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巴勒斯坦人以为自己已经踏上了建立独立国家的道路,协议规定了5年的过渡期,但直到结束,国家仍未建立。这段过渡期以巴勒斯坦主权的每一个象征为目标,从2002年3月29日开始大规模入侵西岸。

《奥斯陆协议》当时在华盛顿白宫的草坪上签署,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由现任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代表,而以色列则由当时的外交部长西蒙·佩雷斯作为代表。

结束过渡阶段

该协议规定在3年后开始谈判最终局势:耶路撒冷、定居点、难民、安全安排和边界。它将西岸土地分为三类:A区代表城市中心,但耶路撒冷除外,它完全处于巴勒斯坦控制之下。至于B区,它在以色列的安全和巴勒斯坦的民事控制之下,而C区则在以色列的完全控制之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民事权力有限,这部分地区约占约旦河西岸的61%。

该协议规定以色列逐步撤出巴勒斯坦城市,并规定撤军应于1994年4月结束,之后开始过渡阶段并持续5年时间,然后宣布建国。

但时限结束,2000年在戴维营的谈判未能取得政治突破。2000年9月28日,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阿里尔·沙龙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阿克萨起义”。

第二年,沙龙赢得了选举,成为总理,并领导了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大规模军事入侵。2002年3月39日,拉马拉市首当其冲,由空中掩护的坦克向该市进发。

一辆以色列坦克驻扎在拉马拉的阿拉法特总部外 (路透)

总统府周围的坦克

据巴勒斯坦官员称,以色列坦克抵达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居住的巴勒斯坦总统府总部,摧毁了总统府周围的建筑并将它包围,直到总统的健康状况恶化;2004年10月下旬,阿拉法特被转移到法国贝尔西军事医院,并在那里一直待到2004年11月11日因“中毒”去世。

逐渐地,以色列重新控制了曾被巴勒斯坦控制的所有土地,并掌控至今;现在,政治视野已经关闭。

仅在2000年,以色列的入侵就导致了大约900名巴勒斯坦烈士牺牲,而巴勒斯坦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有近25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从2000年初到2022年3月中旬,约有38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以色列在入侵之前和期间使用F-16轰炸了包括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部在内的巴勒斯坦目标,导致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遭到大规模破坏。

以色列还于1967年开始在被占领土沿线修建隔离墙,巴勒斯坦人称之为种族隔离墙,而占领者则称其为安全墙。

2004年7月,海牙国际法院宣布隔离墙是非法建筑,要求将其立即拆除,并赔偿巴勒斯坦人因隔离墙的存在而遭受的损失。

强加既成事实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瓦塞尔·阿布·优素福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以色列的入侵只是以色列在当地强加既成事实的政策的一部分。

阿布·优素福补充说,这一现实体现在“一方面恢复对巴勒斯坦城市的军事控制,另一方面扩大定居点”。

他补充说,在所有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被入侵20年后,所发生的事情是试图中止、阻止和抑制 “在地方、区域和国际层面取得存在感和成功”的第二次起义。他补充说:“最近占领罪行的升级,以及在加沙建立新防护围栏的威胁,使我们必须恢复民族团结。”

这位巴勒斯坦领导者提到了以色列参谋长阿维夫·科哈维在本月中旬发表的声明,他威胁要在2022年重现2002年对加沙地带的入侵。

阿布·优素福补充说,占领者押注于分歧仍然存在并将演变成分裂,“这是占领者的最主要战略。”

殖民统治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家和学者奥马尔·贾阿拉表明,中东国家并没有建立自治,“而是建立了强大的殖民霸权”。

他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美国继承了英国和法国的旧殖民遗产,“控制了中东的一切,尤其是发展因素,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人力”。

贾阿拉补充说,“政治因素是百分百人为制造的,所以2000年发生了以色列的袭击。”他援引沙龙曾经的话说,“以色列控制400万巴勒斯坦人是个难题,所以他们不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

贾阿拉指出,但是当沙龙看到以色列方面的损失时,他改变了看法,正如以色列媒体当时报道的那样,他为实施入侵和他所谓的防御墙行动开了绿灯,防御墙花费了以色列数百万谢克尔,以防止任何针对以色列存在的行动。

鉴于这一现实,这位巴勒斯坦学者补充说,“巴勒斯坦国没有立足之地,美国并没有像尝试建立南苏丹国那样,寻求建立巴勒斯坦国。”

阿布·优素福:以色列的入侵代表着恢复对巴勒斯坦城市的军事控制 (半岛电视台)

恢复控制

至于亚布斯研究中心主任苏莱曼·比沙拉特,他认为以色列的入侵是为了实现两个核心目标:首先是从安全和政治角度恢复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理存在的控制。

比沙拉特解释说,“在安全方面,以色列希望结束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安全问题,以免(影响)以色列实体和西岸定居点的存在;在政治上,它希望结束并阻止成立一个未来将建立巴勒斯坦国概念具体化的巴勒斯坦政治实体。”

巴勒斯坦研究员解释说,在入侵之前和期间,以色列试图“动摇巴勒斯坦政治和国家主权的概念,将建筑物以及机构作为实地行动的目标”。

重建与以色列的关系

至于入侵的第二个目标,比沙拉特说,它体现在按照生存以提供服务,同时不影响巴勒斯坦内部政策制定的概念重建巴以关系,这是为了“使巴勒斯坦的正式存在仅限于服务部门,而将其政治角色剥夺”。

通过瞄准主权象征和重建与当局的关系,在《奥斯陆协议》过渡阶段完成后,巴勒斯坦建国想法所依据的第一个核心被抹杀,至此,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梦想已经结束。

比沙拉特补充说,在入侵约旦河西岸20年后,最大的问题是巴勒斯坦政治领导人接受了向这件事投降,并指出,“巴勒斯坦内部分裂、重组解放组织传统政治领导等因素强化了这一点。”

在这里,亚布斯中心主任指出,“解放愿景的概念从国家基础转变为按照经济和平项目主导国家概念的美国-西方愿景再造机构模式。”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