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司法部就公共法律服務提出規劃,到2025年全國執業律師增至75萬名,比目前大增約25萬人,並放寬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有最近完成實習、取得執業資格的律師表示,內地律師基本都在經濟較好的城市打拼,但估計内地未來經濟發展不如以往,短時間內增加五成律師數量,還要將精力放在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務,對於新入行律師會造成相當大的業務和競爭壓力。

他認為,法律援助可透過其他法律從業者來完善,不一定要由執業律師完成任務,一刀切的做法不太合適、是弊大於利;又指如果打破目前相關考試的准入率,難以保證律師團隊的高質素。

曾經辦理刑事法律援助案的律師就說 ,歡迎司法部的規劃,形容是具體、紮實和正向的動作,指律師行業是自由競爭,一定是經濟導向,可能有一半人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執業,但規劃不能以商業角度看待,而是從國家管理、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角度理解,一些縣城可能只有一、兩名律師,甚至出現「無律師縣」,法援律師資源不匹配,75萬律師的目標其實並不高。

她表示,法援律師的補貼太少,很多人不願意參與,剩下的是在商業案件中能力較遜的律師,曾經見過死刑犯案件的律師辯護意見,沒有提出可以保命的辯解和條件;建議除了增加補貼,還可以給予參加的律師更多社會榮譽和地位,並對新入行律師的執業内容和範圍作分層分類管理,避免他們全湧往辦理商業案件。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認為,既然當局計劃放寬有關考試,應該將律師資格考試與司法官考試分開,避免影響法官和檢察官的質素。但增加律師總量並無解決到律師流向情況,要從根本解決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地域差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