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稳增长发力新基建将成亮点 监管难缓科网股“远未上岸”
路透北京3月5日 - 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2022年,中国最新设定的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以及较为保守而2.8%左右的预算赤字率,对于抱有较高期盼的金融市场而言,信心提振恐怕有限;与此同时,今年稳增长将在基建投资、恢复内需上发力,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成为亮点。
分析人士认为,周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规范资本方面的表述无甚新意,难觅监管缓和信号,互联网行业在业绩、政策、政治等几大因素联合围剿下,可能还远未上岸。
“总的来看,由于市场预期较高,对今年经济政策的期盼也高,所以,金融市场的信心提振恐怕还需要时间和政策发力的体现。”花旗私人银行亚太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称。
他指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复杂的环境,更加具有挑战性,科技脱钩的挑战更大,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效,来应对内外部风险。因此,某种程度上讲,财政政策还是过于保守,能否抑制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有待观察。
上海澜音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李瀚认为,经济增长目标在预期上限,对股市偏正面,但赤字率不及预期偏负面,中国政策力度目前还不够。他对股市中性偏悲观,如果6月以后能从新冠疫情中走出来,或许还能对冲一部分。
“总的来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比较一致,所以和市场的预期也比较一致,亮点并不算太多。”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
不过国金证券宏观团队的赵伟认为,“政策底”夯实,稳增长三步走进行时,“经济底”或出现在一季度前后,随后经济或逐步回归合理增长区间。“动能切换”仍在加快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并不悲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庞溟预计,有关部门将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对资本进行依法监管。考虑到共同富裕诉求、加强政府治理和促进经济社会均衡等各方面的要求,“内地对大型科技企业和新经济板块的监管压力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
这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压制估值上扬,也有可能给相关指数表现带来一定压力,并可能压制相关板块和行业公司的盈利增长。不过他也指出,监管机构可能将更为注重政策推进的节奏、力度、方式、透明度以及加强和市场的沟通。
李瀚则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互联网政策方面没什么明显的积极表述,“行业、政策、政治、业绩几大因素联合围剿,远远没上岸。”
**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基建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内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依然还是属于稳增长的范畴,可能对相关板块构成不错的提振。
中国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发改委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进一步指出,稳定和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
上海为替投资董事总经理崔荣认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值得关注,对有关板块会有帮助;庞溟则表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或令相关板块受益。
因受到疫情对消费的压制,A股今年的消费板块表现不振,沪深300可选消费指数年初迄今跌幅接近13%;高成长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也因为风险偏好的下降承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年内跌幅超13%。
市场也在关注政府报告对“新型基建”的叙述。报告提到,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庞溟认为,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主要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预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此外,在中美科技博弈持续的背景下,中国继续强调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报告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以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继2019年设立上海科创板后,去年底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时隔30余年,中国大陆资本市场迎来又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至此形成了京沪深三足鼎立之势。 **受益稳增长的防御性价值板块料受青睐**
不过随着全球主要央行逐步转向鹰派,对流动性变化敏感的高科技成长股票群落遭遇了愈发明显的抛售压力。
A股创业板亦未能免于外围政策紧缩的溢出压力,目前已进入“技术性熊市”区域,亦即从去年底的高位回撤超过两成。科创板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也从高位回撤近20%。分析人士称,全球流动性的变化以及中国稳增长的大背景促使投资者向低位的传统蓝筹股切换寻求防御,成长股因此遭受冷遇。
科技成长等高位“赛道股”的持续调整,令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入场的热情大为消退,近期开始出现一些公募基金产品募集失败的情况。据咨询公司Z-Ben Advisors的数据,中国公募基金1月的资金募集锐减至1,188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月暴降61%,同比则减少76%。
而受益稳增长逻辑的传统蓝筹板块,包括地产和基建今年则取得了正收益,银行股亦跑赢大市,沪深300地产和基建指数今年迄今分别上扬2.5%和1.5%。
对于当前的行情风格,李瀚建议,可以将价值股作为核心防御配置,而成长板块短期还需回避。
风险偏好还进一步受到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压制。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俄乌冲突的更广泛影响体现为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增长路径的扰动,以及地缘风险的上升,这可能进一步导致中国股票估值承压。
受到国际油价持续大涨的推动,中国股市能源板块表现尤为强势。沪深300能源指数年初迄今劲升约17%,中国石油A股涨超18%。
“中国要推稳增长嘛,如果俄乌冲突把大宗商品原油价格给搞上去,那就会非常难受,意味着国家层面要花的成本会非常大。”华鑫证券分析师严凯文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