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4日電)上海因疫情蔓延,醫療資源吃緊,陸續傳出民怨。有感染者反應被收治後沒有人管,也有居民反應被封控時間過長。抗疫專家張文宏說,短時間內收治大量感染者,有困難但不斷改進。

23日,一篇標題為「一個上海居民的新冠記錄」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記述作者因COVID-19的核酸檢測呈陽性後被送入集中隔離,但有關人士與他的溝通重複而混亂、隔離點內多人耗時等待、患有高血壓的90歲奶奶高血壓藥快吃完、病房內各種問題和需要無法即時解決等。

文章曝光後引發關注,隨後這名網友「林下林下」更新了微博,表示醫生已來查房、配好藥,至於同房老奶奶缺的藥,醫生表示會用其他藥來代替。

上海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今天凌晨發文,表示上海在打著抗疫以來最艱難的仗,感染人數超過了年前的預期,醫療資源一下子變得吃緊。短時間內收治了以無症狀與輕症為主的大量感染者,「我們不能假裝毫無困難」,但在跟著疫情變化不斷學習和改進。

張文宏的文章還說,也有民眾反映,「封控區內生活照顧不夠,封控時間過長,醫院反覆封控造成正常看病困難」的情況。他表示這些問題不應該迴避,在今後的抗疫中要一一解決,要不然,抗疫成功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他說,抗疫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醫通道暢通,同時還保障民營小微企業的生存。「這些將成為上海抗疫後一階段的重點。」

他認為,今後抗疫,「維持生活正常化」應該放到跟「動態清零」同樣重要的位置。

張文宏表示,當前採取的策略主要是:滾動篩查、鎖定重點、切斷傳播鏈。篩查大數據顯示有向好的跡象:非管控區域全員滾動篩查的病例占比逐漸走低,僅占總病例的10%,預示社會面疫情逐漸受控。「疫情的拐點(轉折點)雖尚未出現,但形成拐點的條件已經逐步具備。」(編輯:沈朋達)1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