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T06:07:16Z

Reuters3月11日 -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3月7日-11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政治/外交】

--习近平:支持俄乌和谈,呼吁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习近平指出,要共同支持俄乌和谈,推动双方维护谈判势头,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呼吁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综述》王毅强调将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解决乌克兰问题不应“火上浇油”

尽管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因拒绝称其为“入侵”而受到批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仍强调,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中俄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双方将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视频会晤时称,愿意看到尽快实现俄乌停火止战,希望国际社会继续鼓励和支持俄乌谈判并为此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

--《焦点》中国对乌局势感到不安,但不要低估习近平对台湾的决心--CIA局长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表示,中国似乎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所面临的困难感到不安,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的决心不应被低估。

--《焦点》美国高官称若中国侵犯台湾“主权”,乌克兰的顽强抵抗或是台自卫典范

美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若中国选择通过攻击来侵犯台湾的“主权”,乌克兰对俄罗斯军队入侵的顽强抵抗,可能成为台湾自卫的一个典范。

--《综述》俄乌战事胶着恐无助降低两岸对峙气氛,台湾喊话莫轻启战端

俄乌战事陷入胶着,虽可能影响中国大陆解决两岸问题的思维,但台湾国防部强调,“料敌必须从宽”,对敌情研判不应抱持乐观态度。

--中国国防部:国防费保持适度稳定增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指出,中国增加国防费,既是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中国国防费保持适度稳定增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并强调,对于“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姑息,露头就打。

--习近平: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更好用法治维护国家利益。

--若中芯国际等中企帮助俄罗斯,可能被切断美国设备和软件供应--美商务部长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对《纽约时报》表示,违反美国对俄罗斯出口限制的中国企业,可能会被切断生产产品所需的美国设备和软件供应。

--美国在华企业更加悲观,因两国关系紧张且受防疫措施限制--调查

美国商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中美关系紧张、防疫限制措施持续不断、监管限制和经济放缓,美国企业对在中国经营的看法更加悲观。

--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称将于5月访问中国,但未提及新疆人权状况报告

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表示,她已就访华一事与中国达成共识,“预计”在5月成行,她已向中国政府提出活动人士遭逮捕的问题,支持这些人士的言论自由。

--中国各地疫情动态清零尺度会有差异,不出现规模性反弹是底线--专家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称,中国抗疫进入深水区,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在动态清零方面的尺度把控会有差异,这主要是取决于疫情防控的目标与成本效益比。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是防疫底线。

--《独家新闻》意大利政府宣布中资收购军用无人机企业的交易无效--消息人士

三名政府官员对路透表示,意大利周四宣布中资收购一家军用无人机企业的交易无效。罗马去年对2018年中资收购总部位于意大利北部的Alpi Aviation 75%股份的交易展开了调查。

【经济】

--《综述》中国总理坦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如“登山”,但“输氧”绝不预支未来 -

今年是中国政府的换届之年,稳增长是重中之重,但新冠疫情反复、俄乌战争阴影下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显然难度也较高。总理李克强周五坦言,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并用“登山”进行了形象比喻。

--中国货币政策短期重点在稳房地产,要为软着陆提供必要流动性--货币政策委员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今年上半年,宏观政策要发挥防滑托底的重要作用,货币政策在前期降准、引导降息的基础上,结构性导向要为房地产软着陆和中长期平稳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

--中国央行上缴利润可拉动M2增3个百分点,不会导致“扩表”--原外管局官员

中国央行将上缴逾万亿利润引发关注,中国前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央行此举直接扩大了基础货币投放,按过去12个月滚动平均的货币乘数计算,上述利润若能够用出去,到年底可拉动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3个百分点。

--《焦点》中国2月通胀温和但难逃输入性风险,俄乌冲突将与高物价共振

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压力尚未明显体现在中国2月通胀数据中,CPI同比增速持稳、PPI同比仍在回落通道。不过,俄乌局势持续带来的全球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料难逃输入性通胀风险,分析人士预计,短期内中国CPI和PPI料呈向上趋势。

--《焦点》“虽难但稳”,中国前两月外贸维持高景气后续仍待一揽子政策护航

中国今年前两月外贸在市场担忧中依旧保持双位数增速的稳健表现。尽管有高基数、春节假期及冬奥会限产等拖累因素,但海外需求仍强,加之价格因素的推动,令出口同比增速表现优于预期。

--路透专访:中国今年GDP目标完全有条件实现,美国加息影响有限--原央行官员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颇具挑战;不过在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看来,该目标完全有条件实现。他同时认为,短期内美联储(FED)加息对中国政策的实施产生的影响有限。

--《焦点》IMF总裁称乌战将迫使IMF下调全球成长预期,中国恐难实现5.5%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乌克兰战争和针对俄罗斯的大规模制裁导致全球贸易萎缩,推动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这将迫使IMF在下个月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最高法: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裁判规则,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报告指出,2022年将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裁判规则,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工信部长:前两月经济平稳运行态势十分明显,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1-2月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十分明显,总体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稳健的态势,对平稳运行有信心;但也要看到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

--中国工信部约谈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等,要求不得参与市场炒作和囤积居奇

针对稀土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的情况,中国工信部稀土办公室约谈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集团、盛和资源公司等重点稀土企业,要有关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不得参与市场炒作和囤积居奇;推动健全稀土产品定价机制,共同引导产品价格回归理性等。

--中国工信部: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称,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完成100项以上标准的研制,提升标准对细分领域的覆盖程度,加强标准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支撑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中国网信办调研称网络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微博、腾讯、阿里巴巴等七家与会

中国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日前赴新浪微博调研并召开部分重点网站平台工作座谈会。他表示,经过一年的专项整治,网上“饭圈”、互联网账号运营等。网络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深圳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企业报送外债发行有关情况,截止日为3月15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为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地方企业外债的宏观监测和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企业在3月15日前报送外债发行有关情况。

【金融】

--《焦点》房地产、财政与金融风险交织,中国首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布“先手棋”

中国今年设定偏高经济增速目标彰显其在艰难年份决心砥砺奋进,“三重压力”下不断抬头的经济金融领域风险亦将得到“托底”。最新政府工作报告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旨在前瞻性构建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为日后制度化应对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布“先手棋”。

--《独家新闻》中国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紧急审查在俄在乌风险敞口--消息

据两名消息人士和路透看到的文件显示,中国已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对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风险敞口进行紧急审查,因担心激烈战斗对这两国经济造成损害。

--中国外管局摸底部分银行和俄罗斯银行相关业务,强化业务管理和风控--消息

近期俄乌地缘局势持续紧张,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这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一些溢出效应。七位消息人士对路透透露,中国国家外管局近期对部分银行开展调研,了解中资银行和俄罗斯银行的相关资金业务往来情况,包括涉及冲突地区的业务管理和风控,以及相应的处置预案等,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央行:2021年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6%,住户部门升至72.2%

中国央行称,2021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其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6%,两年平均增长4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由2012年的33.8%上升至2021年的72.2%,九年里年均增幅为4.3个百分点。

--中国央行: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持续高压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2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会议指出,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自查整改工作,持续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高压打击态势。

--中国银保监会、央行发布通知,鼓励商业银行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

中国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中国减税降费同时还应注重降息,降低实体经济综合成本--原中财办副主任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实体经济是促进发展和创造财富的主体,在减税降费同时,金融政策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即应该还要降息,进一步降低其综合成本。

【固定收益】

--《分析》中国央行上缴万亿利润落实“稳”经济,政策利率调降之门未关

中国两会如火如荼进行时,央行最新宣布上缴万亿结存利润,协同财政共助力经济稳增长。分析人士认为,俄乌局势下全球市场动荡不安,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央行宽信用另辟蹊径,按月上缴利润再投放可直达实体,效果优于降准又避免了流动性冲击,可谓“一石二鸟”。

--《图表新闻》外资2月一年来首度减持人民币债券,因俄乌危机及中美利差走低

2月底以来俄乌冲突爆发令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且2月中美利差一度创下2019年以来新低,终令外资增持中国债券信心受挫,短期美联储加息在即,不排除短期外资持债规模继续放缓可能,但中国债券后市吸引力犹在。路透综合上海清算所和中债登数据计算,2月境外机构在上清所债券托管量减少134亿元人民币,加上同期在中债登减少的669亿元,境外机构当月在银行间债市总减量为803亿元,为2021年3月以来首度减持。

【外汇】

--《图表新闻》中国2月末外储规模连两月下降,FED即将加息美指强势或仍扰动

中国2月末外汇储备环比下降78亿美元至32,138亿美元,为连续两个月下滑,但降幅明显收窄。美联储本月即将加息,叠加俄乌战争导致的避险情绪,美指料继续高位震荡,短期估值效应或继续对中国外储规模造成扰动,但近期人民币的强势表现料也会缓和资本流出幅度。

--俄罗斯卢布剧烈波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扩大人民币兑卢布交易幅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称,为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决定自周五(1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俄罗斯卢布即期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0%。

【证券/行业】

--《综述》权重股罕见密集披露前两月亮丽业绩释暖意,中国股市连续急挫后回神

继中国股市两大权重股--贵州茅台和中芯国际罕见披露今年前两月经营数据后,又有十余家重点公司密集公布前两月亮丽业绩,官媒亦发声A股短期扰动主要来自外因拖累,中国股市在连续多日急跌后周四早盘全线回暖。

--中国四大行加入权重股“释暖”行动,口径一致称前两月开局良好但未披露数据

在十余家A股权重股陆续披露今年前两月亮丽业绩后,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亦加入这一为股市释放暖意的行动,四大行口径一致称1-2月实现良好经营开局,但均未披露具体经营数据。

--《焦点》A股承压百亿级私募产品跌破预警线,外资落跑本土投资者欲抄底

在持续的地缘冲突刺激下,全球股市进入剧烈动荡的区间,中国股市亦遭遇显著回撤,沪综指本周一度探至20个月低位。随着近期行情走疲,多家百亿级私募基金旗下有产品跌破预警线,投资情绪较为低迷,地缘冲突和通胀的忧虑令部分市场参与者降低仓位进入防御态势。

--《焦点》退市风险名单引爆美中概股“血屠”之夜,中国证监会凌晨紧急回应

美国证监会(SEC)披露的一份包括五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风险名单,令热门中概股周四迎来一个罕见的“血屠”之夜,多只龙头股出现两位数的崩溃式跌幅。中国证监会北京时间周五凌晨紧急回应称,尊重境外监管机构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但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

--北交所公司向沪深交易所转板办法出炉,需连续上市一年以上总股本超3,000万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转板办法”,要求转板公司申请转板至科创板上市的,应当在北交所连续上市一年以上;转板公司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公众股东持股比例达到股份总数的25%以上等。

--北京敦促国有炼油厂4月暂停出口汽油和柴油--消息人士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由于乌克兰战争引发对供应的担忧,中国政府已要求国有炼油企业考虑在4月暂停出口汽油和柴油。

--中国石化有能力、有决心确保油品供应--董事长

俄乌危机令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称,中国石化上中下游产业链完备,当前旗下炼厂运行平稳,加工负荷和成品油产量保持较高水平,“有能力、有决心确保油品供应”。

--中国炼油商采用其他付款方式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消息人士

知情人士称,中国炼油商正在使用现金转账支付俄罗斯原油,维持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口。银行因制裁而不愿为石油交易提供金融服务。

--《独家新闻》中国监管机构收集镍期货空仓信息,以防范溢出风险

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正从期货经纪公司收集有关其客户镍空头头寸的信息,以防范本周镍价飙升带来的溢出风险。

--《热点聚焦》中国镍矿巨头青山控股深陷逼仓传闻漩涡,多家A股公司遭牵连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意外暴涨,令中国低调的镍矿巨头青山控股深陷被国际能源巨头逼仓的传闻漩涡。随着市场担忧的发酵,与青山控股存在业务合作的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周二重挫。盛新锂能则声明,其印尼项目的合作方Stellar Investment与青山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房企融创境内债“20融创01”持有人同意增加明年回售选择权--消息人士

此前被曝出票据付款逾期的中国房企融创中国仍在积极推动化解债务压力。一位了解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持有人已经同意为境内公司债“20融创01”增加一个2023年回售选择权的议案,该期债将由2+2年改为2+1+1年。

--中国房企世茂担保的10.8亿元ABS展期方案获通过,拟在一年内分四期兑付

处于债务困局中的中国房企世茂集团仍在努力推动到期债务展期。周三披露的于上周召开的”21尚隽保理ABN001”持有人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其担保的将于3月到期的10.8亿元人民币ABS展期方案获得通过,该期ABS本息拟分四期在一年内兑付完毕。

--中国房企龙光已支付周三应付的美元债利息,付息金额近1,000万美元--消息人士

陷入债务困境的中国民营房企龙光集团再次度过一道难关。两位消息人士表示,投资人已收到龙光集团周三应付的一期美元债利息,该期债付息金额近1,000万美元。

--中国房企泰禾集团驳斥“破产”谣言,称遇到的仅是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

中国房企泰禾集团表示,个别网媒发布泰禾集团宣布破产,被万科接手等内容纯属造谣,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强调公司遇到的只是流动性问题,不是资不抵债,没有表外负债、员工跟投等高风险性问题。

--SOHO中国称将以七折销售3.2万平米京沪物业,收入全部用于降负债、不分红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商--SOHO中国举办2022年首场租赁表彰会暨优质房源推介会,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在会上宣布,将以七折价格销售3.2万平米京沪两地的优质物业,收入将全部用于降负债、不分红。

--中国乘联会:2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4.2%,镍涨价对新能源车下游影响不严重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周二公布,2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微增4.2%,环比下降四成;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逾1.8倍,环比降逾两成。乘联会最新预测判断2022年国内零售销量增5%,总体厂商批发销量增10%,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将快速上升。

--《独家新闻》TikTok接近达成协议,将美国用户信息存储在甲骨文--消息

知情消息人士表示,TikTok正接近与美国甲骨文(Oracle)达成一项协议,将其美国用户的信息存储在甲骨文,同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将无法获取这些信息,希望借此解决美国监管部门对该短视频应用数据完整性的担忧。

--《分析》尽管西方企业纷纷撤走,但中国品牌目前仍留在俄罗斯

尽管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撤出俄罗斯,而且面临的不确定性日渐增加,但中国企业目前仍留在俄罗斯,受中国政府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避免对俄持批评立场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