学家高喜明(Simona Grano)看来,由于中国变得日益强大自信,瑞士政府决定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以中庸之道与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打交道。这包括避免采取任何会激怒中国人的行动。此前,瑞士政府因制定首个对华外交战略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之后便一直在努力安抚中国政府。该战略于去年3月公布,批评了中国政府在境内侵犯自由的行为。
该战略发布后,瑞士改变了对华政策方向,选择不跟随欧盟和美国对中国政府侵犯维吾尔族人人权的行为进行制裁- 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称之为种族灭绝。瑞士还拒绝在联合国签署一份关于维吾尔人待遇的联合声明。
当各国开始宣布进行外交抵制时,中国政府就回应称他们将“付出代价”,但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反制措施。格拉诺指出,其实这些国家中有许多已经与中国关系紧张。例如,澳大利亚因敦促各方展开新冠肺炎溯源调查而受到中国政府的贸易制裁。就瑞士而言,被中国列入黑名单不仅意味着面临贸易报复,还意味着失去中立优势。瑞士为其发挥的斡旋作用感到自豪,因为该国主办了许多高级别会议,例如2021年10月在苏黎世举行的中美高级别官员会议。
撇开报复不谈,瑞士部长们也希望避免陷入尴尬局面。在中共举办的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上,他们不想被看到在看台上鼓掌欢呼。 “受威胁人民协会“的克雷布斯指出,瑞士观众绝不会认可这样的形象。在过去几年里,瑞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了解新疆所面临的人权侵害。
瑞士新闻的该报道说,瑞士并不是唯一一个就北京冬奥会努力寻找合适立场的国家。欧盟各国在一月份未能达成共同立场,成员国不得不做出各自的决定。有的成员国直接抵制北京冬奥会,有的成员国则批评冬奥会被“政治化”。与瑞士领导人一样,瑞典领导人也以疫情为由放弃出席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