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冒险: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将会决定大国面貌 | 新闻幕后 | 半岛电视台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中国领导层可能会考虑与普京拉近关系的好处。当时,这位俄罗斯领导人正在集中力量遏制美国的野心,使美国在欧洲的同盟感到紧张,还导致了临近的年轻民主国家,即基辅的紧张。这些结果基本不需要中国花费任何精力。也许,普京将会为中国实现其最重要的外交政策目标铺平道路,即实现两岸的统一。
然而,自这场战争开始以来,这种伙伴关系存在的缺陷却已经充分暴露。美国的联盟网络以集体形式对俄罗斯实施了具有破坏性的制裁,而中方则坚持其一贯的立场,即保持中立并在各方之间调解,但却不能实质性地加入这些力量之间。即使是从百年前共产党时代开始之时,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亦如今日一样,既充满希望,也充满危险。
随着中俄之间关系的改善,让华盛顿的安全专家们感到担心的是,美国将需要与这两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结成的联盟进行斗争,特别是鉴于两国都致力于重塑对自身有利的全球秩序。两国的决心可能对美国构成了一项巨大的战略挑战:一次只与其中一个对手发生冲突便已经足够困难了,正如我们从普京入侵乌克兰所引发的悲剧中看到的那样。因此,针对美国全球力量的双重且协调攻击可能将更加复杂。北京和莫斯科可以互相帮助,以逃避美国的制裁,进而剥夺华盛顿的影响力,因为“反美”的可能性将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中俄之间的联盟也远不能确定。早在冷战期间,中国和俄罗斯便错过了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机会——在当时,两国存在的意识形态冲突、个人竞争导致了这种合作的毁灭。而如今,中俄两国的利益也并不完全一致,事实上,两国很可能会走向不同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中俄之间的关系正成为中国领导人希望该国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的一块试金石。中国领导人坚持“和平共处”,并且希望结束导致分裂和冲突的“冷战思维”。但是,中方仍然表现出了对普京的偏向——哪怕只是非公开的,而普京正沉浸在其重建苏维埃帝国的、不合时宜的雄心之中。今天的问题是,北京将如何处理它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将反过来帮助它确立其大国地位。
介于美俄之间的中国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但是在许多层面上,俄罗斯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无论好坏。自成立以来,这两个共产主义政权之间的关系并不顺利,特别是在1949年12月,也就是中国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的两个月之后,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乘坐一辆装甲列车以前往俄罗斯会见斯大林。毛主席要求得到对方的援助,对方在当时是整个共产主义世界内无与伦比的大人物,而中国领导人在当时面临的则是一个贫困、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它急需资金、技术,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当时,俄罗斯这个国家对于新中国政权的生存至关重要。
当两位领导人会面时,毛主席向斯大林提出的要求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方面:签署结盟条约、提供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甚至是帮助其编辑自己的著作。斯大林表现得欢欣鼓舞,但其态度却暧昧不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下榻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别墅内,双方之间艰难的谈判持续了数周的时间。双方最终在1950年2月签署了友谊条约,但是其中一些条款却不禁让中方回想起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尽管如此,俄罗斯还是向中国提供了巨额的援助,历史学家奥德·阿恩·韦斯特德在其著作《冷战:世界史》(the Cold War: a World History)中指出,“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未曾实施过规模如此之大的项目,包括美国为欧洲提供的马歇尔计划在内”。在当时,苏联顾问帮助训练中国军官,并帮助规划中国城市。在斯大林死后,莫斯科的热情不断高涨,苏联的继任者赫鲁晓夫认为,中国是共产主义最终战胜西方的关键所在。
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却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瓦解。毛主席开始对我们在共产主义结构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感到不满,并在经济和外交政策上与莫斯科渐行渐远。在毛主席看来,苏联人受到了“右倾思维”的侵害。在1969年,两国之间的边境冲突几乎升级为一场全面战争。苏联当时甚至威胁要动用核武器,而毛主席也担心他们真的这样做。紧张形势通过谈判得到了化解,但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激烈冲突促使毛主席采取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在1972年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并与曾经折磨过中国的帝国主义达成和解。
而在近年来,历史却发生了逆转。随着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它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却有所加强。普京被称作中国“最好的朋友”之一。中俄两国元首最近一次会晤是在今年2月,即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之前,当时,二者重申,两国之间的友谊“没有界限”。有许多因素正在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例如,两国在经济上是互补的伙伴关系。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国,而俄罗斯则需要中国的投资和高科技产品。仅去年一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就增长了36%,达到了1470亿美元。此外,两国还在一些项目上展开合作,例如开发一款商用飞机,以与波音和空客公司竞争。
然而,卡内基莫斯科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指出,这种新友谊的主要秘诀在于“反美主义”,因为中俄两国领导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将美国的影响力推离各自的边界,并且瓦解位于自身周边的美国联盟。普京担心北约会一步一步地靠近俄罗斯,而中国也担心自己正被美国在亚洲的合作伙伴网络所包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重塑全球地缘战略版图的过程中,在欧洲和亚洲共同加大对美国施压的努力,可能会遏制华盛顿的野心,并引发针对美国全球承诺的质疑。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越多,它们就越不容易受到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而且,如果它们能够在贸易业务中使用本国货币,那么,它们甚至可能会摆脱强大的美元的束缚。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几个理由怀疑这种情况是否有可能出现。
中俄之间的矛盾因素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国正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前进。普京领导着一个日渐衰落的国家,这个国家缺乏维持其政治影响力的经济活力,因此,他可以担负起向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掷出一枚手榴弹的任务。相反的是,中国则被视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这种崛起仍然(至少在目前)与现有的世界秩序联系在一起。中国也与普京一样希望改变当前的世界秩序,但是却无法承受过多的破坏或混乱,此外,中国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息息相关,以至于承受不住任何剧烈动荡的影响。
“中国人希望从全球经济参与和供应链中尽可能多地获益”,加布耶夫这样说道。他还补充称,对于中国来说,“对‘大国’的描述实际上要务实得多,并不存在任何情绪化的色彩,而且远比普京对统治乌克兰的痴迷更富有远见和卓识。”
加布耶夫指出,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俄两国在利益上的鸿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希望通过技术而在两国经济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将俄罗斯纳入由“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同时重视表达对其主权的尊重,希望使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和经济更加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目标。他还补充称,“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能力迫使俄罗斯这样做,但是在10年或15年后,这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也将是俄罗斯面临的风险。”
在这个意义上,中俄之间的友谊对双方可能都是危险的,而对美国更是如此。或许随着乌克兰的事态发展,这一点可能会更加明显。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带来收益,其中,普京获得了中国宝贵的外交支持。而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莫斯科也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对抗西方的作用。但是北京已在普京“合法的”安全担忧与他所发动的战争之间划明了界限,同时,它也没有明确对此表示支持。当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决议进行投票时,中国投了弃权票。
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意识形态。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当以“不干涉”原则为基础。同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广泛干涉他国事务。普京的侵略使这种外交立场略显尴尬。在对乌克兰问题的评论中,中国官员一再强调了尊重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最终决定了它能向俄罗斯提供多少支持。例如,尽管中国反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甚至可能会找到帮助普京规避制裁的方法,但是,由于中国太过融入全球经济,它也不愿去冒那些可能受到制裁的风险。在制裁措施宣布之后,中国国有银行开始限制购买俄罗斯大宗商品的信贷,受中国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暂停了与俄罗斯相关的活动。研究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很可能会在西方制裁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金融和贸易的方式支持俄罗斯”,“大公司和政府都不会去冒与西方关系进一步破裂的风险。”
“中国优先”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说到底,中国的首要任务始终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北京一直坚称其与莫斯科的友谊“坚如磐石”,它将援助普京(或者其他任何人),但前提是这不会影响到本身的议程。这就意味着,双方之间的伙伴关系可能只是一种为双方带来便利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两者都有能力给美国及其盟友制造麻烦,两者可能希望实现真正的联盟,就像美国与日本或英国所结成的那样——在这样的联盟之下,双方都愿意对行动和政策进行协调。
普京帮了中国一个大忙:揭示了如果开战会发生什么。普京的入侵表明,与外界的观点似乎相反的是,美国的联盟体系仍然存在。重视国内稳定的中国政权,可能会对俄罗斯受到的制裁程度感到不安,并且将会计算承受这些制裁所需付出的代价。许多评论人士预测,乌克兰危机将成为中国统一海峡两岸的前兆,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生的情况似乎恰恰相反。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领导人将如何应对这些转变?乌克兰政府直接呼吁中国利用其对普京的影响力来结束当前的敌对行动。但是北京方面尚未做出任何承诺。因此,中国领导人现在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全球好人,代表乌克兰参与这场危机,从而帮助缓解中美之间在这个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并将其政府定性为国际事务中的一个富有建设性的参与者,或者,也可以继续支持普京,追求其削弱美国实力的长期目标。也许,普京在乌克兰发动的这场战争所产生的最长久的结果,将会决定中国今后在世界上所承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