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慑:以色列为何不在十月战争中诉诸其“参孙选项”? | 军事 | 半岛电视台
当埃及军队在1973年10月6日的战争初期取得胜利之后,开罗与特拉维夫已处于爆发核冲突的边缘,埃及同时还免于成为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核战场,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动以色列避免诉诸核威慑呢?埃及又是为什么不顾当时潜在的核威慑而胆敢采取战争步骤呢?
多项阿拉伯和外国研究证实,在战争期间的某个绝望时刻,以色列几乎要诉诸于动用核武器,在当时的阿以战争年代,核军备是埃及最大的国家安全隐患。
根据美国杂志《国家利益》在此前发表的一篇报道,以色列前总理果尔达·梅厄让一个由8架装载核弹的F-4隐形战机组成的中队待命,并计划在阿拉伯军队进入以色列的情况下,向开罗和大马士革投掷这些炸弹。此后,这项计划被取消。
以色列的核威胁使力量平衡向特拉维夫方面倾斜,并促使阿拉伯国家限制它们在十月战争中的目标,并将消灭以色列的目标转变为了收复在1967年战争中被占领的土地,例如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国际核战场
美苏冷战给1973年的战争蒙上了阴影,当时,苏联支持埃及和叙利亚,而美国支持以色列,因此,这场战争部分地变成了双方所代表的两个世界最强国家之间的较量。
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在1973年10月24日,美国宣布包括其核武器部门在内的武装力量进入“3级防御戒备状态”,以向苏联发出警告,因为有情报信息显示,苏联向埃及派遣了载有武器的船只并向其提供了核武器。但在此后,埃及境内的这场核冒险终被破坏。
第一场考验
随着这场战争48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一名研究以色列核威慑的以色列专家丹·萨格尔在上周五发表在《国土报》上的文章中提出了质疑——以色列为什么不诉诸核威慑来击退埃及和叙利亚的袭击?他还认为,十月战争曾是对以色列核威慑对阿以冲突影响的第一场考验。
他认为,埃及和叙利亚的突然袭击首先意味着以色列传统威慑的失败,他还强调,关于1973年战争是以色列核威慑失败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对此,他解释称,“核威慑不能也并不旨在阻止任何攻击或常规战争,而是为了防止对重要的生存利益构成威胁。”
这位以色列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称,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坚持在这场十月战争中只采取有限的军事措施,“这与他当时的评估相关,即以色列不会使用核武器作为回击。”
国内和地区压力
根据埃及研究员巴希尔·阿卜杜勒-法塔希此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十月战争中最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萨阿德丁·沙德利证实,关于萨达特并不担心核威胁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妄想,或者纯粹是一场心理宣传战,以削弱对方士气。
根据沙德利的说法,关于这场战争的许多文献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埃及和叙利亚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目标是收复他们在1967年战争中失去的领土的主权,另外,从历史研究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都没有故意或渴望试图消灭以色列”。
沙德利指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即便得到证实,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以色列有使用或准备使用这些核武器的意图,也并不意味着它有能力控制其破坏范围,或是有能力开发出一种在使用时不会将其破坏性影响扩展至以色列本土的战术核武器,这就使得以色列无法急于通过使用战略核武器而执行其所谓的“参孙选项”,以防制造出一种疯狂或自杀式的打击。
需要指出的是,“参孙选项”是指部分军事分析家对与大规模动用核武器实施报复相关的以色列威慑理论进行的分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会将这种手段视为最终的解决方案,以打击对以色列的国家存在构成军事威胁的集团。
埃及的风险
关于核威慑的想法,埃及陆军退役准将萨夫瓦特·扎亚特表示,在力量平衡的界限内,动用核武器将是最后的手段,因为其政治影响仍然大于其军事影响。
扎亚特在向半岛电视台发表的声明中解释称,埃及在战争期间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以色列拥有大约40至60枚核弹头,尽管如此,埃及仍选择了冒险,并发起了常规的军事行动,穿越了苏伊士运河并夺回了西奈半岛的部分地区。
关于埃及政治决策者在知晓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冒险开展军事行动的动机,扎亚特认为,埃及领导人深知以色列动用核武器所存在的困难,其中包括3大决定因素:
第一:根据扎亚特的说法,第一项决定因素是在1973年战争中动用核武器的困难,因为埃及和以色列军队在地面上发生了冲突,因此,难以使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无论是生物武器、核武器还是化学武器。
第二:埃及决定开战的第二项决定因素是对战略邻国理念的充分认识。对此,扎亚特解释称,在西奈半岛的交战部队之间使用核武器,或是在内盖夫沙漠边缘和以色列南部地区使用核武器,其余波和产生的其他影响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威胁着以色列本身,而以色列迄今也深知这一点。
第三:第三项决定因素是对当时的国际体系较现在更加稳固的看法。当时的两个世界大国——美国与苏联,二者之间签署了多项限制核武器的协议。
这位军事专家补充称,美苏两国在1972年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加入了“放松中东军事措施”的想法,这意味着双方都将努力防止中东地区的局势出现升级。
神秘的威慑战略
扎亚特补充称,苏联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使萨达特对苏联彻底失去了信心,在“放松军事措施政策”出台后,该国的武器供应、可用性、质量和训练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萨达特决定在远离本国主要武器供应国的情况下,发动这场战争。
关于对以色列核军备的担忧,这位埃及军事专家解释称,以色列拥有数十枚核弹头,但它通常的做法是泄露有关其核能力的信息,又不对此予以官方的正式承认,以防止其被迫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以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入其核设施。因此,以色列采取了一种神秘的威慑战略。
这位埃及军事专家预计,如果伊朗能够在6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拥有制造核装置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制造核武器的能力,那么,以色列也将正式宣布其拥有核武器。
对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另一方面,埃及非政府的军事历史研究机构“Group 73 Historians”监测到了以色列在1973年10月未使用核威慑力量的一系列原因,该机构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这种威慑成为对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安全在现在及未来的最大威胁。
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是美国在战争中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补给与装备,从而取消了以色列动用核武器的必要性。
该机构指出,以色列拥有核选择权,从而加强了它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能力,并迫使美国确保满足其对现代常规武器的大部分需求,从而为以色列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这同时也不允许它在危机中诉诸核选项,或是宣布自身为核大国,因为这样的声明正是美国面临的众多复杂情况之一,也是引发该地区核军备竞赛的原因所在。
迪莫纳反应堆的风险
以色列此前曾通过空袭或破坏、暗杀活动,打击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境内的导弹计划或核技术项目,尽管如此,它从未正式承认自身拥有核武器。
在非官方层面上,特拉维夫希望所有人都知晓它拥有这种威慑能力,并且会在面临生存危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它。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特拉维夫的核武库规模约拥有80至300个核武器,而最后一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中国的核武库规模。
在去年4月,在伊朗(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盟友)与以色列之间发生的非公开战争期间,一枚从叙利亚境内发射的导弹在以色列的迪莫纳核反应堆附近发生了爆炸。
据信,迪莫纳反应堆为以色列秘密生产核武器。它位于巴勒斯坦南部的内盖夫沙漠上。以色列在1957年建立了该反应堆,并于1963年开始运行。
在2016年,据以色列媒体透露,该反应堆因年限过长而被发现存在超过1500个缺陷与漏洞,从而支持了部分专家关于该反应堆发出的辐射可能影响整个地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