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以下为路透中文新闻为您整理的一周(3月28日-4月1日)中国重要财经新闻:
【时政】
--习近平:希望英方以客观公正态度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加强对话交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时表示,中国愿以坦诚、开放、包容的态度同英方开展对话合作,希望英方以客观公正态度看待中国和中英关系,共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习近平同韩国当选总统通电话,指中韩有责任维护地区和平
--美国敦促中俄向朝鲜发出强烈信息以避免更多挑衅行为
--《焦点》中国将在与俄罗斯和西方经济关系之间“踩钢丝”--美高官
美国白宫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中国可能会向俄罗斯经济提供一些支持,但也会努力保持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联系。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中俄关系处于史上最牢固水平
--中欧峰会:欧盟将敦促中国不要在乌克兰战争中帮助俄罗斯
--《焦点》美贸易代表戴琪称不能坐等中国发生改变,需有新工具捍卫美国利益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随着中国推动加强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将积极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和价值观,抵御中国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中国商务部:希望美国采取理性务实对华经贸政策,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焦点》美贸易代表戴琪拒绝透露是否会邀请台湾加入印太经济框架
--《焦点》美参议员对拜登旨在对抗中国的印太经济计划不包括降低关税怨声载道
--美参议员担忧中资企业持有美国唯一稀土矿所有者MP Materials的股份
--《热点透视》无论俄乌战争是否发生,中美关系都将变差
当涉及到北京时,华盛顿在许多方面一切如常。中美政府最近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争吵不休。但长期以来的争端也仍在发酵,可能会重新引发贸易战或审查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无论乌克兰发生什么,中美经济关系似乎都会变得更糟。
--美国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中国外交部称决定对等反制
--美国FCC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美国分支列入国家安全威胁名单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俄罗斯AO Kaspersky Lab、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和中国移动美国子公司列入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通讯设备和服务商名单。
--美FCC将中国电信和中移动美国分支列入国家安全威胁名单,中国商务部称坚决反对
--王毅称同意与印度加快解决遗留个别问题,推动边界问题尽快常态化管控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印双方高度肯定两国军长级会谈成果,同意加快解决遗留的个别问题,管控好现地局势,避免误解误判;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王毅:中印要搬开双边关系中的石头,把边界问题置于双边关系适当位置
--《焦点》所罗门群岛证实与中国进行安全合作谈判;澳新政府表示担忧
所罗门群岛证实,正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以便在其寻求安全关系多样化之际应对安全威胁,并确保投资环境的安全。
--所罗门群岛总理称,他国对其与中国进行安全谈判说三道四“非常侮辱人”
--英国政府称支持从香港终审法院撤回在职英籍法官,中国驻英使馆表示坚决反对
针对英国政府指责香港国安法侵犯香港人权,声称支持从香港终审法院撤回在职英籍法官,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表示,英方拿所谓从香港终审法院撤回在职英籍法官搞政治操弄,对香港国安法指手画脚,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称有理由怀疑英国两法官辞职背后有“政治动机”和“政治铺排”
--上海新增本土新冠阳性病例连降两日升级离沪管控,首批筛查区域基本延续封控
上海新增本土新冠阳性病例连续两日下降,3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4,502例。在多地出现来自上海的外溢病例后,上海宣布升级离沪管控,4月2日零时起,离沪人员除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中国政治局:尽快查明东航事故原因,全面开展专项检查责任不落实要严肃追责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周四召开会议,指出要尽快查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原因和性质,并在全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东航坠机事故事发30天内将完成初步报告,调查取得初步进展--应急指挥部
--中国同意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来华参加东航波音客机坠机调查
【财经】
--《分析》国常会喊话早出台稳增长政策,中国央行或需加快落实宽松步伐
中国境内3月以来大面积爆发的新冠疫情未见收敛,国常会喊话稳定经济的政策要早出快出,加之俄乌战争等增加外部不确认性,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为保稳增长,中国央行采取进一步宽松举措的紧迫性正在增加,二季度可能再现降准、政策利率降息。
--《热点聚焦》防疫重要性暂居稳增长之上,打击中国经济亦将损害资本信心
--《图表新闻》中国企业家出口订单指数降至七个季度最低,但基建贷款需求明显升温
--《焦点》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跌破50,疫情+地缘忧虑令需求收缩压力加剧
国内多地疫情散发导致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停产减产,叠加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导致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取消,产需两端同步走低,拖累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五个月低点,为时隔四个月后再度滑落至50下方。
--财新3月中国制造业PMI创25个月新低,供应延误加剧企业成本压力上扬
中国收紧新冠防疫措施,制造业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局部地区临时减产停产,拖累财新3月制造业PMI创25个月新低,其中产出和新订单指数亦为2020年2月以来最差。管控限制还加剧供应延误,原材料涨价则令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上升。
--中国国务院:中国央行等要在9月底前完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
中国国务院发布文件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要求中国央行等要在9月底前完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相关工作;此外,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中国国资委:疫情中高风险区服务业小微企业等承租央企房屋减免六个月租金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要求,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六个月租金。
--《综述》中国前两月工业利润进一步改善但分化严重,提质增效政策亟待落实
受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采矿业拉动,中国今年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较去年12月轻微上升;但高基数、疫情反复及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等多重影响下,未来几月工业利润增速或将边际放缓。
--中国工信部:积极推出更多稳增长政策,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会议称,加大已出台减税降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积极推出更多有利于稳增长的政策,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要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国能源局:今年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占比提至约17.3%
中国国家能源局印发意见称,今年稳步推进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中国能源局局长: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升储备能力,提升能源供应保障
--中国网信办等要求网络平台报送直播营利者身份、薪酬等信息,履行个税代扣代缴义务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意见,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应当每半年报送存在营利行为的网络直播发布者个人身份、 取酬账户、收入类型及营利情况等信息。
--中国国务院: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每孩每月1,000元定额
中国国务院发布通知称,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发文鼓励中药材产业化、适度规模化发展,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
中国国务院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开展中医药海外市场政策研究,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
【金融】
--中国国务院: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融资难题,依法严惩逃废债
中国国务院发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指出,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
--中国央行上海分行发文要求不得盲目抽贷、断贷,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中国央行上海分行最新印发2022年上海信贷政策指引称,要对受疫情持续影响面临较大困难的行业领域,加大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压贷,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特写》疫情防控“九宫格”变“鸳鸯锅”,上海突封城金融业者急回公司“驻场”
一直强化网格化筛查以将新冠疫情影响降到最小化的中国金融中心--上海,周日晚间突然宣布以黄浦江为界分时封城,只给出不到四小时准备的浦东居民,能出动者应声漏夜采购,3月27日又被戏称为“上海买菜节”。
--中国央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
中国央行公布去年四季度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称,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高风险机构(8-D级)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已减少333家压降过半,现有31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
--中国央行: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
中国央行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
--中国银保监会: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引导险资更多配置权益类资产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将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初步考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隐患的重大风险处置,并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行差别化收费。
--中国发改委: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推动更多基础设施REITs发行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称,加大盘活存量资产力度,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存量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打通投资退出渠道,提升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优先支持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存量项目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挥社会资本专业优势。
--《焦点》中资大行净利增速创八年最佳,但内忧外患夹击恐是“昙花一现”
中国国有银行去年业绩表现不凡,净利增速均录得双位数增长创至少八年新高,但这恐只是昙花一现。当前外有俄乌冲突下的产业链危机和通胀“怪兽”,内有疫情肆虐下经济难归常态再叠加三重压力,银行经营险象环生、前景扑朔迷离。
--《综述》房企暴雷潮拖累银行账本,多家中资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激增
随着主要中资银行陆续披露2021年财报,去年以来的房地产企业“暴雷潮”对其影响逐渐显现。主要大中型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出现较大程度上行,其中,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成倍增长。
【固定收益】
--中国公开市场:月初逆回购操作回落至百亿低位,单日转为净回笼900亿元
在连四日将逆回购规模定在1,500亿元人民币后,转入4月初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立即减量。央行周五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开展了10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稳于2.10%。今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转为净回笼900亿。
--《焦点》中美利差逾10年后或再倒挂,外资持债逆风难撼中债“以我为主”
近来美债收益率快速上扬,令中美利差是否会在逾10年后再现倒挂成为关注焦点。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利差收窄料在短期令外资积极性受挫,但剔除通胀后实际利差仍高,加之人民币汇率走势偏稳,人民币债券长期吸引力犹在,外资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债市。
--《图表新闻》中国首季新增专项债完成提前批限额近九成,稳增长下节奏仍快
疫情冲击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地方债发行保持偏快节奏。2022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超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逾一倍;其中新增专项债1.3万亿元,完成提前批限额的89%,占全年限额的近36%。
--中国财政部:2022年二季度国债发行日期更加灵活,新增周二和周四招标日
中国财政部公布2022年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其中1/2/3/5/7/10年品种继续保持此前每月发行一期的节奏,30年品种则仍保持在三期,每月发行一次;不过二季度发行日期上更加灵活,改变了之前固定在周三和周五招标的模式。
--中国证监会:拟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等系列政策,再拓宽民企融资渠道
中国证监会表示,拟于近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
--中国交易商协会:提升注册发行效率优化便利,做好疫情下民企发债融资服务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发布通知称,将在提升注册发行服务效率、优化债券注册发行便利、丰富债券市场化增信模式,以及鼓励市场机构加大业务投入等多方面,做好疫情形势下的民企发债融资服务。
【外汇】
--中国2021年末全口径外债余额再创纪录新高,外管局称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466亿美元,再创纪录新高,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外管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外债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中国外管局:跨境双向投资有望保持合理有序,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2年经常帐户顺差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跨境双向投资有望保持合理有序、总体均衡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充实政策工具箱,适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焦点》中美利差急速收窄或加剧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需要“动起来”
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不减,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急速收窄,叠加疫情蔓延可能冲击中国出口,此前维持两年的优势可能逐渐丧失的担忧可能会让人民币逐渐转向,虽然短期在岸人民币表现仍偏稳,但分析人士也指出,人民币弹性上升才能更从容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
--《图表新闻》中国2月服贸逆差降至三个月新低,疫情“清零”政策不改逆差难反弹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月份服务贸易支出较上个月收窄89亿美元至338亿美元,创四个月新低,而当月服务贸易收入较上个月收窄77亿美元至285亿美元,创半年新低,由此服务贸易逆差53亿美元,创三个月新低。由于春节在2月初,估计节日因素影响不小。
【证券/行业】
--美国证监会将百度等五家公司列入退市风险暂定名单,恒生科技指数回调
美国证监会(SEC)将百度、爱奇艺等五家公司列入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暂定名单(Provisional list),其中包括一家宣称已将市场重心转移出中国大陆的台湾公司。
--中国证监会称与美国PCAOB沟通将继续,风险公司是否退市取决监管合作进展
--《综述》百济神州“死线”前急换核数师未驱散退市阴云,中美审计监管角力一步三回头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阴云笼罩,尽管百济神州在申诉截止日期前一周火速更换美股核数师,但美国证监会(SEC)还是将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从有退市风险的“暂定”名单转入“确定”名单。美国在“会计底稿”这一核心议题上的强硬态度,也为中美审计监管谈判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焦点》外资3月流出A股规模逼近高点,维稳组合拳难消地缘和大国博弈忧虑
受到严峻的新冠疫情、持续的地缘冲突和中美关系紧张等多重忧虑的夹击,中国股市今年3月出现重挫,外资流出幅度更是逼近两年前全球金融大动荡时期的纪录高水位,沪深300蓝筹指数则势将录得六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特写》中国互联网大厂裁员此起彼伏,监管逆风下降本增效“过冬”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严格监管、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及中美摩擦等逆风打击下,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正在悄然加快裁员步伐。
--中国恒大再“卖产”套现逾36亿元,中介指许家印拟放售两套深圳豪宅
深陷债务泥沼的中国恒大集团旗下物业管理分支--恒大物业早前一笔高达134亿元人民币存款质押被银行强制执行,现金恐被“清零”,公司已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周三并宣布出售杭州一个商服项目,套现约36.3亿元人民币。
--中国房企阳光城称旗下三期境外债券及一期境内PPN本息或利息违约
深陷债务泥潭的中国房企--阳光城公告,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公司未能按期支付三期境外债券本息或利息;同时亦未能支付境内债“19阳光城PPN001”本息。
--中国房企融创境内债“20融创01”付息资金已至指定账户,“21融创03”发付息公告
此前宣布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的中国房企融创1918.HK境内债“20融创01”CN163376=SS公告称,融创房地产集团已将本期债券的利息足额划付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指定银行账户,将于4月1日开始支付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的利息。
--中国房企龙光境内债“20龙控02”计划本金先付10%,剩余展期15个月--消息
深陷债务困境的中国房企--龙光集团有了债券偿付计划。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提出“20龙控02”展期方案,利息全额支付,本金先付10%,剩余本金展期15个月;并将增加南宁国际商务中心股权质押,比例为65%。
--中国开发商称,融资难和地方政府过于谨慎削弱了国家的扶持承诺
中国开发商称,虽然政府承诺要扶持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但这未能提振该行业前景,因为融资仍难以取得,而且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不愿更有效地放宽规定。
--万科高管派“定心丸”有信心今年盈利止跌并稳中提升
中国房地产龙头--万科去年净利几近腰斩,为公司上市以来第三次全年业绩倒退,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业绩发布会向投资者派“定心丸”,称在今年的外部和内部基础支持下,有信心今年业绩“止跌企稳、稳中提升”;同时公司手头7,100亿元人民币的已售收入,为去年结算收入的1.6倍,将构成未来的盈利支撑。
--《独家新闻》中海油计划出售北海资产,将战略重点转向较新开发项目--消息
银行业和业内消息人士称,中国最大离岸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准备退出北海最大的油田之一,这标志着该公司的一种战略转移,将重点从西方资产转向较新的油气开发项目。
--中国证监会称未出台政策限制小米产业链公司IPO
针对中国监管排查小米公司生态链企业的传闻,中国证监会表示,未对小米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台IPO限制性政策,也未开展专项排查;小米公司随后发布声明称,对于“恶意造谣”等行为,将坚决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其合法权益。
--中国华为称正在芯片制造上寻求系统性突破,还在谨慎评估俄乌冲突相关影响
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公布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76%,主要受出售部分业务资产提振。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业绩会上表示,正在芯片制造上寻求系统性的突破,相信在芯片上能够有持续的供应;公司还在谨慎评估俄乌冲突下各国政策的影响。
--中国大疆驳斥有关向俄罗斯泄露乌克兰军事阵地数据的说法
--中石化称俄罗斯资产没有减值迹象并筹备股份回购计划
--中石油高管:俄乌事件令全球油气供应风险加大,公司更着力于天然气和新能源
--特斯拉再次推迟上海厂恢复生产时间,不会在4月2日复产
--通用汽车维持上海工厂运行,工人睡在工厂地板上--消息人士
--丹麦马士基称上海封控将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
--弃美上市逾半年后喜马拉雅正式申请在港上市,拟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