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民币CFETS指数创逾六年半新高卢布暴跌贡献过半 人民币料仍易升难跌
路透上海3月1日 - 受俄乌地缘局势急剧紧张影响,人民币避险需求持续升温,春节后美元/人民币和美指走势加速背离,人民币汇率CFETS指数短暂回落之后转为加速上行,短短两周最大升幅超2.7%,年内至本周二累计升2.83%,可见人民币仍十分强势。
通过分析CFETS指数的明细,可以看到近期CFETS指数强势上涨,卢布贡献了超一半的升幅(57%);今年以来俄乌冲突陡然升级,西方国家强力制裁俄罗斯,导致卢布短时间内大幅贬值,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贬值超20%,而人民币表现更为强势,相较之下卢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超四成。
上周末西方决定将俄罗斯银行剔除出SWFIT系统,卢布汇率直线下坠,这也导致人民币中间价更为强势,本周二路透测算的人民币中间价可能升破6.3关口,但最终中间价开在6.3014元,可能是监管层部分平滑了卢布过度波动的扰动。
短期内俄乌冲突可能继续主导市场避险情绪,油价上涨可能继续推高全球通胀,不过地缘局势加剧不确定性,美联储大幅加息的概率下降,美指可能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强势,周末利差收窄预期也会缓和,这些会对人民币提供支撑。
另外中国的通胀相对偏低,且中美、中欧利差收窄缓和,叠加人民币汇率偏强、波动率稳中有降,人民币资产的实际利差仍较为诱人,外资流入的动力仍较高。
澳新银行最新报告指出,中美10年国债名义利差已收窄至2019年4月以来新低,但经通胀调整后,中美10年国债的实际正利差超过700个基点,“对债券投资者来说,这是重要的考量。”
路透此前根据中债登及清算所数据统计,境外机构投资者1月在银行间债市总增量为663亿元,近乎持平上月规模,累计持有规模已超4万亿。
当然市场也十分关心在漩涡中的俄罗斯央行如何抵挡西方的制裁,机构分析师也在猜测,俄罗斯央行已经持有的近800亿美元规模(6,000*13.1%)的人民币资产如何处置,其手中持有的欧元和美元头寸是否会进一步转成人民币资产。
有机构预测,如果将其剩余的美元资产转成人民币资产,则可能带来超过300亿美元的流入,这无疑会加剧人民币的强势。
也有分析人士猜测,面对近期卢布快速贬值的状况,俄罗斯央行会否从选择有限的人民币资产抛出,用来稳定卢布,这可能导致人民币走弱。
当前环境下市场对俄罗斯央行可能采取举措的各种猜测目前都还缺乏实质性的证据,后续可关注中债登和上清所的外资持有人民币资产规模的数据,不过并不能就此明确判断俄罗斯央行的行为。
另外从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最近13个月的人民币兑卢布的即期交易累计成交规模刚刚超100亿人民币,占总成交的比例非常小;卢布快速贬值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周一开始美元兑卢布直接从83跳到120附近,俄罗斯央行开始全力救市,首先将利率由9.5%提高到20%,并要求企业出售其八成外汇收入,还宣布恢复购买黄金,并暂停外资卖股。周二卢布收复部分跌幅,但市场压力仍较大。
由于中资大行连续出手买入美元叠加平滑中间价,这些举措缓和了人民币升势,人民币对美元即期6.31关口连续两日得而复失,由于美指冲高遇阻,这导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表现更为强势,人民币汇率CFETS指数周二升破105关口,创逾六年半新高。
**人民币可能仍偏强**
人民币汇率在俄乌冲突以来表现令人刮目,这让市场产生联想也很正常,不过如果从源头看,还是得从中国本身的情况出发;中国的经济基本面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好在总体仍相对健康;出口贸易可能高位回落,但总体的顺差规模仍不会太低。
顺差规模料带来源源不断的结汇需求,使得每次美元反弹时,人民币的调整力度受限--逢高结汇适时出手导致。
另外居民部门还持有超万亿美元的外汇存款,如果美元出现一定反弹,也可能激发这外汇存款部分结汇,这也会限制人民币的调整空间;除非市场预期出现明显转向,类似2018年6月初周末贸易战升级叠加美联储加息,直接导致市场预期逆转。
另外市场人士也指出,要减少套利资金流入,还是要把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激活”,较高的弹性会增加套利成本,毕竟汇率太强并不利于出口。
后续如果俄乌冲突仍难以缓和,那么避险需求可能继续流入,人民币短期可能继续偏强;但如果局势缓和,市场可能会将焦点重新转向美联储加息和紧缩进程,美元重新强势,人民币也可能转为小幅承压。
俄罗斯和乌克兰官员在白俄罗斯边境举行了会晤,但会谈并未取得突破。双方代表将返回各自的首都进行进一步磋商,然后再举行第二轮谈判。
而根据CME的Fedwatch工具,乌克兰危机已经促使交易员将3月16日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预估降至8.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