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3月CPI同比增幅创三个月高位 疫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路透北京4月11日 - 受国内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创三个月高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3%,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但创11个月最低。
分析师指出,全球物价上涨、地缘政治冲突、发达经济体宽松政策退出、疫情多点复发与防控等多种因素叠加,使未来中国物价走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将继续扩大,PPI环比上涨压力短期仍存,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3月详细数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路透调查中值为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3%(路透调查中值为7.9%)
--CPI环比持平(路透调查中值为-0.1%),PPI环比上涨1.1%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
--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中国银行研究员 范若滢:
从3月物价数据来看,当前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受国际粮食价格明显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中国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等食品价格纷纷上涨,叠加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工业消费品和交通通信价格上涨,共同推动CPI同比涨幅扩大。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导致PPI环比涨幅扩大。俄乌冲突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持续推动中国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国际粮食价格进一步走高,全球供应链恢复缓慢将导致国内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涨。
预计4月P中国PPI环比仍将上涨,但在翘尾因素减弱影响下,同比涨幅可能与3月持平;4月份CPI环比可能上涨,同比涨幅将较3月进一步扩大。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短期来看,下游需求及猪肉价格走势仍是决定中国CPI走势的重要变量,大幅推升CPI的可能性较小,CPI未来仍将维持温和上行的态势。如果二季度油价依然高企,再叠加受疫情影响的蔬菜价格走高、猪肉基数下行及运输成本抬升等因素,则CPI将在“猪油共振”下继续小幅走高。
3月CPI上行和PPI下行使得剪刀差继续收敛,这意味着中下游企业的利润有所改善。同时,俄乌危机仍未缓解,未来仍将对商品供给及供给预期产生直接影响,以能源、农产品和部分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可能在高位震荡,这将给中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国际通胀向国内的传导、上游向下游的传导将不可避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终端产品的通胀也会逐步加剧。其结果将推高今年CPI涨幅,并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但就短期而言,仍有必要尽快降准降息,提供充裕的流动性,以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 彭博:
3月CPI总体虽然上涨,但同比依然维持低位,主要因猪肉价格下降导致,除猪肉价格以外,蔬菜等其他食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4月因疫情影响,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更大,预计后续CPI继续将上行。从整体来看,上半年中国通胀压力依然不大,物价总体可控。
PPI方面,大宗商品总体维持涨势带动PPI走势,总体来看,PPI维持高位的势头仍将持续,国际供应链面临危机,以及疫情导致商品供应链面临挑战。我们预计,PPI维持高位的态势仍将延续相当长时间。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上游价格尤其油价的上涨,推动了3月CPI同比的上升,PPI的表现也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食品价格最近应该是在上升的,并没有在3月CPI中反映出来,可能在4月数据中有所反映。今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不会落在市场普遍预期的1-2%区间内,可能会向3%进发。
后续如果经济形势不好,那么类滞胀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货币政策方面,目前情形下降准的作用其实不是很大。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庞溟:
3月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因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疫情多点复发,拉高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虽然疫情防控有可能带来某些CPI分项上涨,但考虑到主导CPI走势的畜肉类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仍将处于下行区间,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将受2021年价格对今年的翘尾影响而扩大,但仍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考虑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物流扰动等因素影响,预计PPI环比上涨压力短期内依然存在,石油、有色金属价格仍有上涨可能,并有可能对下游产业传导、对CPI带来外溢压力。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高涨的风险高于年初预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预期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将继续努力推进保供稳价政策落地生效。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屈庆:
3月CPI和PPI同比增速符合预期,CPI伴随着猪肉价格见底,疫情导致供应链短缺下菜价上涨,疫情再蔓延下去的话物价都将加速上涨,因此今年后几个月CPI同比增速还将反弹,今年或超过3%,但PPI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后续整体还是会下降的。
降准本身就是中性货币政策,本身不是宽松货币政策工具,是补充流动性工具。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四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称,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要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并研究新预案。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会议决定,餐饮、零售等特困行业可缓缴养老保险费,还释放了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
--2022年第四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国内新冠疫情肆虐,中国经济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面对极为不利的局面,市场宽松预期全面升温,认为4月降准的受访机构占比跳升,甚至对于已经长时间未做调整的存款基准利率降息预期亦明显破冰。
--疫情多地散发扰乱工业运行,更打击消费和服务行业。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5的五个月低点,为时隔四个月后再度滑落至50下方;当月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下降20个点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