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俄乌冲突火烧中概股 大国博弈外资提款A股不手软
路透上海3月15日 -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以科技板块为首的香港股市,近期跌势愈演愈烈,陷入“向下暴走”状态,为数年来罕见。分析人士称,围绕俄乌地缘冲突派生的各种忧虑,尤其是对大国博弈的担忧,已经成为市场参与者的最大关切之一,中美关系重回投资者的视野焦点。
在暴烈的“黑周一“抛售浪潮后,香港股市周二惯性延续跌势。香港恒生指数开盘即跳空下破19,000点,并在恐慌情绪驱使下一度狂泻4.8%至六年低位;恒生国企指数盘中暴挫5.7%续创13年新低。
昨日收挫11%的恒生科技指数至多崩跌7.2%再创纪录新低,盘中翻红上扬,之后再度大幅下挫,投资者情绪处于极度剧烈的波动当中。
“(中概股)最近砸的太凶了。俄罗斯被制裁了后,估计枪口就对准了中国。未来几年都不好搞,”华南一资管人士向路透表示。
香港恒生指数周一收盘暴跌5%下破20,000点至逾六年新低,并创2020年5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国企指数崩跌7.2%,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投行杰富瑞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近期中国互联网平台股票的残酷杀跌尤其与美国的ADR(美国存托凭证)市场有关,背后的原因包括俄罗斯公司和俄罗斯ADR遭到制裁令投资者感到不安,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五家中概股退市风险名单。
自从俄罗斯在2月24日入侵乌克兰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企业和金融系统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
伦敦证交所本月初暂停了包括Magnit和Sistema在内的八家俄罗斯公司的全球存托凭证(GDR)。此外,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已暂停俄罗斯公司的股票交易。知情人士称,暂停是由于监管方面的担忧。
评级机构标普全球、穆迪和惠誉近期一齐调降俄罗斯评级,其中标普月初将俄罗斯的评级从“BB+”下调至“CCC-”,在上次调降不到一周后将其进一步推入“垃圾级”区域。
最近几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官员试图向中国表明,站在俄罗斯一边可能会对贸易流动和新技术开发产生影响,并可能使中国面临二级制裁。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周一向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表达了对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担忧。华盛顿警告称,如果北京帮助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将面临经济惩罚和被全球孤立。
沙利文此前对北京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帮助莫斯科规避因俄乌冲突受到的全面制裁,中国“绝对”将面临后果。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周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导说,自2月24日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这令白宫担忧北京可能破坏西方帮助乌克兰军队保卫国家的努力。
杨洁篪周一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和世界人民利益;并要求美国认清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不要在十分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市场参与者担忧,大国之间的博弈可能引发中概股进一步的动荡。可以清晰的看到,本已处于跌跌不休状态的中概股和香港股市,在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开启了一波猛烈的加速下跌浪。
追踪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周一隔夜暴跌11.7%,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的最深跌幅,录得纪录最大单日跌幅,并已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
从俄乌战争以来,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在短短十几个交易日中狂泻35%,而该指数去年全年在互联网反垄断的“超级风暴”中,跌幅不过为约43%。
在十几个交易日中,阿里巴巴美股跌幅接近29%,拼多多则直接腰斩,京东美股跌幅超过四成,百度美股跌幅亦超三成。以今日低点计,腾讯控股则跌去约31%。
同期,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超过21%,恒生国企指数跌幅更甚,逼近26%。
**北向资金续大幅流出A股、国际投行调降中概股评级**
围绕中美监管博弈的忧虑进一步重创了中概股,叠加地缘冲突不确定性的影响,北向资金近期加速流出A股。据港交所数据,北向资金周二早盘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再度流出近90亿元人民币,周一净流出约144亿元人民币。
上周北向资金已净卖出A股逾360亿元。以此计算,短短七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的净流出已经接近600亿元人民币。
据摩根士丹利统计,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出45亿美元,为自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周流出,年初迄今的流入因此全被抹除。
相比去年12月的阶段高位,沪深300指数当前调整幅度约为20%,已处于“技术性熊市”附近。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称,鉴于地缘紧张、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以及新冠疫情爆发,A股可能滑向新的熊市情境。
分析人士表示,北向资金的流出有可能受到了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制裁的间接影响,而部分中概股被SEC列入退市风险名单,则加剧了市场忧虑。
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在报告中称,五家中概股公司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导致之后两天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价下跌20%,MSCI中国指数下跌约4%,此次抛售的幅度超出预期。
“投资者情绪疲弱、宏观数据不佳以及近期盈利预测下调也可能是下跌的原因,”王宗豪称。
但他认为,随着中国政府刺激政策开始起效以及一季度业绩后同比比较基数更为有利,盈利增长势头有望提升,从而支撑MSCI中国,包括中概股,其12个月动态市盈率目前处于8年低点。
海外主权基金将在港上市的中国公司剔除投资,外资投行调降中国互联网龙头公司的目标价,进一步加剧了外资对港股的抛售力度。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上周三宣布将李宁剔除出投资,李宁当日收挫9.4%,领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股,该股短短半个月跌幅已经接近三成。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列出可能因为不符合审计要求而从纽约退市的中国公司名单,此举正在促使更多基金退出持股,并使短期内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前景变得黯淡。
美方此举重新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并触发了中国企业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大规模抛售。高盛估计,美国机构投资者目前持有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ADR风险敞口。
摩根大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在没有估值支撑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板块的抛售近期仍有可能延续,因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在对中国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考量。
摩根大通称,作为中国互联网板块的关键情绪晴雨表,腾讯未来六个月的前景变得更具挑战性,因资金流出,基本面逆风譬如游戏牌照审批的不确定性,以及具挑战性的宏观环境;并将腾讯从超配下调至低配,目标价从570港元削减至265港元。
摩根大通同步调降了对阿里巴巴、百度、美团、京东、网易、拼多多和哔哩哔哩等中概股的目标价和评级,其中阿里巴巴美股和港股从超配降至低配,目标价分别从180美元和175港元砍至65美元和63港元。
**监管难觅缓和信号、投资者情绪依旧谨慎**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规范资本方面的表述无甚新意,难觅监管缓和信号,互联网行业在业绩、政策、政治等几大因素联合围剿下,可能还远未上岸。
腾讯控股周一尾盘加速下跌,周二再度大幅低开。此前华尔街日报报导称,中国央行在近期对腾讯普遍的支付网络的检查中发现监管违规和错误,腾讯面临反洗钱违规罚款可能创纪录。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认为,在监管推进的背景下,中概股成长性下降是最核心的因素,“互联网、内房、医药这三大主流赛道高成长不再,估值自然持续回落。最近几天其他行业的普跌,可能只是情绪的放大。”
但他认为,恒生指数已经不足8倍市盈率,到了历史绝对底部区域,这个位置再恐慌没有任何意义。
阿里巴巴上月发布2022财年三季度业绩,尽管当季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降25%略好于市场预期,但在市场消费疲软、激烈竞争背景下,当季营收同比增10%,为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同时,作为第二大支柱的云服务业务,其营收增速放缓至20%。
同时,阿里巴巴也在监管的压力下持续收缩传媒版图,继去年9月出清所持芒果超媒5.01%股份后,其关联公司蚂蚁集团已出售所持科技媒体36氪的全部15.7%股份。
“现在不确定性因素太大了。这种不确定这么大,我觉得(市场的大幅调整)都不算是反应过度,反应的挺正常的,”浙江旌安投资权益研究部曾少聪表示。
他认为,全球化和自由市场从2018年开始就反过来了,然后之后就有点逆全球化。
**股市调整拖累人民币走弱、中国债券2月遭外资减持**
地缘冲突忧虑的持续发酵,令外资避险情绪上升,并在2月减持人民币债券。
2月底以来俄乌冲突爆发令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且2月中美利差一度创下2019年以来新低,终令外资增持中国债券信心受挫,短期美联储加息在即,不排除短期外资持债规模继续放缓可能,但中国债券后市吸引力犹在。
路透上周三综合上海清算所和中债登数据计算,2月境外机构在上清所债券托管量减少134亿元人民币,加上同期在中债登减少的669亿元,境外机构当月在银行间债市总减量为803亿元,为2021年3月以来首度减持。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2022年外资对中国债券摇摆不定,客观受年初央行降息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影响,外资持债规模同比增速放缓,主观方面由于俄乌危机,境外机构对俄罗斯乃至新兴市场资产避险情绪增强,甚至不排除影响对中国境内债券持仓。
北向资金的动向也成为了人民币市场参与者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早盘大幅下跌逾280点创近三个月新低,中间价亦大跌逾250点,创近两个半月低点,且继续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这或是监管层主动引导所致;离岸CNHCNH=D3盘中逼近6.41关口,创四个半月新低。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流出是否会在本周持续,也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