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T06:33:54Z

路透北京3月5日 - 中国今年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实现难度较高,但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改变“房住不炒”主基调,继续强调“三稳”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房地产层面政府报告只是重申之前说法,但“做比说重要”,房地产稳才能经济稳,放松已在需求端实际演绎,今年政策料将着力稳地产投资。

资料图片:2017年1月,北京市内的住宅区。REUTERS/Jason Lee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周六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将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虽然报告在地产方面表述没改变,但其实(银保监会)郭主席表态后,周末就出了政策;其实放松已经实实在在有了,”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称。

他说,“做比说重要;就看着力点在哪里,到底是‘房住不炒’还是‘因城施策’,我感觉是后者。”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周三称,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房地产价格调整对金融业是好事,但不希望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太大。”

随后银保监会、央行于周五晚间发布通知,鼓励商业银行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宏观政策要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房地产政策是今年的一个很大看点;房地产超预期反弹则经济有望实现5.5%左右甚至更高一些。”

他并称,面对外需退坡和消费疲软,房地产硬着陆经济硬着陆,房地产稳经济稳。工作报告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试图推动全行业尽快找到自身的第二发展曲线,释放出鼓励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正面信号。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亦认为,5.5%左右的经济目标困难很多,除了基建外,同时也要“拉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需求,看居民端需求能不能起来。”

此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楼市政策出现实质性松绑。例如郑州松绑“认房又认贷”,菏泽、重庆、江西赣州等地重现“两成首付”;深圳、广州则拉开一线城市调降房贷利率大幕。

**政策料将着力稳地产投资**

“房地产市场稳定是当前政策调控的目标,也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中国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因此认为,保障合理的住房需求,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稳定经济发展是今年政策调整的方向。

他指出,今年商品住宅市场大概率是下行趋势,为对冲房地产投资过快下行的压力,保障性住房及租赁住房会发力,融资、开发等方面的政策会陆续出台。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4.4%创17个月新低,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路透最新一期房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同比下降2%,销售面积同比降14%,全年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增长1.5%和下降7.5%。

“今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拖累,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负增长,对整体投资的影响极为负面,”花旗私人银行亚太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说。

“预计两会后维稳政策会陆续出台,城市之间差异化明显,”宋红卫并称,从执行强度来看,城市之间差异化会很大,能级较低的三四线城市松动的力度会大一些,核心城市变动相对较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指出,继2018年两会后,今年两会再次强调租购并举的战略,意味着今年租赁领域将在租赁“保障+市场”两条线并行发展,共同解决大城市不同类型人群的租房问题,租赁房源供给侧持续得到优化。

另一方面今年将更多地出台土地、金融等支持租赁市场化发展的支持政策,通过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解决大城市租客多样化、品质化的租赁需求。

**房企流动性难题待解**

“开发商的资金问题是更大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明确如何解决预售资金等问题,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问题要如何化解呢?”刘利刚提出疑问。

国家发改委报告同日提出,要扎实推进高风险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完善对房地产等的外债调控,持续防范外债风险。

在借贷限制政策影响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陷入资金困境。首当其冲的恒大集团债务危机于去年10月引爆后,一些中资房地产开发商出现违约或推迟债券支付。

日前,国资企业对正在承受现金流重压的民营房企伸出援手;银行、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等有关房企纾困收并购动作不断。

但问题是,“对于有实力收并购的企业而言,收购这类企业/项目,远不如拿地来得更有价值,那为什么还要去收并购?除非从政府(层面)强制要求国央企做。”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