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日:中国对“没有上限”的中俄伙伴关系开始犹疑
习近平希望普京加入对抗美国的统一战线,他在2月4日如愿以偿。但如今,乌克兰战争可能会让中国多年来建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付诸东流。华尔街日报今天报道称,中国对“没有上限”的中俄伙伴关系开始犹疑。该报道称,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许多政界人士已将中国和俄罗斯当做一个新的“轴心国”组合——这个词让西方联盟有更多理由远离中国,并在彼此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据华尔街日报今天的报道说,在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还没有走到一起的那几个月里,这位中国领导人一直关注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不是乌克兰。习近平想和普京统一步调有一个主要目的:形成反对美国的统一战线。据中国官员、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顾问以及对公开声明的分析,结果是2月4日中俄宣布两国的友谊“没有上限”。
但随后俄罗斯入侵邻国的行动迫使中国调整外交政策,调整方式有可能破坏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使中国多年来建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努力付诸东流。这些官员和顾问们表示,在北京,这一可能让中国付出沉重代价的举措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渐显现。一些官员表示,他们担心以牺牲其他关系为代价而与俄罗斯走得太近的后果,尤其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世界许多地方孤立俄罗斯的情况下。
“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前夕提升了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这是习近平一个很大的外交政策失误,”专注国际关系的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国问题专家Jude Blanchette说。“对中国来说,代价是非常真实的,同时也暴露了习近平政策的局限性。”
就在一年前,习近平还在发表“东升西降”这样的言论,当时中国经济强势回暖,而全球大部分地区则受到新冠疫情相关封锁的困扰。北京试图塑造和巩固国家形象,希望将中国打造成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和发展中国家的慈善赞助者,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民族主义舆论攻势,包括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张。
今年,习近平在国内面临经济低迷问题,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政策一手造成的;国际方面,他面临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中国置身于鸿沟的一边,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站在另一边。预计习近平将在今年打破先例,寻求获得第三个任期。
据外交政策顾问说,北京下一步会做什么,取决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此外,习近平可能会继续维护与普京的伙伴关系,因为北京认为中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中国需要留住俄罗斯这个最重要的战略合作者,即使中俄并未直接结盟。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能继续采取骑墙策略,外交上会越来越难。
上述官员和外交政策顾问表示,习近平在过去一年的内部会议上常常强调美国是对中国利益的最大威胁,将中国的外交政策重心放在与俄罗斯联手对抗美国上。
当初普京接受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邀请后,北京立即展开行动,去年11月末就开始为今年2月4日的首脑会晤做准备。
据这些官员和顾问说,是北京方面建议将中俄合作“没有上限”的措辞包括其中,这种说法让西方惶恐不安。这些人士说,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声明中国在发生战争时将站在俄罗斯一边,不如说是在向美国发出明确信号,表明两国有决心对抗在两国看来不断加剧的美国威胁。
这些人说,北京的计划并未考虑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日益激烈的措辞。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重兵压境,中国官方也收到了关于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的美国情报,但中国仍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该报道说,在2月4日的声明发表后,普京一离开北京,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如何对不断发展的乌克兰危机做出回应。一个多星期后,他们发表一系列声明,显示出希望为对俄拥抱立场降级或澄清的意愿。
自从俄罗斯军队于2月24日进入乌克兰以来,中国在外交上就像许多外交政策专家所说的一直在走钢丝。一方面中国不得不帮助俄罗斯,不愿看到俄罗斯经济崩溃,另一方面则试图坚持其在主权方面的外交政策原则,并防止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完全破裂。
北京方面一直避免大举援助莫斯科。中国开始购买俄罗斯的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但一些中国的银行人士说,中国也在遵守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更具破坏性的金融制裁,担心被美元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拒之门外。他们说,他们的默认立场是遵守制裁规定,除非上级领导另有指示。
外交政策分析人士说,中国在俄乌战争上的立场模棱两可,可能会使得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家加快防范中国的行动。考虑到北京方面对一些贸易伙伴的胁迫行为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的军事活动增加,这些国家已经在巩固与美国以及彼此之间的经济和军事联系。
拜登政府正在筹划更加强硬的对华经济政策。美国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出的新举措包括,可能动用《贸易法》(Trade Act)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扶持其认为具有战略意义行业的做法启动新的调查;该条款是一项强有力的工具,美国政府可据此对某些被视为违反贸易法的做法采取惩罚性行动。
中国政府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行动遇到了更大阻力。欧洲企业高管表示,欧洲议会解冻中欧投资协定立法审批程序的前景越来越暗淡,该协定原本旨在加强欧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中国与欧盟原计划4月份举行峰会,现在看来,即使峰会仍如期举行,双方主要讨论的可能会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周二与乌克兰外长的通话体现了中方面临的难题,既要坚持本国外交政策立场,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要支持俄罗斯关于北约扩张威胁其安全的言论。王毅在通话中对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表示,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扩张军事集团来实现。
北京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纠葛最为棘手。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内政不受他国干涉的原则。这一理念构成了中国关于其他国家不应插手中国对台领土主张这一观点的基础,原因是中国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对这一原则的承诺似乎会迫使中国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然而中国一直没有这样做。中国的政策声明避免使用入侵一词,而是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危机。与此同时,西方官员担心,俄罗斯基于乌克兰在历史上归属于俄罗斯这一理由而采取的行动,可能会鼓励中国加快实现其长期宣称的统一台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