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表示,在瑪麗醫院覆診的超過3000名首四波疫情的新冠康復者當中,少於3%出現「長新冠」徵狀,低於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的一至兩成。他建議將治療輕症患者的指定診所轉為治療長新冠患者。

孔繁毅說,本港「長新冠」水平較全球水平低,是由於本港首四波疫情的確診病人都要入院治療,如果他們病情轉差,醫生會及早用藥,以抑制病毒,變相令到「長新冠」較少出現。雖然第五波疫情下,不少人居家檢疫,但他相信大部分人已接種新冠疫苗,加上變種病毒Omicron較為温和,不少人是無病徵又或輕症,相信出現「長新冠」比例較少。

孔繁毅說,本港首四波疫情的年輕新冠康復者,如出現「長新冠」徵狀,較多有味覺嗅覺問題,但在第五波疫情中感染Omicron的患者就較少出現同類問題,而年輕患者亦容易出現疲倦,或者與他們的運動量及工作壓力有關,會採用高劑量維他命A治療。至於尤其是重症長者,一般有較多肺部問題,可能出現嚴重「長新冠」肺纖維化,會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處理。

孔繁毅建議市民在感染新冠後康復的首數星期,多休息和進行輕度運動,大部分人在3個月時間後完全康復,但如果12星期後仍未痊癒就應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