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法国大选:亚裔社团从反歧视社会动员走向政治参与? - 公民论坛

2022年是法国的大选年。在4月10日和23日的两轮总统选举投票之后,还有6月12日和19日的两轮国民议会议员选举投票。各路政治团体都在全力以赴争取选民,尤其是争取那些投票意愿不高的选民的支持。而法国媒体调查近期揭露出的传统右翼大党共和党人在党内总统候选人初选活动中党员人数造假现象,至少从侧面反映出政党在华裔或者更广泛地说在亚裔社团中争取支持的努力。包括华裔社团在内的亚裔选民常常被看作是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的群体。2016年、2017年,亚裔社团围绕治安问题发起的大型集会一度吸引了法国舆论对这个一向低调的社团的关注。自2020年开始在全球传播的新冠疫情更使得亚裔社团此前长期面对的隐性歧视突显出来。但五年前以示威游行为主的社会动员是否转变成了更为积极的政治参与动力?中国与西方国家逐渐紧张的关系是否影响华裔选民的投票意向?微信平台对华语社群在法国的公民身份认同构建以及政治参与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电话采访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终身研究员王思萌女士。王思萌是社会学博士,近年尤其专注与海外华人华侨社群相关的社会参与、全球流动、种族歧视、公民身份构建等课题的研究,多次发表专著和论文。
法广:2017年法国总统和立法选举前的2016年和2017年恰好是法国亚裔社团、华人社团围绕治安问题的社会动员比较活跃的一段时期。这种动员对华人社团面对2017年大选的参与是否有一定影响?社会动员是否转变成一种更积极的政治参与呢?
王思萌:“2016年的张朝林事件和2017年的刘邵尧事件的确对在法国的华裔群体的社会参与带来很大影响。这种社会参与主要是以抗议集会、示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我的社会学田野观察中,与2010年和2011年(巴黎)美丽城的两次大型集会相比,2016、2017年华裔群体的社会参与有一些新的特征。法国的华裔社群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群体,内含很多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在2016、2017年以前,这些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互动相对有限,但在2016年、2017以后,由于社会动员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它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当然都是华裔或者是更广泛的亚裔群体,被召集在一起。也就是说很多不同群体因为自己是华裔这样一种身份,参与到2016、2017年的社会动员中。这就为整个华裔社会在法国的政治参与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在田野材料中所看到的是,因为(这些社会动员)是围绕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传统上是右翼政党比较关注的议题。所以在2017年的总统大选中,尤其是在高知识华裔群体中,尤其是那些已经加入法籍的一代移民,他们中很多人支持当时右翼(共和党人Les Républicains)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François Fillon)。 ”
“法国华裔社群中的另外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大都来自浙江温州或福建,他们以经济移民身份来到法国,有些人当时可能也没有合法身份,当然也包括他们在法国出生的后代。这些人在政治意愿上和刚才提到的高知识移民群体不太一样,他们更多倾向于左派的团结互助等这类社会导向的公共政策。从大趋势上看,他们更倾向于投票支持左翼候选人,但是,他们又和传统上法国社会里支持左翼政党的选民——比如工人阶层或贫民阶层的投票倾向——有些不同,他们还是比较关注经济自由主义这一类的议题,因为他们中有些人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贸易、还有些人比较支持立法允许周日工作等。就是说,他们支持左翼的一些社会导向的政策,但在经济政策上,他们又比较偏右。而2017年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是,马克龙像一匹黑马,登上法国政治舞台,于是,也有一些人,尤其是出生在法国的华裔、华二代,将选票投给了马克龙。这也是2017年总统选举中,我觉得值得一提的特征。”(参考王思萌分析微信平台对华人社会身份及公民身份构建的影响文章:Wang Simeng, 2022. "WeChat, ethnic grouping and class belonging. The formation of citizen identity among Chinese living in Paris“ )
微信平台上候选人支持者的投票动员日趋成熟
五年之后,王思萌在对亚裔社团的田野观察中注意到,当年弗朗索瓦-菲永的支持者很多都在本届选举中,支持同是传统右翼政党(共和党人Les Républicains)候选人的瓦莱莉-佩克蕾丝(Valérie «Pécresse) 。而在微信平台上,佩克蕾丝的华裔支持者不再像五年前那样,简单地反馈竞选讯息,而是以一种更成熟、更有组织性的方式进行投票动员:
王思萌:“五年之后,我在田野观察中注意到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很多支持佩克蕾丝的活动、言论,尤其是在华裔或华语的移民框架下,很多都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我的田野观察分线下和线上两个部分,线上资料主要来自微信。在2017年的总统选举中,一些微信群里,通常看到的是一些比较简短的内容,比如讨论或评议某些政策,比较像闲聊似的交流。但是从去年到现在的观察来看,佩克蕾丝的支持者(我相信其它政党也有类似的支持者微信群。我没有进入到马克龙支持者的微信群,因为马克龙也是最近才正式宣布参选)在微信群里有一些新近专门专门成立的支持群组。华裔选民进入到这些微信群之后,群里所有的讨论,或者所有活动都完全围绕竞选。我感觉有一套流程,竞选支持者的体系在华裔或华语群体内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法广:从2017年到现在,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就法国而言,法国的对华政策也有很大调整,民间舆论对中国的看法也有不少改变。再加上2019年底-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也带来一些影响。这些因素对华裔社团的政治取向、对他们的投票意向是否会有一定影响呢?
王思萌:“这个问题可能得从两个方面谈。第一是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包括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态度的变化。这当然会影响到在法华人的政治取向。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商业领域的华裔。商业,尤其是进出口业,是华裔在法国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法国一些比较极端的政党,无论极左还是极右,很多时候会持有保护法国本土经济的主张,因而可能会出台排挤或阻碍法国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关系,或者对法国本土商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等等。刚才提到的华裔中的传统右翼政党支持者(包括一些高知移民)中很多人都在商界,他们就更会和极端政党划清界限,更加支持传统的右翼政党言论。“
“至于新冠疫情,华裔社团在新冠疫情之下的生活,这是我自2020年初开始一直在做的一项研究(法国华人应对新冠疫情”研究项目 )。我们确实发现,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个很大问题是针对亚裔的歧视,包括反华势力,都出现高涨,尤其是在疫情初期。这期间,很多华人和很多法国本土民众一样,也在重新思考法国的移民政策,思考法国共和模式的融合政策。法国舆论、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对华人,以及其它少数族裔,是否真正融入到法国主流社会、他们在法国主流社会是否遇到一些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等问题的关注都越来越多。尤其是我们在很多学术发表中有一些定量、定性的研究,分析新冠疫情如何让华裔社团自身意识到针对亚裔或华裔的种族歧视问题 (参考文章:新冠疫情下的反亚裔歧视 )。这个问题当然首先直接影响到在法国的华裔和亚裔的政治参与。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有很多专门反歧视的抗争。这会如何间接地影响到法国今年的大选,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不仅仅是华裔,还有其它一些少数族裔,比如非洲裔或北非裔的移民,他们也在观察,今年有哪位总统候选人更重视法国社会内部的种族不平等议题。“
法广:从您的介绍来看,华裔或亚裔选民关心话题还是各有选择。这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国社会政治取向的划分呢?
王思萌:“这也是我在那篇分析微信平台对在法华裔移民社会身份和公民身份构建的影响的文章里谈到的问题。如何分析在法国的华裔或亚裔的公民权和社会身份构建,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会发现,在法华人这个大的群体内部,有些人对社会政策类议题比较敏感,有些人更偏向关注经济发展议题,而同一个人可能对这两类话题都关注,但是在他整个人生轨迹变迁中,关注点也会发生改变。比如这个人以前没有孩子,但现在为人父母,那么他(她)可能此时就更关注诸如所住街区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等等。就是说,我们需要从社会学角度,从每个人的社会轨迹,去分析他(她)的政治取向、公民权建立、社会身份建立。需要有一个历时性的视角。“
法广:您这篇文章特别分析了微信平台在法国华人社团公民身份构建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微信平台传播很多经过中国新闻审查部门过滤后的中国媒体内容,而整体而言,微信平台上的讨论也不是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空间。这个平台对在法华人社团公民身份认同构建有怎样的影响 ? 对他们对法国社会的政治观察、对他们的政治观点、理念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王思萌:“就我自己的观察,微信平台可能大部分新闻内容都是来自中国的报道,但同时,在微信平台也能找到一些立足海外的华语媒体的内容,比如«华人街»、«欧洲时报»、或法广等等。另外也有一些海外公民社会团体的公众号,立足不同志趣,比如有些对艺术感兴趣,有些更关注品酒议题,等等。这些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华人、华裔在法国的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不同社会和学术背景的群体的政治取向。我看到的一些讨论,比如,关于新冠疫情,马克龙刚才在电视讲话里说了什么……这些内容其实都是由海外华人(而非中国媒体)翻译成中文,然后发表在微信平台上。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在法国主流政治语境或媒体语境下,为华人社群,尤其是那些不懂法语因此无法通过其它媒体渠道去了解主流社会动向的群体,与法国主流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田野研究选择通过微信平台去进行观察。在这里可以看到华语社会内部不同阶层,对不同社会(既有中国社会,也有法国社会)的政治事件和媒体环境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