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na Breuer
2022-03-25T10:42:21.314Z
普京2022年3月18日在莫斯科科卢日尼基体育中心参加吞并克里米亚8周年庆祝活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零五个月又近三周--这是彼得大帝1697年到 1698 年穿越西欧之旅所用的时间。一方面,他的目标是向欧洲开放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要赢得盟友,对抗不断向西推进的奥斯曼帝国。他要使俄罗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欧洲国家。 

这位沙皇让地理学家们重绘地图:乌拉尔将成为欧洲和亚洲间边界的标志--据此,俄罗斯西部被确定为"旧大陆"的永久部分。以罗马和凡尔赛为原型建造圣彼得堡,并经由波罗的海相接,彼得大帝打开了"通往西方的窗户"。而从那时起,便出现了"俄罗斯是否属于欧洲"这一问题,并像一条贯穿该国历史的红线。随着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它再度成为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现实问题。

 执掌欧亚大陆

沙皇帝国垮台、共产主义制度建立后,1920年代,欧亚主义(Ewratsiistwo)理念在俄罗斯流亡者中出现,最著名的两名代表是尼古拉·特鲁贝茨科伊( Nikolai Trubetskoj )和彼得· 萨维茨基(Pyotr Savitskij )。他们渴望俄罗斯在未来广阔的欧亚大陆上扮演领导角色,并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位于欧亚之间的新大陆 " Eurasien" 一 欧亚大陆。 

在欧亚主义者看来,新起的布尔什维主义乃西方货色,而彼得大帝的现代化尝试则为沙皇俄国崩溃之因。他们要抵制俄罗斯被边缘化,要求建立起一个基于东正教、以强大的蒙古帝国为模式的欧亚帝国,抗衡罗马-日耳曼文化。

斯拉夫学者、瑞士圣加仑大学文化与俄罗斯社会教授施密德( Ulrich Schmid )指出,"第一批欧亚主义者对蒙古枷锁(编注:这是指 13 至 15 世纪蒙古帝国的征伐和统治)评价积极,称它促使俄罗斯文化对亚洲影响做出有效反应。由此,欧亚主义者认为,过去和现在,俄罗斯注定要向亚洲扩展,与之建立经济和政治关系。当然,原则上,此举也针对西方伟大的文明项目。" 

不过,欧亚主义理念未能形成强势,且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隐于幕后。然而,一百年后,欧亚大陆神话走出封尘状态,在乐向外界展现一个易于同中亚民族及伊斯兰教相融的俄罗斯的政治讨论中,东山再起。

苏联解体与俄罗斯重塑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一度出现意识形态真空。尽管犹豫、暧昧,它却再次与西方"调情"。例如,戈尔巴乔夫重拾前任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欧洲共同大厦"隐喻;叶利钦预期"回归欧洲文明";普京也称俄罗斯是欧洲一强。人们最初得到这样的印象:克里姆林宫的世代更替正在逐渐淡化苏联关于东西方的分离不可逾越这一旧观点。

然而,与西方的这一和解进程未能持续多久。 

世纪之交前后,旧意识形态复兴,并渐进发展成许多俄罗斯人的政治定见:新欧亚主义理念。施密德教授指出:"俄罗斯欧亚理念的一个不变之处是地缘政治观,它认为,俄罗斯不是西方的一部分。"

相关图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

普京揮軍入侵: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時間清晨5點50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名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不久後,烏克蘭首都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和頓巴斯相繼傳出炮火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即在國内宣佈戒嚴,同日與俄羅斯斷交。這是二戰後歐洲最大軍事衝突。
難民逃亡潮:2022年2月25日基輔時間凌晨12點,烏克蘭內政部宣布將禁止所有18至60歲男性公民離開國境,很多家庭被迫分離,大批女性帶著小孩撤離到鄰國。據聯合國統計,截至3月24日已有超過360萬名難民逃離烏克蘭,當中每10人就有6人前往波蘭,至於留在國內流離失所的人估計有648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说,乌克兰约750万未成年人中,有430万被迫逃离家园,其中180多万逃到国外。
平民死傷慘重:普京聲言只針對烏克蘭軍事設施,但烏國多個城市都有平民或民用設施遭空襲或重型大砲襲擊。在南部港口城市馬立波,九成基礎建設被破壞,醫院、學校、教堂成為目標,一家收容上千平民的劇院在地面寫上「兒童」字樣也照樣受襲。联合国人权办公室3月24日发表声明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个月来,至少有1035名平民丧生,1650人受伤。死者中包括有90名儿童。真实的数字据信要高得多。
拿起武器的女性:烏克蘭國防部呼籲國民自製汽油彈,街頭出現婦女就地製作武器的畫面,軍方又發放數以萬計突擊步槍及大量彈藥,全民皆兵迎戰。一些選擇留下來的女性拿起槍,學習扣扳機,包括烏克蘭國會議員盧狄克(Kira Rudik),她說:「這聽起來很不現實,幾天前我從沒想過會這麼做。我們女人也會和男人一樣保護自己的土地。」
澤連斯基聲望高漲:2022年2月25日晚,俄軍入侵烏克蘭的第二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佈自拍影片,他與其內閣成員站在中央政府大樓區域前表示會堅定保衛國家。此後,他經常穿著軍裝運動衫上鏡,對國民及國際社會發聲。這位44歲的領袖是喜劇演員出身,本身是猶太人,帶領著烏克蘭抵抗俄羅斯聲稱的「去納粹化」侵略,一舉躍身歐陸新英雄。
盧布狂貶: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盧布兌美元匯率曾暴跌近三成,俄羅斯民眾紛紛前往櫃員機提款。2022年3月9日,俄羅斯銀行對外幣現金交易實施管制,在俄羅斯購買任何外幣都將是非法的。普京也揚言將要求「不友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及歐盟,需以盧布支付購買俄羅斯天然氣。
核威脅:2022年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當天,就佔領了曾於1986年發生核災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3月4日又向烏克蘭東南部的歐洲最大核電站札波羅熱(Zaporizhzhia NPP)施襲,引起外界憂慮核洩漏危機。3月22日,克里姆林宮表示俄羅斯尚未實現任何軍事目標,不排除動用核武。
國際金融制裁:2022年2月26日,歐盟、美國與其盟友祭出「核彈級」金融制裁,把俄羅斯7家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隨後Visa、萬事達卡和美國運通宣佈暫停在俄服務。另據統計,俄羅斯目前約有63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估計約一半將被西方凍結。
一夜回到蘇聯時代: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人最後一次吃麥當勞。除了這家象徵西方資本主義的快餐店之外,蘋果、微軟、波音、豐田、星巴克、可口可樂、迪士尼、Netflix、宜家、優衣庫、任天堂等國際知名企業都相繼宣布暫停俄國業務,讓俄羅斯一夜之間回到30年前的蘇聯時代。俄羅斯政府威脅對撤出企業「反制裁」,把這些公司在俄資產收歸國有、強行拍賣。
假新聞:網上充斥戰事的假新聞,俄羅斯的官方宣傳也引起該國新聞界反彈,當地多家媒體湧現辭職潮。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最大國營電視台《第一頻道》女編輯奧夫相尼科夫(Marina Ovsyannikova)闖入直播室,高舉反戰海報指「不要相信這些宣傳,他們在這裡說的都是謊言,俄羅人反對戰爭」,她事後遭罰款3萬盧布,还将面临司法追究。

俄罗斯文化核心为磁铁 

虽然,在2000年至2008年第一任期内,普京对西方显得友好得多,但在2012年当选蝉联后,则日益转变。施密德解释说, "普京的庞大意识形态项目之一是创造一个新的俄罗斯民族--以俄罗斯文化为核心,体现于俄罗斯语言、俄罗斯文学、以及俄罗斯东正教。而这一俄罗斯文化核心要像磁铁一样把属于俄罗斯帝国的所有一切都凝聚在一起。" 他指出,按照新欧亚主义逻辑,俄罗斯必须伟大,换言之:不进一步扩张就会危及俄罗斯民族的生存;欧亚大陆各族群都应在俄罗斯统领下联合起来。

该理论的支持者之一是作者、政治学家、现在遭禁的俄罗斯国家布尔什维克党的联合主席杜金( Alexander Dugin )。在著作《第四政治理论》和《地缘政治学基础》中,他发展了"水文化"和"旱文化"理论。水文化代表大西洋的、美国式全球化的、自由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文化;旱文化--全然相反--代表一种强烈的、保守的、反自由的、威权主义的文化区域,拒绝普世人道主义。由于其激进言论,杜金在世界上许多新右翼阵营,例如,美国国内的另类右翼运动或德国国内的认同运动那里,颇受欢迎,它们把俄罗斯视为反对在本国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强大盟友。.

施密特教授指出,"克里姆林宫的计划和杜金的欧亚主义之间当然有许多接触点,但普京和克里姆林宫与杜金审慎拉开距离,而因未取杜金的极端立场,在俄公众眼里,总统普京是两人中的温和人士"。 

在普京的政治取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另一人是《古拉格群岛》的作者索尔仁尼琴( Alexander Solschenizyn )。斯拉夫学者施密特指出," 2000 年代,索尔仁尼琴曾多次会晤普京,俩人一致认为,必须恢复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东斯拉夫统一;俩人都确信,西方民主制作为一种国家政体对俄罗斯有害无益。" 

普京的意识形态杂烩 

多数专家认为,欧亚主义不是主导普京国内外政策的唯一理论,这位俄罗斯总统原无定格,只从各种意识形态中提取某些要素。在《灵魂众技术》( Technologien der Seele )一书中,施密德教授描述了新欧亚主义及另两种特别影响普京决定的意识形态。 

其一是对本国历史的帝国意识,"经常重复的论点是,所谓的俄罗斯千年立国史可溯源至基辅罗斯( Kiewer Rus ),然后,延伸到莫斯科公国、沙皇帝国、苏联,直到今日之俄罗斯联邦"。另一组成部分便是俄罗斯东正教会。 

施密德教授解释说,从其所涵各种成分看,"普京正搭构一个旨在恢复他所称的历史性俄罗斯的爱国主义计划。历史性俄罗斯便该是这个拥有 1000 年历史的俄罗斯,在其中,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相属相依。"

 从历史中找寻合法性 

这位俄罗斯联邦总统将讨自己喜欢并适合他总体理论的理论要点融于一体。他从历史中找寻合法性。普京称他的国家和人民是反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斗士,但同时,他却公开支持西欧和美国的右翼政党和运动。 

按照普京的世界观和官方媒体宣传,俄罗斯人是好人、帮手,是斯拉夫人以至全体人类的救世主。然而,俄罗斯军队正代表着普京对另一个斯拉夫民族发动侵略战争。不过,在普京的讲话中,俄罗斯从来都不是侵略者。 

强大而团结的俄罗斯形象重又在国家宣传机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一个迫害反对人士并大量逮捕本国和平示威公民的俄罗斯,能有多团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