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T03:55:07Z

路透北京3月9日 - 猪肉价格跌幅扩大带动食品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加深,但汽柴油等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正一负”作用下2月中国CPI同比涨幅持于上月,仍处于1%以内。2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至八个月新低,但环比由降转涨,主受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影响。 分析师们认为,通胀数据整体符合预期,CPI大概率已经见底,未来需警惕地缘冲突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CPI趋于上行、PPI回落速度可能放缓。企业利润将进一步承压,也会对货币政策空间和窗口期形成约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数据显示,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持稳于0.9%,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一致。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8%,略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8.7%,升幅为八个月新低。 环比来看,CPI升0.6%、PPI升0.5%,均为四个月最大涨幅。不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反映需求仍弱。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通胀数据符合预期,不过因为统计时间是到2月25日的,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压力并没有体现在2月份通胀里面。 “大宗商品上涨过高会带动今后CPI和PPI走势反弹,”他说,但基数原因中期内PPI走势将往下。 他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了,顶多是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也是货币政策,而且更有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CPI涨幅设定在3%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一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表述,令货币政策保有进一步的想象空间。 但受俄乌战争影响,英国布兰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一度达到每桶130美元。美英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亦进一步加重供应受扰忧虑。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指出,目前代表国际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已从去年四季度的中枢位置上升约70点左右,将对二季度PPI形成推升作用。预计上半年PPI的下行通道斜率会明显趋缓。 “在需求尚待恢复、猪肉价格保持低位的情况下,CPI短期内上涨压力不大,但底部也已基本浮现,二季度大概率重回1区间,”他表示,下半年或将回归2%以上的区间。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指出,地缘政治风险和供给端扰动,有可能让CPI抬升速度加快,对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和窗口期形成更大约束。 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9%,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2.5%,降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9%和26.3%,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

环比来看,2月CPI上涨0.6%,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0.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受春节因素影响,鲜菜、水产品和鲜果、受春节因素影响,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带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4%,受能源价格上涨带动,非食品环比亦转涨。 与此同时,受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涨0.5%。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其中石油开采价格上涨13.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6.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上涨2.9%。受国际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周一称,将采取综合措施来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全力做好保供稳价,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左右的通胀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以下为2月通胀数据详情(同比%):

指标 2月实际值 预估中值 预估区间 前值 上年同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 0.9 0.9 0.3~1.3 0.9 -0.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 8.8 8.7 8.1~9.5 9.1 1.7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