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综指收盘大跌2.2%地缘冲突成为核心焦虑 北向资金现大幅流出
路透上海3月7日 -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一大幅收挫,高成长高估值的板块跌幅尤深,仅受益于稳增长的低位蓝筹跌幅较为有限,地缘冲突成为投资者的核心焦虑。此外,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金融市场提振恐有限,疫情也进一步拖累了市场的情绪。
分析人士称,市场的大跌更多是因持续的地缘冲突重创了风险情绪,外围市场的调整也令北向资金出现避险流出。
沪综指收挫2.2%,报3,372.86点;沪深300指数大跌3.2%,创下去年7月27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圳创业板指数重挫4.3%,至近一年最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低2.8%。
“市场更多还是在担心乌克兰的局势。现在机构卖股票的话,不可能去卖那些估值很低的,只能卖那些相对估值还是高的,所以高估值的跌的多,”群益证券研究部经理胡嘉铭表示。
他认为,中国设定的GDP目标位于市场预测上限,目标就是稳增长,从退税还有地方债的规模等来看还好,但很难讲股市短期是否已经调整到位,因为俄乌局势不确定性还在。
受俄乌冲突影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上周五收盘大跌,而欧洲股市上周五则泻至近一年最低。外围股市的大跌显著抑制了A股投资者的风险情绪,北向资金亦出现大幅流出。
据港交所数据,北向资金周一通过互联互通净卖出逾80亿元人民币A股。
乌俄战斗上周日连续第二天阻挡了约20万人撤离被围困的乌克兰城市马里乌波尔。俄罗斯总统普京誓言,除非基辅投降,否则他将继续推进军事行动。
此外,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2022年,中国最新设定的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以及较为保守而2.8%左右的预算赤字率,对于抱有较高期盼的金融市场而言,信心提振恐怕有限;与此同时,今年稳增长将在基建投资、恢复内需上发力,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望成为亮点。
“总的来看,由于市场预期较高,对今年经济政策的期盼也高,所以,金融市场的信心提振恐怕还需要时间和政策发力的体现,”花旗私人银行亚太经济研究主管刘利刚称。
疫情的担忧卷土重来,旅游股首当其冲大跌。中国国家卫健委通报,3月6日中国大陆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7例,其中本土病例214例,创2020年2月末以来新高。
市场参与者对新出炉的外贸数据反应有限。中国今年前两月外贸在市场担忧中依旧保持双位数增速的稳健表现。尽管有高基数、春节假期及冬奥会限产等拖累因素,但海外需求仍强,加之价格因素的推动,令出口同比增速表现优于预期。
受到稳增长预期的提振,房地产和基建板块表现较为坚挺,跌幅较小。沪深300地产指数和沪深300基建指数分别收低0.1%和0.5%。
中国今年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实现难度较高,但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改变“房住不炒”主基调,继续强调“三稳”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房地产层面政府报告只是重申之前说法,但“做比说重要”,房地产稳才能经济稳,放松已在需求端实际演绎,今年政策料将着力稳地产投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