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
2022-04-12T09:19:34.495Z
被击毁在基辅街头的俄军坦克

(德国之声中文网)目前看来,普京已决定将军事行动重心放在乌克兰东南部,锁定顿巴斯地区(Donbas),该地区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以顿涅茨克州(Donetsk)和卢甘斯克州(Luhansk)为主。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由俄罗斯操纵挑起了两个州跟基辅政府的冲突,并在后来由亲俄武装分子掌权,并宣布独立。此后该地区冲突不断,持续至今达8年之久。

俄军对顿巴斯地区应该说由于过去8年的经验,已经相当熟悉。但是即便这样,俄军在入侵后的1个多月,并未完全攻占顿巴斯。俄罗斯国防部宣称,已经有效占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共和国的面积,分别为54%和93%,说明俄军在南面顿涅茨克方向的推进受阻,在北面卢甘斯克方向进展顺利。而在今年2月份,普京承认了该地区两个共和国的独立地位。 俄罗斯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把顿巴斯整个地区占领下来,从而扩大那两个“共和国”的控制区域。由此看来,俄军想完全占领顿巴斯还有6成多的土地要面对,有一系列硬仗要打。

决战的环境跟以前的不同

决战期间的情况跟一开始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情景大不一样。从人力角度来说,乌克兰的战争已经并且在继续导致双方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损失。就俄罗斯来说,其武装部队在打了如此长的时间后,尽管损失不小,据估计是其派出的军力的20%左右,但显然还有后备力量。而且,俄罗斯的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据称也在从中东招募佣兵投入战斗, 同时,俄罗斯自己还在招募6万名新兵。 而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军事力量的财政支撑,实际上就是欧洲每天付给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款项。 欧洲客观上”支持“了俄罗斯的战争行为。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能源出口的收益占到俄政府收入的 40%。而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并没有马上完全切断跟俄罗斯能源关系的决心。 至于乌克兰,从战争的第一天起就使用了所有可用的力量和手段。虽然乌克兰的总动员导致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人员力量增加,但物质的增加只能通过国外的交付来实现。这跟俄罗斯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相关图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

普京揮軍入侵: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時間清晨5點50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名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不久後,烏克蘭首都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和頓巴斯相繼傳出炮火聲。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即在國内宣佈戒嚴,同日與俄羅斯斷交。這是二戰後歐洲最大軍事衝突。
難民逃亡潮:2022年2月25日基輔時間凌晨12點,烏克蘭內政部宣布將禁止所有18至60歲男性公民離開國境,很多家庭被迫分離,大批女性帶著小孩撤離到鄰國。據聯合國統計,截至3月24日已有超過360萬名難民逃離烏克蘭,當中每10人就有6人前往波蘭,至於留在國內流離失所的人估計有648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说,乌克兰约750万未成年人中,有430万被迫逃离家园,其中180多万逃到国外。
平民死傷慘重:普京聲言只針對烏克蘭軍事設施,但烏國多個城市都有平民或民用設施遭空襲或重型大砲襲擊。在南部港口城市馬立波,九成基礎建設被破壞,醫院、學校、教堂成為目標,一家收容上千平民的劇院在地面寫上「兒童」字樣也照樣受襲。联合国人权办公室3月24日发表声明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个月来,至少有1035名平民丧生,1650人受伤。死者中包括有90名儿童。真实的数字据信要高得多。
拿起武器的女性:烏克蘭國防部呼籲國民自製汽油彈,街頭出現婦女就地製作武器的畫面,軍方又發放數以萬計突擊步槍及大量彈藥,全民皆兵迎戰。一些選擇留下來的女性拿起槍,學習扣扳機,包括烏克蘭國會議員盧狄克(Kira Rudik),她說:「這聽起來很不現實,幾天前我從沒想過會這麼做。我們女人也會和男人一樣保護自己的土地。」
澤連斯基聲望高漲:2022年2月25日晚,俄軍入侵烏克蘭的第二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佈自拍影片,他與其內閣成員站在中央政府大樓區域前表示會堅定保衛國家。此後,他經常穿著軍裝運動衫上鏡,對國民及國際社會發聲。這位44歲的領袖是喜劇演員出身,本身是猶太人,帶領著烏克蘭抵抗俄羅斯聲稱的「去納粹化」侵略,一舉躍身歐陸新英雄。
盧布狂貶: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盧布兌美元匯率曾暴跌近三成,俄羅斯民眾紛紛前往櫃員機提款。2022年3月9日,俄羅斯銀行對外幣現金交易實施管制,在俄羅斯購買任何外幣都將是非法的。普京也揚言將要求「不友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及歐盟,需以盧布支付購買俄羅斯天然氣。
核威脅:2022年2月24日俄軍入侵烏克蘭當天,就佔領了曾於1986年發生核災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3月4日又向烏克蘭東南部的歐洲最大核電站札波羅熱(Zaporizhzhia NPP)施襲,引起外界憂慮核洩漏危機。3月22日,克里姆林宮表示俄羅斯尚未實現任何軍事目標,不排除動用核武。
國際金融制裁:2022年2月26日,歐盟、美國與其盟友祭出「核彈級」金融制裁,把俄羅斯7家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隨後Visa、萬事達卡和美國運通宣佈暫停在俄服務。另據統計,俄羅斯目前約有63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估計約一半將被西方凍結。
一夜回到蘇聯時代: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人最後一次吃麥當勞。除了這家象徵西方資本主義的快餐店之外,蘋果、微軟、波音、豐田、星巴克、可口可樂、迪士尼、Netflix、宜家、優衣庫、任天堂等國際知名企業都相繼宣布暫停俄國業務,讓俄羅斯一夜之間回到30年前的蘇聯時代。俄羅斯政府威脅對撤出企業「反制裁」,把這些公司在俄資產收歸國有、強行拍賣。
假新聞:網上充斥戰事的假新聞,俄羅斯的官方宣傳也引起該國新聞界反彈,當地多家媒體湧現辭職潮。2022年3月14日,俄羅斯最大國營電視台《第一頻道》女編輯奧夫相尼科夫(Marina Ovsyannikova)闖入直播室,高舉反戰海報指「不要相信這些宣傳,他們在這裡說的都是謊言,俄羅人反對戰爭」,她事後遭罰款3萬盧布,还将面临司法追究。

从武器这个角度看,就乌克兰军队在前一阶段使用的武器来说,那是一种所谓的复古与高科技的结合。即大量的苏联时代的或者俄罗斯制造的武器以及部分西方一些高科技的轻武器和土耳其的无人驾驶飞机。 而在这次决战中,尽管已经有了来自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各种针对飞机、坦克甚至船舰的导弹。但即便如此,如同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的那样,现在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武器支援还“远远不够”。 

另外, 从作战的战略与策略来看,肯定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这在最近一段时间俄军的轰炸就能看出。俄方盯着乌克兰的储油场、兵工厂、炼油厂狂轰乱炸,这必定给即将参与的决战的乌克兰军队的后勤和动力原料造成很大的问题。 

俄军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明显地体现出空地一体作战漏洞百出。而在快要展开的这场决战中,可以估计原来的蹩脚戏应该不会在东部和南部战场重演,至少那种不协调作战的现象会减少得多。俄国本月9日重新调整其指挥官,指派曾遭控对叙利亚平民社区发动攻击的德沃尼科夫将军(Aleksandr Dvornikov)担任战场高阶指挥官。 德沃尼科夫在叙利亚驻扎约一年,被俄方誉为俄军英雄;他监督的军队普遍被控轰炸平民社区、攻击医院,有“叙利亚屠夫”之称号,他曾在叙利亚战争中下令使用化学武器,并采用焦土政策击垮反对军。可以想见,由他领导的俄军将令这场决战进程非常残酷。 

还有,俄国在乌东顿巴斯地区空防良好,有很大机会展现强大空中火力,加上俄军在火抱方面有优势,以及战事将在乡间而非都市进行,意味乌军必须有高水平的策略才能存活。

从目前来看,双方似乎谁也不让谁。 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雅克(Mykhailo Podoliak)日前表示,乌克兰已经为大战役做好了准备:"乌克兰非赢不可,包括顿巴斯的战役。唯有这样,乌克兰才会拥有更强而有力的谈判立场。”而美国军方有要人也曾表示,乌克兰一定能在这场决战战胜俄罗斯。 这么看来,倒还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比较现实,他警告说,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将出现 "困难局面“。

很高的“赌注“

显然,这次三方,即俄方、乌方以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都对这场决战信心很足。 已有消息称,俄军在5月9日前取得该决战的胜利,对普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那天是俄罗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胜利纪念日。而普京很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国内的民众一方面展示他“军事行动”的成果,并为他用残酷战争的手段来清楚乌克兰的“纳粹“辩护。 

而美国的信心又从何来? 美国对乌克兰必胜的信心,主要当然来自乌克兰军队的士气。但同时也跟其他因素有关。比如说与乌军的情报共享,以及乌军使用的相当一部分高科技武器。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网络司令部司令仲宗根(Paul Nakasone)上个月中旬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他从军35年,从未见过比乌克兰这次战争更能分享准确、及时和可操作的情报。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局长贝里尔(Scott Berrier)也说,美国和乌克兰之间的信息和情报共享,就美方而言具有”革命性”。

相关图集:战火下的乌克兰: 贫困、动荡、血腥与逃亡

战争时间越长 贫困程度越深:图中,基辅一位老妇人在她被毁的房子里:乌克兰人民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后果。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如果俄罗斯的入侵持续下去,乌克兰大约90%人口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受到贫困的影响。乌克兰的经济可能会倒退近20年。
饥饿之下开始抢劫 :这里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一些饥饿的人抢劫了这里的一个购物中心。目前,乌克兰东北部和东部的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等城市的情况很不稳定。居民们面临着持续的炮击以及空袭。
出生在黑暗的地下室 :尽管俄罗斯方面声称只攻击军事目标,但每天都有平民伤亡和民宅被毁的报道。因为许多医院被炸毁,一些孕妇不得不在位于地下、临时搭建起来的设施中分娩。图中是哈尔科夫的一个产科病房地下室,一位母亲正抱着她的新生儿。
被摧毁的城市 :乌克兰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遭遇俄军轰炸已接近四周,这个被围困的城市已经无法居住。据该地城市管理部门称,80%的公寓已经被摧毁。从该市的许多图片中可以看出,到处是被摧毁、烧毁的居民楼。
听任侵略者摆布 :那些想离开被围困的马里乌波尔的人必须依靠人道主义通道。而俄罗斯分离主义分子也控制着邻近的顿涅茨克,他们监视着逃亡路线,只对希望离开被围困城市的非武装平民开放。
跑得越远越好 :图中的这个年轻人已经从马里乌波尔逃到了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他的母亲正在那里等着他。俄罗斯军队也已经炮击利沃夫。对于许多难民来说,利沃夫是他们前往欧盟邻国的的一个中转站。
俄罗斯的“战争罪行”: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平民的攻击,一些西方政治家指责俄罗斯犯下“战争罪行”。这其中包括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和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尔。博雷尔3月21日表示,俄罗斯正在摧毁乌克兰,完全不尊重战争规则。
哀悼逝者:这是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的阵亡士兵葬礼上。迄今为止,也有许多平民丧生。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办统计,截至3月20日,在乌克兰已经有2361名平民伤亡,其中902人死亡,1459人受伤。而实际数字可能还要高得多。
超过350万人逃离乌克兰 :持续轰炸也迫使成百上千万人踏上逃亡之路。联合国方面3月21日警告,自俄罗斯2月24日入侵以来,已有超过1000万乌克兰人失去家园,几乎占该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国际移民组织表示,这其中包括大约650万在乌克兰国内流离失所的男女老少。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数据,近350万人逃往他国,成为难民。
现在怎么办?:在俄罗斯对基辅的一次炮击后,一名店员开始清理其受损的店铺,这看起来像是无望的努力。这家店铺何时能重新开业?日常生活何时才能重启?这一切目前都没有答案。

至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外交上对乌克兰的支持也体现对乌军战胜俄罗斯的信心。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诶er Leyen)本月8日抵达基辅,亲手将加入欧盟的必填问卷交给泽连斯基。这是对乌克兰前途信心的最好的解释。 毕竟,欧盟也来越倾向与乌克兰总统的看法,即乌克兰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在保卫欧洲民主的安全。 

当然,对美国来说,这场决战也是对美国在支持民主国家抵抗独裁国家的能力的考验。 因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已经引发外界对中国武力攻打台湾的联想与担忧,所以,在这场决战中做出非凡的成绩,实际上也是直接对中共发出信号。美国最高将领、参谋首长联席会主席米利(Mark Milley)最近在国会听证会上就台海安全问题答覆说,要阻遏中国进犯台湾就必须确保中国知道,台湾是一个难以攻占的目标。而要做到这点,必须从乌克兰这场决战开始。 

乌军的士气高涨,对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充满着信心。 但也必须看到,乌军在这次决战以及今后对西方武器的依赖将比以往更大。 而接受不少西方的高科技的武器,对乌军来说还有一个训练的问题。部分国家譬如德国努力地将原来苏联时期的武器给乌克兰,但毕竟数量有限。更不说,北约的成员国以前是靠和平主义理念生活的,本身库存的武器就不多,所以,4月9日,德国联邦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已表示,已经“几乎不可能”从德国军事库存中直接拿出武器提供给乌克兰。一般估计,北约东部成员国的苏制武器不久将会被乌克兰用完。 尽管一些盟国已经开始在乌克兰以外的地方,训练乌国军队维护和使用更精密的武器,以协助乌克兰逐渐过渡到北约的标准。但这个毕竟需要时间的,正常的情况下是几个月。 

决战后的几种情景

这次令人揪心的决战的出路大概有三种。

情景之一:在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情报机构紧密配合下,加上及时送达的武器,乌军使俄方遭受极大的损失。甚至有利于乌军夺回部分被俄军占领的地区。譬如说顿巴斯地区,并把俄罗斯通往克里米亚的大桥炸毁。乌军的此次决战的胜利当然不可能把俄军完全赶出乌克兰,但会使他们在之后的战争阶段处境更加困难。

情景之二:俄军在五月九日可能获得暂时的胜利,以至于普京能继续蒙骗国内民众。 但今后那些被俄军占领的地区将出现持久战状态。 如果乌克兰还想赢得这场持久战,就必须让西方加强武器的运送。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乌军跟时间的竞赛,因为西方送的武器将越先进,受训的和普及的时间也越长。 而乌军则是努力地缩短这个时间。 

情景之三:俄罗斯采用狂轰乱炸的手段迫使乌克兰在东部进行消耗性战争,从而摧毁相当一部分乌军士气,并在西方没有能提供更先进、更有进攻力量的武器之前,重新向基辅挺进。 

如果乌军能在5月9日前给予俄军一个重大打击,那必将将加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调整和部署。 美国目前在欧洲的驻军人数在 8 万到 10 万之间。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遭受惨败,那么美国在这场关键性的决战后必然会逐步减少对欧洲的军事投入,从而能用这部分力量来实现重返亚太的计划。但是,到底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