موسيقى المجتمع هي نتاج للحالة النفسية الأساسية للمجتمع ككل (بيكساباي)
菲卡勒·马赫迪
 
大约200年前,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曾说,“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哈佛人类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证明朗费罗说的话是对的,他们发现世界各地音乐中频繁出现的模式拥有共同特征。其研究被发表在11月22日的《科学》杂志上。
 
歌曲的自然史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315种不同文化的民族音乐以及一组新的世界歌曲的异同,发现世界各地歌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元素相似,并且一旦知道歌曲的声学特征,就可以判断其行为背景。
 
研究小组花了五年时间访问档案馆、图书馆和私人藏馆,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歌曲数据库进行比较,他们将其称为“歌曲的自然史”。
 
研究人员不仅查找了在线内容,还将目光转向哈佛图书馆档案中的录音,图书管理员向他们提供了20盒传统唱片。他们最终收集到了来自30个地理区域的86种文化的118首歌曲的录音。
 
他们还研究了庞大的包含315种文化的民族志数据库,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由此,他们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来自30个地理区域的60种文化的5000多种不同歌曲的描述,包括2000多份歌词的翻译。
 
然后研究团队开始对歌曲进行分类和分析,例如确定每首歌曲的发布时间、歌手的数量、目标受众的身份、其传播程度、节奏和旋律等其他描述歌曲结构所需的信息。

undefined

人类大脑中的共同物质使人们能够理解音乐并与之互动[Pixabay]
 
邀请世界人民参与
 
哈佛大学启动了一个网上“音乐实验室”项目,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到破解人类对音乐的思维机制的研究中去,以期对不同人类社会中共有的音乐特征有更广泛的认识。
 
该项目由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塞缪尔·梅尔(Samuel Mehr)主持。小组研究人员相信,不管口头语言如何,人类在歌曲中拥有通用的世界语言。
 
“音乐实验室”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测验,所有想要参与研究的人都可以体验。参与者听一些曲子,然后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判断歌曲的种类。
 
音乐与社会心理状态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的音乐不能根据文化行为来定义,而是整个社会基本心理状态的产物,这使某些种类的声音适合某些社会和情感条件。
 
音乐习语的变化在使用的语音特征和激发的情感方面也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全都依赖同一套对声音的心理反应,由此可以解释不同文化中音乐的相似之处,表明人类大脑中存在某种共同物质,使人们能够理解音乐并与之互动。
来源 : 半岛电视台