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T15:27:33.564Z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长篇报道称,中国既想同俄罗斯保持盟友关系,又不希望因此耽误同欧洲做生意的机会,因此,在俄乌危机中,中国努力呈现出中立姿态。但事实上,习近平早已选择了普京。这篇题为《没有止境的中俄友谊》的报道写道:

"中国的措辞中流露出极大的紧张情绪:尽管誓言要发展中俄友谊,但让世人看到中国要无条件地同俄罗斯结盟,却并不符合中方的利益。北京无意卷入一场同自身无关、而且可能有损中国利益的战争。尽管双方的战略政治家们都已确认中国和西方正在展开制度竞争,但中国还是离不开西方。为了实现习近平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还需要西方的技术和市场。

观察家们认为,此次俄乌战争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次关键性的检验,甚至会成为中国政治的分水岭。数天前,卡内基基金会的费根鲍姆 (Evan A. Feigenbaum)撰文指出,中国正在竭尽全力试图同时达到三个相互矛盾的目的:一是同俄罗斯结成战略伙伴,二是坚持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三是最大程度减少欧盟和美国经济制裁与不信任所造成的附带损失。

于是乎,各方都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家和外交官几天来在以演杂技般的措辞技巧,试图使中国相互矛盾的立场能够自圆其说,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亚洲问题专家费根鲍姆相信,中国最终将会牺牲原则,而选择强权政治。他表示,过去几天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靠近莫斯科已经成了中国政治的核心要素。'"

《南德意志报》:中国外交官以演杂技般的措辞技巧,试图理顺中国相互矛盾的立场。

报道指出,在谈及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军事行动时,中国官方避免使用"侵略"一词,而代之以"俄方行动","当前局势"或者"乌克兰当地局势的急剧变化"。以至于中国五位学者联署公开信呼吁"侵略就是侵略,不能指鹿为马。" 《南德意志报》报道指出,强权之下,指鹿为马才是正常状态。因为典故里把鹿说成是鹿的人都被杀掉了,就像五位学者的公开信已被删帖一样。文章最后写道:

"去年春季,欧盟和中国相互发起一系列制裁措施后,双方关系已经大大降温。今年四月,双方计划举行中欧峰会。北京出版的《环球时报》认为,这将是中欧关系的破冰行动。但问题的核心却在于,到四月份,中国还会做出多少自损形象的行为。《金融时报》前不久发表社评称,普京是对欧洲各国发出核武威胁的人,中国如果继续站在普京这个战争狂人一侧,那么中国也将承担被欧洲各国视为敌人的风险。"

美国媒体有关中国事前了解俄罗斯出兵计划的报道,也引起了《法兰克福汇报》的关注。该报写道:

"即便是中俄双方在二月四日,也就是俄罗斯实施侵略前三周,已经就这次军事行动进行过交流,但种种迹象还是显示,中国当时可能判定这只是一个速战速决的短期行动,而且中国也低估了西方反应的激烈程度。如果中俄有关军事行动的会谈不是在最高领导人级别展开的,那么有关信息是否被送达习近平那里也同样是个问题。同普京一样,习近平身边唯唯诺诺者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外交部是否事先知情。毕竟中国没有从乌克兰及时撤侨,是一个后果严重的错误。

相关的报道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匿名消息源将这一疑似情报透露给媒体的目的是什么?在华盛顿,要求中国为其亲俄立场付出代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布兰切特( Jude Blanchette)认为这是一次重要的'风向改变'。大约三周前,华盛顿还在考虑阻止中俄进一步接近的可能性,而现在的主流观点则认为,必须要将中俄联系在一起来对待,以避免中国逃避责任。布兰切特同驻京记者交谈时表示,'习近平犯了其两届任期内最大的外交错误,那就是侵略行为发生前夜,他同普京结成了盟友。 '布莱切特表示,中国目前在极力澄清事前对战争一无所知。但这又等于在说本国情报部门严重失职,这同样会让习近平大失颜面。"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