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回暖带动财新2月中国制造业PMI升破50 制造业维持复苏态势
路透北京3月1日 - 受整体需求改善、产出恢复增长等带动,财新2月中国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上。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八个月高点,产出指数亦同步升至扩张区间,企业对未来一年生产前景的信心亦升至八个月最高位。这表明制造业复苏仍在路上,决策者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稍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2月制造业PMI亦超预期升至50.2,其中新订单指数升至50.7创七个月高点。
Markit网站刊登的新闻稿显示,最近海外疫情反复,付运困难,影响海外销售,导致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环比上升,但仍在50下方的萎缩区域。与此同时,受原料、用工和运输成本皆涨等影响,企业投入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升至四个月高点。
“制造业领域总体保持恢复态势,”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称。
他指出,总体而言制造业2月景气度回升,供给恢复、需求改善更为明显,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通胀亦不容忽视,“三重压力”下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制造业恢复基础仍不牢固,稳增长仍是重中之重。
“政策层面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税费和融资成本。同时应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缓解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维持市场主体稳定,”王喆称。
财新/Markit周二联合公布,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破荣枯线至50.4,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49.3,并创四个月高位。而上月该指数一度降至49.1,创23个月低点。
从分项指数看,受需求增强带动,2月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3个点至51.5,创八个月高点;产出指数亦同步升至扩张区间,月内增产的企业普遍表示,原因是市况相对改善,新业务量增长。
2月采购数量指数亦重返50线上,企业普遍表示,增加采购是因为销量上升和生产需求增长。
价格方面,投入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升至去年10月以来最高。据反映,成本上扬主要与原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有关。投入品价格均加速上扬,中间品类最显著。
就业指数环比略有改善,但已经连续七个月处在萎缩区域。调查样本企业反映,销售相对疲弱,加上人员自愿离职后没有填补空缺,共同导致用工数量下降。
不过企业对未来一年生产前景的信心度进一步改善,创下去年6月后新高,亦超过长期均值水平。企业普遍表示,疫后复苏,全球经济状况转强,将会助推产出增长。还有企业提到推出新产品、获得新客户和公司计划扩张等因素。
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财新制造业PMI在2020年2月曾大幅降至40.3,创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启以来纪录最低。
中国财新传媒2015年6月底宣布获得Markit公司编制的PMI在中国的冠名权,财新中国PMI于当年8月起正式发布,更名后PMI统计方法不变。PMI高于50表示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