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清零”政策如何应对下一波变种疫情?
2022-04-24T13:32:16.669Z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在次生灾害中休克的上海:Omicron之后,什么是理性的中国防疫模式》,作者田禾指出,上海方舱医院的收治对象是任何核酸检测阳性的市民。上海除了高龄老人外,其他群体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而奥米克戎的特色是传播力高但毒性较低,结果这些核酸阳性案例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并不需要任何专业医疗观察。在武汉疫情中,这类市民根本不会在方舱医院获得一席之地。大部分进入方舱的上海市民不仅没有接受治疗(因为本来也不需要),反而因为脱离了习惯的生活环境,休息质量大幅下降,增添了病情恶化的风险。而方舱的实际容量和转运能力并不足以收治每日新增两万以上的核酸阳性案例,结果方舱的“应收尽收”沦为政治主导下的形式主义。
文章认为,武汉封城是在面对未知的应激反应,当时人类尚未放弃一劳永逸消除Covid的希望,为杀死病毒不惜代价也是可以理解的思路。然而Covid疫情进入第三年,全世界的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已经达成共识:Covid病毒将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在这一波奥米克戎疫情中,只要不计代价,上海“清零”只是时间问题,届时大概还会有一番“欢庆胜利”的表演。然而中国社会必须从此严肃思考:是沿袭这种代价高昂的“中国抗疫模式”,直到经济民生和医疗体系无法维持为止? 还是冲出抗疫政治化的束缚,在下一波变种到来之前寻找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全景式新冷战”中,台湾是谁的“核心利益”?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全景式新冷战”与台湾问题的质变》,作者宋国诚指出,尽管俄罗斯久攻不下顽强抵抗的乌克兰,加上西方对俄罗斯“割喉式”的制裁,使得中国在外交姿态上趋于低调谨慎;尽管中国担心西方对中国进行“金融冷战”,将中国踢出SWIFT系统,使中国失去“世界工厂”和产业炼供应方的地位,使中国在经济下行之际更加雪上加霜;中国担心继俄罗斯之成为“国际孤儿”,届时中国面临的不只是“中美脱钩”,而是“全球脱钩“。但即使如此,中国的战略自信依然高涨,称雄图霸的野心至今并未松动。
文章认为,中美关系已到达临界点,一如美俄关系已无改善的可能。美国已经认定,中国至今不愿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是中共对台动武立场的预先性表达,也是中俄“联合抗美”的暗藏性默契,届时中国一定宣称,台海战争不是“侵略”,而是“统一”,是中国的另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已经并正在对中国实施各种制裁,同时提升台美双边关系和军售质量。美国在两岸之间的天平已经明显倾斜、轻重分明,形成“不等边三角形”。随著“全景式新冷战”的成形,台湾不仅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台湾对中国的利益非常敏感,但对美国的利益一样敏感。未来,可以笃定地说,美国对台湾问题将从“战略模糊”走向“战略清晰”,或者至少走向“战略明朗化”。
“爱国主义”与“威权政体”高度结合的危险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大国意识”祸害人类文明的原因》,作者唐付民认为,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历史大国”,由于没有建立在现代意义的“民主政治与地方自治(邦联制)”的政治机制(制度)之上,“大国扩张”至今在威胁着世界文明。“威权政治与大国价值”不仅存在相互依赖,且会严重阻挡“民主政治与地区自治”的推进。在“威权(或集权)政治”机制的鼓动下,依靠所谓“民族强大(或国家统一)”为误导的政治主张,不仅在威胁(或破坏)着世界和平秩序,也在阻碍着本国文明社会制度的进步。
文章说,民族主义(或国家统一)与威权政治的高度结合,无疑会摧生出破坏世界和平秩序的邪恶力量。任何一次世界大战都会因为它们的高度结合而制造人类惨剧,唯有彻底摧毁“爱国主义与威权政体”的高度结合,才能彻底杜绝非正义的国际主义(残酷战争)的出现。美国是新兴的“移民大国”(联邦大国),较高性质的政治“四权分立”(执政、立法、司法、媒体)有效的阻止了“威权政治”的出现。同时,浓重的基督教“施爱文化”(平等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扩张主义”的形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