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稳增长兼顾防风险中国财政聚焦提升效率 货币政策仍有想象空间
路透上海3月5日 - 中国2022年财政预算赤字率连续第二年下调,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与上年持平,在稳增长压力下,财政聚焦在提升效率来保持政策力度。不过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表述,令货币政策保有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此外,面对更为严峻的防风险形势,中国今年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也将会加大应对和化解力度,包括最新提出的“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以及进一步推动化解房企债务风险等。
“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尽管今年赤字率回落至3.0%以下,但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与去年一致,加上去年转结资金、减税降费等措施,稳增长力度并不小。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周六开幕,财政部公布的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显示,2022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规模为3.3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减少2,000亿元;赤字率拟按2.8%安排(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较2021年预算赤字率3.2%调降。
财政部并指出,中国2022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疫情形势变化也会加大财政收入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适当降低赤字率,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在去年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已降至4%之后,中国今年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5%左右,分析人士认为实现难度较高。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称,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今年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周茂华认为,上述关于货币政策的积极表述意在稳定信心,政策空间仍相对大。首先国内防疫与经济复苏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货币政策是少有处于正常化的经济体,准备金率与利率绝对水平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空间;此外国内物价水平温和可控,而且国内金融体系保持稳健。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亦预期,政策利率还有降息空间,但目前情况看空间也不是很大,“一个感觉CPI(通胀)要起来,第二个美联储要加息,国内的空间并不是那么大,政策调整可能还是会选择小步多次。”
中国央行1月17日时隔21个月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利率,且幅度均达此前预期的上限10个bp(基点);随后1月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第二个月调降,且幅度扩大至10个bp,五年期亦录得21个月来首次下调但幅度仅5bp。不过2月政策进入观察期,MLF和逆回购利率以及LPR均走稳。
**财政聚焦提升效率**
在稳增长兼顾防风险的双重政策目标下,今年财政更多地通过深入挖潜并着重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来保持政策力度。
财政部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周茂华认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为了避免无效投资与重复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让地方政府财政更可持续;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惠民保民生、带动就业、扩大投资消费,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作用。
他还谈到,目前内需处于恢复阶段,面临内外挑战不小,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促进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同时,避免过度宽松政策引发潜在风险。
中国财政部长刘昆周六表示,今年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而今年财政支出强度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比去年会有所提高。
他并援引数据指出,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周浩认为,今年政策的重要抓手还是基建,另外就是适度拉动房地产,“如果之后消费起来的话,房地产和基建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稍微小一点。”
财政部指出,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资金使用监管,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提高使用集中度,向项目准备充分地区倾斜,并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对违规使用专项债券的地区实施扣减新增限额、暂停发行使用、收回闲置资金等处罚。
**防风险任务更重**
今年除稳增长外,防风险的任务更显沉重,房企债务风险有效化解仍任重道远,相关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觑。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其中“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将成为今后对冲相关风险的重要工具。周浩认为,中央拟设立这一基金“说明当前风险是比较大的。”
周茂华则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经济与增长方面措施出现频度高,以及目前全球复杂的经济政策环境看,稳增长还是首位,其次是防范风险,“稳增长和防风险二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
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今年将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房地产层面政府报告只是重申之前说法,但“做比说重要”,房地产稳才能经济稳,放松已在需求端实际演绎,今年政策料将着力稳地产投资。(完) (审校 张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