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支持俄罗斯入侵已成为中国外交难题
2022-03-13T12:32:31.285Z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中国在乌俄之间的立场转变》,作者林柏州指出,在乌俄谈判期间,乌克兰外交部长库莱巴(Dmytro Kuleba)曾致电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期待中国展开“斡旋”,不过王毅仅呼吁“乌俄通过谈判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拒绝担任调停角色;但至7日,已经改为“在需要的时候同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由于中国同时与乌俄保持长年友好,成为乌克兰积极争取的对象毫不奇怪,但是否能改变中俄密切的战略沟通协作主调仍待观察。
文章说,普京在动武隔天与习近平通话沟通,中国外交部在同日表达,“理解俄方在安全问题上的合理关切”。再也没有强调旨在保障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确立顿内次克与卢甘斯克两区自治地位的“新明斯克协议”,形同否定中国在历次双边外交文件对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之尊重承诺。这项外交立场的转变,凸显出中国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战略主轴下,已改变两边兼顾之立场,转而偏向俄罗斯的方向发展。不过,随著乌克兰战况紧绷与国际对俄制裁接踵而至,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已成为其外交难题,也影响中国对外关系。
信息稀缺帮助假新闻泛滥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当俄罗斯传播机器遇到中国审查——战争假消息怎样在大陆互联网“滚雪球”》,作者陈婉容写道,假信息泛滥,同时代表着可靠信息的稀缺。外媒信息固然难以走入墙内,而官媒如《新华网》的乌克兰局势页面明显较外媒简陋,更新不频密,信息源也多是各国官方公布的信息。
以开战后两星期的3月9日为例,《新华网》的这个专题页整天只发布了两条“最新播报”,一条是“第七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回国”,一条是“拜登宣布美国对俄能源禁运/普京签署法令支持国民和企业”。在中国大陆从事事实查核的李江,就认为这种信息真空,正是大陆互联网假信息泛滥的主因之一:“当所有人都很急切想要获得最新信息,但同时又没有渠道去获取这些信息,结果就是无论是甚么品质的信息都很容易传开去。”
文章说,即使许多人对信息真伪有怀疑,假消息在大陆互联网通过演算法获得的流量和影响力,仍然是有质量的信息无法相比的。至少到了开战后两星期的3月初,上微博﹑知乎之类的大陆互联网讨论区搜一下“假新闻”的话,会发现大陆互联网的许多用户,都在指责乌克兰制造了大部份的假消息。
打压私企可能削弱中国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中国私人企业荣景可能一去不复返》,作者傅长寿分析认为,通常任何想在中国飞黄腾达的人,都得在政府里有正确的人脉,但无论是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新东方的崛起,还是薇娅这种网购名人的暴红,都不是靠着中国政府的支持,而是因为符合了市场需求。这些企业与个人对中共造成了威胁。如今的中共变得更为独断,因为继毛泽东之后,最有权力的领导人习近平,坚持用强大的政治资本,强化共产党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文章说,长期来看,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大力干涉经济,很可能只会压抑正常的私人创新,同时养出
更多家“清华紫光”。毕竟,如果国家打压所有它不想培育的企业,就只会浪费掉大部分的社会精英。反讽的是,习近平越是想要控制中国的私人企业,反而可能越会削弱整个中国。私部门的活力越少,中国的企业就越难跟国际抗衡,北京在世界上也就越来越没有影响力。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