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22 - 09:16

上海封城乱象引发的民意反弹加剧,但中国当局的消音功能亦毫不逊色。身兼中国人大代表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昨在微博建议科学防疫,呼吁缩短封控期、停止一人确诊或疑似便整幢楼全封的文章,大半天被屏蔽;另外,防疫专家钟南山指动态清零不能长期维持,中国需要有序重新开放的学术文章,亦遭学术期刊下架。相反,主流媒体连日报道为「动态清零」辩护的专家声音,防疫专家吴尊友昨更表明,要为防疫准备长期斗争,迎战可能出现的「规模化疫情」。

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指,上海需要在今(20日)天之前达到武汉肺炎病毒不在隔离区以外传播的「社会面清零」目标,但该市昨天单日的新增个案虽跌破2万宗,但仍占了中国内地个案的九成半,达到18901宗,当中2494宗是确诊个案,16407宗则属无症状感染。而过去一日新增的7宗本土死亡病例更是全部来自上海,使中国因疫症死亡的病例累计增至4655宗。

上海疫情未算受控,但已实行约三星期的封城措施已令当地市民相当不满,而批评和质疑防疫措施的声音更是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之后响起。继早前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缪晓辉质疑「清零」及封城政策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昨(19日)早亦发表题为《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国防疫工作科学性的建议》帖文,文章虽未反对动态清零,而是说要真正理解,但仍然不能过关,帖文当晚便被人发现屏蔽,点开后出现「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的字样。

而据《明报》报道,刘小兵在文中指出,Omicron病毒潜伏期已缩至三到四天,但「封控期仍机械地照搬以往,有的部门还层层加码」;排队做核酸,导致病毒更易传播;一人确诊或疑似就对整栋楼、整个小区甚至整座城市封控,做法「加剧恐惧心理」,引发大量人道主义灾难。他更抱怨,「人们需要的紧缺物资送不进来,什么莲花清瘟却每户不缺送到,紧缺的运输力被其过度占用。」刘提出多项建议,包括重视防疫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赋予下级决策者和执行者因地制宜、权衡利弊的权力」、缩短封控期、优先采取抗原检测虐、对无症及轻症实施居家隔离、「严查发国难财的个人与组织及其背后的保护伞,阻止利益集团的形成,消除调整与改进防疫政策的障碍与阻力」。

为终结清零铺路?钟南山质疑「动态清零」期刊文章下架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联同广州专家在本月上旬上架的英文版「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文指出,动态清零不能长期维持,中国需要有序重新开放,让社会及经济发展恢复正常,并适应全球重新开放。文章又为有序重开提出多项建议,包括以省时省力省资源的抗原快速测试作为社区检测的首选,以及加强全国疫苗接种率和加快研发针对性的药物等。

有关文章被部分外媒视为是中国政府为终结「清零」铺路,但文章公开后,旋即被期刊下架。以时序看来,期刊文章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审阅期,有关文章可能是在党总书记习近平在3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针对这一波疫情重申坚持「动态清零」之前提交,刊出时成了与主旋律不同调而遭下架。习在会上强调,「坚持就是胜利」,要求当局采取更加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另一边厢,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其他防疫专家连日为「动态清零」辩护,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昨天表示,部分人对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失去信心,但他认为,这政策符合中国实际,是「中国防控最佳选择」。他又说,中国各界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很有限,未来疫情发展方向非常复杂,「要从思想上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