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2月金融数据全面弱于预期社融尤甚 需求不足信贷后继乏力
路透上海3月11日 - 中国央行周五发布2月金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均明显低于预期,社融更是仅有预期值的五成多。1月信贷冲量过猛,但信贷需求仍偏弱,均导致2月后劲乏力,为稳定预期和信心,3月宽松政策加码的概率有所上升。
央行周五公布,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人民币,低于路透14,850亿的调查中值,同比少增1,258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9.2%, 亦低于路透调查中值9.5%。
央行数据并显示,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路透调查预测中值为11.5%。
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亿元,不及此前22,150亿元的路透调查中值。
其中,2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084亿元,同比少增4,329亿元;另外,初步统计,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主要数据: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14,850亿元
--2月M2同比增长9.2%,路透调查中值9.5%
--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路透调查中值11.5%
--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9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22,150亿
--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2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 邢兆鹏:
社融增量低于新增人民币信贷表明,大多数新的银行贷款发放给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实体经济,一个原因可能是信贷需求在1月已提前释放。
近来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降息的预期再起。在我们看来,货币宽松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当局需要在结构性政策上做出更多努力,令贷款直达实体经济。
我们预计信贷将在3月份反弹,因为银行需要在季末满足包括信贷增长在内的指标要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
金融数据表现不佳,从新增信贷结构看,居民、企业需求疲弱,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少增。社融同比放缓超预期,从结构看,除新增信贷放缓外,亦受表外融资收缩拖累,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弱。
国内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国际地缘局势升温,能源及部分原材料成本压力、海外政策转向等,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和行业经营仍面临经营压力,也会影响消费者与企业预期与支出。国内房地产需求恢复仍有一个过程。另外1月信贷放量创出历史新高,2月出现季节性回落,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预期有所升温;结合从目前国内需求复苏偏弱,经济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央行适度动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利率可能性上升。但稳健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更倚重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支持。
--南京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 杨浩:
太惨了,惨不忍睹,无论总量和结构都大幅低于预期,需求严重不足。居民长贷和企业长贷同比都少了4,000亿以上,加起来近万亿,主要靠企业短期融资撑着。
房地产预期还未完全扭转,实体也不景气。政府想逐渐摆脱负债依赖,传统需求端刺激比较保守点,不知别的地方能不能找补,不然还得去刺激,两难。
今天市场就在反应降准降息的预期,关键看经济会不会继续下滑。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金融数据是挺低于预期的,但这也是现实的状况,主要还是因为需求不足,还是没有找到抓手。可以继续降息,但真正的问题是缺少需求,需求要进一步刺激。
而且降利率空间也不会很大,因为有资本流出的顾虑,而如果只是小幅降息,意义也有限。还有就是通胀的问题,因为油价,我觉得通胀从3月份开始还是会起来的。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 罗雨浓:
2月社融数据偏弱并不意外,前期银行调研信息也显示信贷投放不强,1月冲量太猛了,留给2月的项目不多;数据显示信贷需求还是偏弱,叠加近期多地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这个月15号降息的概率应该有所上升。
**相关背景**
--今年是中国政府的换届之年,稳增长是重中之重,但新冠疫情反复、俄乌战争阴影下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显然难度也较高。总理李克强周五坦言,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本身就是“很大的难题”,并用“登山”进行了形象比喻。
--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压力尚未明显体现在中国2月通胀数据中,CPI同比增速持稳、PPI同比仍在回落通道。不过,俄乌局势持续带来的全球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料难逃输入性通胀风险,分析人士预计,短期内中国CPI和PPI料呈向上趋势。
--中国今年前两月外贸在市场担忧中依旧保持双位数增速的稳健表现。分析人士认为,高基数下的中国外贸增速放缓仍是大趋势,新冠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外需恢复的不确定性,中国外贸面临难且严峻的现实,需要一揽子政策祭出以稳外贸;更要通过财政政策发力提振内需,从而实现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国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
--海外央行多已转“鹰”,俄乌危机升级又增加外部不确定性,中国央行日前表态,未来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可以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和国内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通胀总体稳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
--得益于需求回暖,在传统的2月淡季,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回升,表明中国制造业维持复苏态势,稳增长政策效应正逐渐向实体经济传导。非制造业领域建筑业活动亦明显升温,和专项债资金加快落实,带动基建投资需求持续释放有关。(完)
欲浏览央行新闻稿,请点选央行网站“2022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here”
“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here”
“2022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