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一周走势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2月28日-3月4日当周中国金融市场摘要:
汇市:
--人民币兑美元当周微跌0.07%,结束此前连续三周上涨。本周至今美指涨幅超过1.5%,回到98关口上方,主要是俄乌局势急速升温,随后西方强力制裁俄罗斯引发市场避险情绪骤升,美指获得明显提振,欧系货币则持续承压;不过人民币也呈现一定的避险特征,表现明显偏强,CFETS指数飙升并创逾六年新高;两会召开期间,料人民币大概率以稳为主。
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央行在上月底大额投放流动性助力平稳跨月后,随即收缩逆回购操作规模,进而回归每日百亿元人民币的常态,全周净回笼4,300亿元。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操作依然遵循“削峰填谷”姿态,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且国内基本面复苏势头仍存不确定性背景下,预计央行仍会相机抉择,维持流动性整体偏暖环境。
俄乌战争导致油价大涨,通胀预期升温,引发国内政策走向的担忧。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疫情打击下国内经济复苏不牢固,国内通胀水平也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以我为主”的背景下,降准空间仍在。
至于降息,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压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点差,来实现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的,全面降息的概率要小于降准。
债市:
--中国债市当周走势疲弱,2月PMI数据超预期,令经济触底回暖的信心有所增强,此外郑州开始松绑“认房又认贷”,出台楼市托底政策的城市不断增多,地产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此外美联储升息在即,俄乌战事仍无结束迹象,超高油价之下全球通胀忧虑进一步升温,债市在“逆风”中情绪日渐低落,而基金在赎回压力下抛售,周四市场在止损盘涌出后一度出现“踩踏”。
在对货币宽松预期不断修正后,债市短期空头情绪释放已较为充分,周五也终于在连续调整后迎来反弹。不过当前大环境对债券依然不利,谨慎的氛围下料难现持续回暖,短期主要关注点除了两会政策信号外,2月金融数据成色如何亦待揭晓。
票据:
--由于本周横跨2月底和3月初,中国票据市场转贴利率明显震荡,月底短票一度再现零利率,不过跨月后有所反弹,而后又在收票意愿转好的推动下,票价再度步入下行,足年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承兑(国股)的票据利率也从3月首日的2.25%逐步回落到最新的2.15%。
交易员说,月初流动性充裕,而机构出于贷款需求不确定的考虑,纷纷买入票据;若2月信贷数据不佳的话,或会再度提升买票意愿,从而进一步拉低票据利率。
股市:
--中国股市沪综指当周略跌0.1%。沪综指周四在盘中升穿3,500点,但未能进一步企稳。俄乌交战已超过一周,能源供应忧虑加剧,本周煤炭、能源板块逆势劲扬,新能源汽车板块则跌幅居前。投资者关注中国两会,特别是周六的政府工作报告。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两会,市场期待的内容包括刺激内需的具体措施、用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放缓、制造业创新升级和独立自主、碳中和碳减排、以及对资本监管的方式和力度是否有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